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美丽辽阔的西北部地区,不仅有戈壁荒滩和那苍茫无边的孤烟沙场,还有许多如诗如画的风景名胜,鸣沙山就是颇具盛名的美景之一。远远望去,山体恍如一条横卧着的黄色巨龙,山脊如刃若削,好一派罕见的流沙景观,让人叹为观止。
鸣沙山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鸣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虬龙蜿蜒,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当地哈萨克人称其为“阿依艾库木”,意为“有声音的沙漠”。平时常有雷鸣号角之声从内发出,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忽而声响如万马奔腾、忽而柔细若琴若笛。假如你抓一把细沙奋力扬出,立刻就会激起无数蛙鸣。当数人并排下滑时,就会听见遍山雷声滚滚,大有叱咤风雷之势。鸣沙山也因此而得名。
所谓鸣沙,并非自鸣,而是因人沿沙面滑落而产生鸣响,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有人将其誉为“天地间的奇响,自然中美妙的乐章”。当你从山巅顺陡立的沙坡下滑,流沙如同一幅一幅锦缎张挂沙坡,若金色群龙飞腾,鸣声随之而起,初如丝竹管弦,继若钟磬和鸣,进而金鼓齐响,轰鸣不绝于耳。自古以来,由于不明“沙鸣”的原因,产生过不少动人的传说。
在木垒县老百姓中间曾流传着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将军领兵西征。他的军队旗分红、黄、绿、白、黑五彩,皑甲也分同样的五色。他们越过居延海,跨过祁连山,一直西进。一路上旌旗猎猎,刀枪闪光,好不威风。大军行至鸣沙山下安营。那时的鸣沙山并不是沙山,而是一座苍翠的青石山,山下水草丰茂,正是马有牧草,人能休息的好地方。将军心想,连日来将士行军,爬高山穿戈壁,够辛苦了,今天到了这样一处好地方,正该让他们好好歇缓一下。于是,他传令大军人解衣甲马卸鞍,在这里休息三天。
谁知到了第三天黑夜,将士们正在睡得香甜的时候,突然从四面八方拥来了大批盗匪将他们围住,黑夜之间,将士们来不及披甲上马,只是赤手空拳与敌人撕杀。霎时,杀声震天,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积尸上万。一夜之间,黑风骤起,扑天盖脑的黄沙从天而降,顷刻之间将尸体埋在了下面。形成了累累沙阜,遂变成了现在的大沙山。
以后,沙山每到刮风时,就自己作响,仔细一听,好似金鼓齐鸣,又像刀剑撞击,人们就称之为鸣沙山。刮起的沙粒有五种颜色,据说就是五色旌旗、五色皑甲变成的,传说给鸣沙山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虽然鸣沙山的垂直高度最高不过600米,但要想登上鸣沙山山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脚踩着绵绵细沙,很难找到着力点,脚还会陷入沙中,仅是拔脚出来就得费一番功夫,最后只好手脚并用往上爬。不过凡是登上山顶的人们,鸣沙山都不会辜负你的期望。那一层层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有轻波荡漾的涟漪,也有湍急的河流,时而潺缓,时而盘旋迂回,真是迭宕有致,妙趣横生。更有趣的是,鸣沙山上那流动的细沙并不是向下流,而是由下往上流淌,就像湖水因风皱面,荡起一圈圈柔和优美的涟漪。清代诗人曾有诗云:“雷送余音声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可见鸣沙山的迷人之处。
金鼓齐鸣的传说
传说,鸣沙山所在地原是一个大村庄,人们在这里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有一年春节里,人们正在这里闹社火,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不料惊醒了昆仑大漠的黄龙太子,太子性情凶残;他若吼叫一声,会积沙如山。黄龙被惊醒后,闻声也赶来看热闹。当他正看得出神时,不禁一声喝彩,顿时黄沙飞舞,顷刻之间将人们埋在了黄沙下面,于是一座沙山平地而起。从此,鸣沙山底便有无数冤魂,诉说他们的不幸遭遇。直到今天当地老人还说:“后山响,轰隆隆;前山响,锣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