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藏锋”是另一种圆通处世的智慧。“藏锋”也就是说为人处世不能太露锋芒,要圆融为人。藏锋、深藏不露,是圆通处世的一大智谋。
我们知道,过分张扬自己,肯定会招来更多的风吹雨打,这就是“暴露在外的椽子为什么会先腐烂”的原因。一个人在社会上也是如此,如果不合时宜地过分张扬、卖弄,那么不管自身多么优秀,都难免会遭到明枪暗箭的打击和攻击。而如果能学会藏锋,学会忍耐,我们就可以静待时机,一举成功。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就是一个善于藏锋的人。
魏明帝死后,其幼子齐王曹芳即位。根据明帝遗诏,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佐曹芳。但是在曹爽和司马懿之间,司马懿资历更高,每有军国大事,其实都是司马懿决断。后来,曹爽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引荐了一些人为心腹,架空了司马懿。再后来,作为宗室贵族的曹爽,又寻找机会夺去了司马懿的太尉之职。
面对这种情形,司马懿一时无可奈何。但是司马懿精于为人处世之道,很快就有了办法。此后,司马懿便称病在家,以躲避曹爽的锋芒。
司马懿的退出让曹爽非常高兴,但却并不放心司马懿。
曹爽的心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临行前,曹爽让李胜去司马懿处告辞,借机窥探一下司马懿的动静。司马懿知道李胜的真实用意。李胜到来后,司马懿让两婢女搀扶着自己坐在床上,用手拿衣服时,又假装浑身无力把衣服掉在了地上。向婢女示意口渴,婢女送上一碗粥。司马懿喝粥时,又故意装作进食困难,把粥汁顺着口角流到胸前。
看到如此情景,李胜装模作样地哭着说道:“方今主上尚幼,天下人都依赖明公,谁知明公病得这么严重。”
听李胜这一说,司马懿长吁了一口气,说:“我年老沉疴,危在旦夕。君屈当并州,并州离胡人很近,好自为之,恐怕我们不能再见面了。”李胜连忙纠正说:“我是赴任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又装作昏聩地说:“君将要去并州,努力自爱。”这时的李胜,再也顾不得用那些文雅的交际语言了,说:“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这才稍稍地明白过来,说:“君还本州做刺史,盛德壮烈,好建功勋,我与你分别以后,恐怕再也见不到面了。”
其实,司马懿这时身体状况很好,故意装作昏聩的样子来迷惑李胜。
但李胜信以为真,从司马懿家出来,复见曹爽,乐不可支地说:“太傅语言错乱,口不摄杯,指南为北,肯定活不长了。”
从此,曹爽不复以司马懿为意,更加肆无忌惮地恣意弄权。岂知这正是司马懿的诡计。
第二年正月,幼主曹芳按惯例到高平陵去祭祀祖先,曹爽兄弟都随驾出行。
司马懿一看机会来了,病立刻就好了。他立即在城中部署兵马,先占据了武库,控制了都城。随后,屯兵在洛水浮桥,派人向曹爽等送信说:“大将军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外专权……天下汹汹,人心危惧。现在皇太后命罢免曹爽兄弟官职,自回家中,不得在外逗留。如果胆敢违抗,便以军法从事。”
曹爽兄弟回家之后,司马懿派人在曹家宅第四围筑高墙,布置人在上面观察曹爽举动。在此期间,司马懿在朝中铲除曹爽的党羽,不久,又将曹爽兄弟下狱,以谋反大逆的罪名,诛杀尽净。司马氏与曹氏的权力之争以司马氏的胜利而告终。
由此可见,要战胜对手,就要学会先隐藏自己。隐藏自己,一方面是迷惑对手,另一方面要削弱对自己有很大威胁的强势对手的实力。高手过招在刹那间决定胜负,有一点疏忽就将致命。男子汉要拿得起放得下,该低调就要低调,该出手时亦当出手,抓住时机必将事半功倍。司马懿深谙此意,他在不利于自己的环境下,采用装聋作哑的办法蒙蔽对方,从而保护自己。这样做既避敌锋芒,又能给自己争取时机,从而为日后反客为主打下基础,并以此来达到取胜的目的。
人生在世,要学会圆通处世,精明做人,一定要学会藏锋,学会藏锋才能办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