书城艺术碑贴鉴赏及收葳
32796800000032

第32章 “酒圣”杜康之碑

河南省汝阳县城北50公里处的杜康石八相传为“酒圣”杜康的家乡,也是杜康发明“秫酒”的所在地。在杜康石八的杜康河西岸,有一棵树龄在千年以上的老拓桑,相传这就是当年杜康发现酿酒发酵奥秘的“空桑”。据当地传说,杜康少时是个牧羊娃。有一次,他在这儿牧羊,吃饭时他靠坐在这棵桑树下吃饭,带来的饭没吃完,他就顺手将剩饭倒进了这棵桑树上的一个空洞里。过了一些日子后,他又赶着羊群来此放牧,当他靠坐在桑树上休息时,闻到从上次倒进剩饭的那个桑树空洞中飘出一股诱人的芳香,他仔细一看,原来是桑树洞中剩饭“败坏”后溢出来的浆汁发出来的,他尝了一下浆汁,觉得味道奇特可口。杜康是个有心人,他受此启发,又进行了长久的探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以桑木桩为发酵体、用“秫”(即粘高粱)为原料的酿造秫酒的方法,从而第一次酿制出了不同于用野果、米饭等自然发酵所制成的那种混浊的原始“醪”或“醴”的清酒。杜康发明酿酒术这一民间传说虽无确凿的历史记载作佐证,但其主要事实,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是确有记述的。晋代江统《酒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日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酉”字亦云:“杜康作秫酒”,确认杜康是“秫酒”即用粘性高粱为原料制成的清酒的创始者。杜康“秫酒”的产生,开我国先进的酿酒工艺之先河,是我国制酒史上的一大转折,因此,后人多视杜康为不同于原始的“醪”或“醴”的真正的酒的创始人,奉其为始祖,将其尊称为“酒圣”。为了纪念杜康发明酿造秫酒这一件事、宋代时,有人在杜康发现酿酒发酵奥秘的这棵老桑树下立了一块石碑,碑文云:

天下之名,或借山水之声,或仰名人题咏,名闻遐迩;惟此桑以昔杜康委余饭于中而得酿,盛名于天下。杜康之名名矣,古桑功莫大焉桑,居空桑涧中,龙山出其左,仙庄居其右,康河过其前,杜庙驻其后,钟山之灵,毓水之秀,万世不辍,以康共焉。

此桑此碑,对于研究杜康和中国酿酒史,无疑是颇有价值的文物资料。

由于年代久远,杜康的身世湮灭难辨,连杜康究竟是何朝何代之人都众说纷纭,其生卒年和住地也就更难辨识。从有关地方志记载来看,传为杜康家乡和墓葬所在地的主要有两处,一处是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县志》所说的陕西白水县康家卫,另一处是明万历年间所修《直隶汝州全志》载河南省汝阳县杜康石八(今名杜康村)。显然,不可能两者都是。那么两者中究竟哪一处较为可信呢?有关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后认为,后者更为可信,专家们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后者有古碑为证,前者则无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据考察,康家卫在陕西省白水县西七八公里处,尽管在该处村边有一条“杜康沟”,沟的源头人称“杜康泉”,当地“俗传杜康取此水造滔”,在“杜康泉”边的土坡上有座砖墙围绕的大坟,当地传说是杜康墓,在墓边还有一座“杜康庙”。然而,这一切都仅仅只是民间的传说,出自清代所修的《白水县志》,并无什么历史实证。而另一处杜康石八的情况就不同了。杜康石八在河南省汝阳县城北约50公里处。此处,不仅拥有众多关于杜康的民间传说和遗迹,诸如:杜康石八边上有一条《伊阳县志》等方志所载的杜水河,此河即是郦道元《水经注》所说的“康水”,系因杜康而得名;民国以前在杜康石八的村寨门楼上,曾悬有一块汉代的石刻匾额,上书“杜康仙庄”四个大字,据说是为纪念周平王赐封这四字给杜康而立的;在杜康石八冻南方的风山上,有一座据《伊阳县志》记载“建于魏,盛于唐,明末遭劫,康熙五十年重修”的“杜康庙”;在凤山之下,还有一座“杜康墓”,等等。尤为具有说服力的是,在“杜康墓”前原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所立的墓碑,此碑虽已在1958年时被毁,但碑趺赑至今犹存。尤为重要的是,在1988年整修杜康墓时,在距墓堆1.5米处又发掘出了一块以隶、篆两种字体镌刻有“京兆杜康墓”5个字的玄武岩石碑。碑文记载:“先祖首创秫酒之法,功垂万民……殁后,葬于风山之侧。”据考,杜康石八啦于古都洛阳南面的伊川县和汝阳县之间,距洛阳不足50公里,而洛阳在东汉是京城,杜康石八所在地属京畿范围,故从该石碑将杜康墓所在地杜康石八称之为“京兆”来看,此墓碑很可能是汉代所立,这块墓碑的发现,有力地证明杜康石八屿杜康确有悠久的历史联系,很可能就是杜康真正家乡的所在地。很显然,清代、汉代的这块墓碑,是“酒圣”杜康的家乡和墓葬地确在杜康石八的有力实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国家。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鬼神崇拜、神仙方术、阴阳五行及盛于战国至汉代的谶纬之说和黄老之学,最早出现的道教组织是东汉张道陵开创的五斗米教和张角开创的太平道。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佛教相传公元前6至5世纪中,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恶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创立,两汉时从印度传入中国:伊斯兰教是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创立的,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在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中传布;基督教(耶稣教、天主教)1、2世纪开始流传于罗马帝国,明、清之际传入中国。这四大宗教就其在中国传播的地域范围和影响来讲,都是带有全国性的宗教,尤其是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影响极广、极大、极深。此外,其他存在历史较短、覆盖地域较狭窄、影响较小的宗教在我国还有许多。

纵观由各种宗教形成的宗教文化,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种类的宗教碑刻。这些碑刻是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记载和反映了宗教文化发展和宗教文化内涵的各个不同方面。成为人们了解宗教文化必须加以认真研究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实物资料。当然,在各种宗教中出现的碑刻种类并不相同,种类、数量也多少不一,但在宗教文化中的作用和功能,可以归纳为若干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