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北吉林与朝鲜的接壤处,有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约1000公里的山脉,这就是闻名天下的“关东第一山”—长白山。它以茂密的森林、红松的故乡著称于世,并拥有温泉、瀑布、山花、天池、奇峰、巨石等绚丽的自然风光,是祖国锦绣山河中一幅优美的天然画卷。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和白山市抚松县境内,是中朝两国的界山,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
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历史上有过数次喷发。据史籍记载,自16世纪以来它又爆发了3次,在亿万年以来的地质历史上,长白山地区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最初,这里被海水淹没,到处是一片汪洋,后来由于地壳的上升,海水退出,地表重新露出水面,在阳光、雨水和气候变化等外力作用下,地面岩石遭受风化和破坏,最后长白山还经历了火山爆发和冰川的雕塑,才形成了今天的神奇秀丽、巍峨壮观的地貌景观。
长白山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区系成分也复杂多样,既有古老的第三纪植物成分,也有欧洲、西伯利亚的植物种,还有临近的朝鲜和日本植物区系成分,随着冰川移动而南侵的极地植物,在冰川退却后也被保留在长白山的高山冻原上,此外,还发现了我国南方亚热带的成分。长白山植物区系与多样的自然条件相结合,组成了各具异彩的植被类型,几乎是欧亚大陆从温带到寒带各种主要植被类型的缩影,对于研究温带土地的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植被和野生动物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坐落着长白山天池。天池略呈椭圆形,据《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天池在长白山巅的中心点,群峰环抱,离地高约20余里,故名为天池。”
天池的面积为9.8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度204米,最深处达373米,是我国最深的湖泊。它像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雄伟壮丽的长白山群峰之中。
据说,长白山天池原是太白金星的一面宝镜。在一次蟠桃盛会上,太白金星掏出宝镜对西王母的两个女儿说,只要用它一照,就能看到谁更美。小女儿先接过镜子一照,便羞涩地递给了姐姐。姐姐对着镜子左顾右盼,越看越觉得自己漂亮。这时,宝镜说话了:“我看还是妹妹更漂亮。”姐姐听了,一气之下将宝镜抛下凡间,落到人间变成了天池……虽然天池地处高山之上,气候寒冷,但生长在有限范围内的茵茵芳草和鲜花以蓬勃的生命力使天池跃然生辉。雍容华贵的长白杜鹃,总是第一个把春天带到皑皑的雪山上,它们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苔原扎根,铺翠叠锦。婀娜多姿的高山罂粟,花朵洁白,与杜鹃一起被誉为长白山两大圣花。还有第四纪冰川时期由北极推移过来的长白越桔、松毛翠等,匍匐着矮小身躯,以坚毅而顽强的生命力,共同编织着锦绣的天池风光。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一座天然的大博物馆,稀有生物资源的储藏库,关东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盛产地,为地球上很少遭到人类破坏的原始生态保留地,不仅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区,而且被归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网。
长白山火山喷发的历史
长白山在地质史上曾多次喷发,距今60万年前的喷出物构成了长白山火山锥体底板;距今40—30万年左右第二次大喷发,持续时间较长,形成了大面积的岩层;距今20—10万年左右,第三次大喷发,完成了长白山火山锥体形态;距今8万年左右第四次大喷发,这次规模相比以前较小,长白山的所有山峰基本上固定了下来。
距今1万—1.5万年前,火山再次复活,这次猛烈的火山爆发,使火山锥顶部崩破塌陷,形成了漏斗状火山口。后来随着降水的蓄积,形成著名的火山口湖。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长白山天池。目前有文献记载的喷发时间分别是1597年8月26日(明万历二十五年)、1668年(清康熙七年)、1702年4月14日(清康熙十一年)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