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是曾经在地球上生存过的一种传奇生物,凝聚着太多的神秘和奇幻,诱惑着人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它神秘的外衣。殊不知,在我国河南省竟有一座以盛产恐龙蛋化石著称的恐龙山。
在河南西峡县赵营水库东南面,有五座灌木丛生、外形酷似古代大型草食恐龙的山坡,当地人称之为“恐龙山”。除了外形像恐龙之外,方圆五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人们发现地表下高度密集地蕴藏着十几万枚、二十几个种类的恐龙蛋化石,使这片绵延的山丘成了名副其实的“恐龙山”。
2008年7月,河南省西峡县阳城乡赵营村村民在修筑公路时,突然发现了成窝的恐龙蛋化石。在新修公路沿线两公里范围内,就发现了二十多窝。同时还发现树枝蛋、戈壁棱柱形蛋等十多种恐龙蛋化石。除此之外,村民们在施工中拾到了大量的龙骨化石和古生物化石。这些巨型恐龙蛋,蛋长在37至50厘米之间,成圆圈状围成一窝,每窝在二十六枚至四十枚之间。专家以此推算,仅赵营村巨型长形蛋的蕴藏量就不下五千枚,加上其他种类的恐龙蛋化石,估计总蕴藏量将超过两万枚。
后来,在距赵营村不远的任沟村也同样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龙骨化石和古生物化石。其实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面坡上就散布著大量裸露在外的恐龙蛋化石。专家按恐龙蛋化石、龙骨化石和古生物化石的分布层面和分布规律,描绘出一条“白垩纪遗迹”地下长廊。这条地下长廊是打开河南地下恐龙遗迹库的钥匙,随著科学家的深入研究和发掘,有朝一日将把白垩纪时代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考古学者发现,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恐龙蛋化石,均为蛋的下面而不是上面,恐龙蛋化石何以“挂”在岩层下,而非“长”在岩层上?有关专家从沉积学角度进行解释:沉积层的下部颗粒较粗,而上部则相对较细,恐龙蛋上部岩层的较细颗粒间较易充填悬浮的黏土物质,其黏结性较下部大。这样,蛋的下部岩层压得实,不易在后期再发生变形,黏结性小,蛋化石容易与岩石脱离开;蛋的上部岩层压得不如下部实,容易在后期再发生压裂变形;而黏结性大,蛋化石不容易与岩石脱离开。所以,从地下岩层中采挖出来的恐龙蛋都是倒“挂”在岩石板上。
目前,中国已发现恐龙蛋化石有八科十二属二十五种,而恐龙山的恐龙蛋化石分别占总数的二分之一,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恐龙山为何聚集数以万计的恐龙蛋化石?这片恐龙山到底隐藏怎样的秘密?这些问题都令考古学家深感兴趣。
“恐龙山”地处西峡盆地边缘,其极为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种类说明,这一带是白垩纪时期恐龙的最佳聚居地,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得大量的恐龙在这里生活、繁殖,这也是恐龙山形成的原因。
恐龙也会是慈祥的母亲吗?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恐龙和今天的爬行动物一样,都是一生下蛋就走开,根本不管它们的孩子会怎么样。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幼小恐龙化石的牙齿有明显的磨损痕迹,这表明它已经开始吃东西了。但是这些幼龙的四肢却还没有发育完全,显然还未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爬行。这似乎可以说幼龙是在巢中由父母来养育的。另外,分析恐龙足迹化石表明,它们常列队外出,大恐龙在两侧,小恐龙在队列中间,如同今天我们看到的象群。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仅凭这些证据,并不能证明恐龙是有目的的养育自己的后代。因为现在世界上任何爬行动物都没有表现出这样的爱心。
鱼算是做得最好的,也不过就是用嘴巴含起刚出壳的小鱼,把它们带到水边,就算完成任务了,至于小鱼会不会游水,能不能捕食,它可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