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身体语言和宝宝交谈
在宝宝没有学会说话之前,父母与宝宝的“交谈”其实已经开始了。实际上,父母和宝宝之间在很自然地进行这种交流。这种交流除了用发声语言外,还用到了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范围很广,包括语调、表情、眼神的接触和身体的动作。母亲可通过抱和轻摇宝宝来表达对他的爱,也可以通过与他玩耍、对他微笑来表达。
宝宝很小的时候就会使用肢体语言了,其实宝宝的肢体语言发育比发声语言更早,宝宝从一出生就会对着母亲张着小嘴,转动着眼珠子,动着小手与母亲“说话”。宝宝虽然只有3个月,但他能够区分父母和其他人的声音。宝宝会通过目光和父母接触,向父母“诉说”他知道你是他的妈妈或者爸爸。当他看到父母或者听到父母的声音时,就会把目光移向父母,向父母露出微笑。
作为母亲,你也会学着“说”宝宝语。你会通过宝宝的各种表情、动作、哭声等洞察出宝宝的需求和所要表达的意思。
如果母亲对宝宝也已经有所了解,当宝宝吃奶后转过头去或者身体挺直,你就知道宝宝是吃饱了;当宝宝一个人躺着的时候,看见你进来后,小嘴唇微微启动,挥着小手时,你应该知道他是在欢迎你,而当你靠近他时,他会四肢动得更激烈,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宝宝眼神中充满着兴奋和期盼,这是他在向你说:“妈妈,抱抱我,我一直在等着你来抱我呢,你终于来了!快点抱抱我吧!”
父母还需要知道的就是,和宝宝“沟通”不等于和宝宝说话。
沟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宝宝会从父母身上获取很多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来源于父母所说的话语,还来源于父母的语调语气(即大声或者小声、高兴或气愤等)、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等各个方面。
其实身体语言比单纯的话语更有效果,它更能反应说话人的真实情感。因此,父母应该在镜子里观察自己的日常表情,看看自己的情绪是怎样“写”在脸上的。如果父母发现自己习惯于皱着眉头,那就请对着镜子舒展眉头,练习微笑,和宝宝说话的时候尽量保持这种面部表情。
父母和宝宝说话的时候还要尽量靠近,在一臂之内,并边说话边用手抚摸宝宝的脸庞和身体,让宝宝感觉到父母很乐意和自己说话,而且很专心。
让宝宝学会发出特定的声音
每天和宝宝进行简短的对话之后,可给宝宝念几句韵律感比较强的小诗,或者母亲自己即兴编几首小诗给宝宝念效果会更好。这样可选择一些宝宝比较熟悉的词汇,比如“再见”“宝宝好”“妈妈”等。小诗的每一行的结尾一个字能押韵最好。
母亲可找一个合适的时间,抱着宝宝坐在自己的腿上,面对着宝宝,用热情的声音给宝宝念首小诗,如:
小宝贝,乖又乖,
妈妈回家抱进怀。
反复地给宝宝编一些类似的押韵小诗,每天念给宝宝听。过一段时间后,只给宝宝念前面的字,而将押韵的字保留不说,例如念“小宝宝,乖又乖,妈妈回家抱进……”将说“怀”的机会留给宝宝,然后等着宝宝的反应。如果这首诗宝宝已经听过无数次了,宝宝会知道结尾有一个“怀”字没有念出来,宝宝就会挥动着小胳膊小腿想替妈妈补上来,可是宝宝使足了劲儿最后会发出一个“啊”或“唔”的声音,这时妈妈应该知道,其实宝宝发出来的“啊”或“唔”就是“怀”,因为宝宝发不出“怀”的音,他所会发的音就那么几个。这样母亲和宝宝之间的交流就开始了。刚开始宝宝可能会不知道为什么母亲停下来不念最后一个字,但当母亲反复给宝宝说出最后一个字的机会时,宝宝会知道那个字是等他自己来说的。
母亲要给予宝宝积极的回应,让宝宝知道母亲明白他的意思,这对宝宝具有重要的意义。母亲应该尽量抽出时间,摆脱日常的繁杂事务,与宝宝共享这样的时刻。
母亲会注意到,宝宝每天发出的音都会有所变化。再给宝宝念一些其他的小诗,如:
小耗子,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吱吱吱吱叫奶奶,
奶奶不肯来,
叽里咕噜滚下来。
宝宝并不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但这并不影响宝宝一遍又一遍听这首诗的乐趣。宝宝每听一遍都会比前一遍多一些感悟和理解,能够参与的感觉还会给宝宝带来更大的满足。
在朗诵中,最后一行的最后一个字是属于宝宝的,宝宝可说也可不说,但即便宝宝不说,母亲也不要把这个字说出来,就如同母亲和宝宝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一旦朗诵到最后一个字就停下来。
此时母亲需要的就是耐心和等待,因为宝宝可能要等待三四秒钟才会做出反应。一旦宝宝做出了反应,母亲要抱起宝宝亲一亲。如果宝宝过了一分钟还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就问问宝宝:“宝宝喜欢这首诗歌吗?”然后等宝宝对这一问题做出反应。
训练宝宝看到物体细节的能力
进入这个月,父母要训练宝宝辨别轮廓中所包含的细节的能力。母亲脸部的细节是宝宝最频繁看到的细节,宝宝刚开始只能看清母亲头脸部的大致轮廓,随着增长,他慢慢开始看到轮廓之内的一些细节,如眼睛、鼻子、嘴巴等的具体形状。
此时宝宝对自己母亲的面部表情变化会做出反应,宝宝不仅能辨认出自己母亲的脸部和别人的区别,而且当母亲做出一个高兴的表情时,宝宝会开心地给予回应。
当宝宝一个人在床上躺着的时候,母亲可以悄悄走过来,将脸靠近宝宝,不要说话也不要触摸宝宝,避免宝宝根据声音和触摸分辨出母亲。母亲面部要有良好的光照,以便于宝宝看清楚母亲的面部细节。
母亲走近宝宝时,一定要将脸靠得很近,开始时可为20~30厘米,因为近距离有利于促进宝宝的细节观察能力。
母亲可看着宝宝微笑,做出夸张的面部表情,等待宝宝的反应。宝宝可能不会立即做出反应,因为宝宝的机体还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所以母亲要耐心地等待,变换着表情,注视着宝宝,并保持悄然无声的状态。
如果在没有任何线索的提示下,宝宝只看着母亲的微笑或夸张的面部表情的时候,做出了微笑或张嘴咕噜等反应时,说明宝宝看清楚母亲的面部细节了。
刚开始宝宝的这种能力可能并不好,而且也不稳定。可能今天有反应,明天却没有了反应,母亲不应该泄气,而是要坚持锻炼,让宝宝多近距离观察,随着宝宝各项功能的发育,宝宝的这项能力也会日益稳定下来。以后每当母亲近距离注视宝宝的时候,他都会报以微笑或其他方式的回应。这时母亲要积极响应宝宝的回应,刺激宝宝做出更多的回应。
母亲还可以让宝宝分辨、观察其他东西,如娃娃头,将五官清晰明了的娃娃头拿到宝宝面前,让宝宝盯着看,可选择不同表情的娃娃,如嘴巴翘起来的笑脸娃娃、嘴角下拉的哭丧脸娃娃等。
如果购买各种不同的娃娃不方便或比较浪费的话,母亲完全可以自己制作,如将不穿的浅衬衣,剪成大布片,里面包裹一些海绵或其他软东西,用头绳或针线做成圆形,用彩笔画上娃娃的五官。
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浅色硬纸片上用深色粗笔画出娃娃的五官,拿到宝宝面前,让宝宝观察。
让宝宝理解声音的意义
宝宝好几个星期前就能听到声音了,可对声音的意义还不能够理解。从这个月开始,宝宝慢慢会对周围有意义的声音做出反应,如妈妈的叫声、喂奶时敲击奶瓶的声音等。
在宝宝所处的周围环境中,存在着很多这种有意义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大人看来可能没什么值得注意的,或者完全不会在意,但对于一个四个月大的宝宝来说,这种声音就是他认识世界的一种最有效途径,是他接受外界信息的一个门路。
家人的脚步声、放水时发出的流水声、食品搅拌机的声音、厨房的切菜声、碗碟的磕碰声等等,都会引起宝宝的好奇心与注意力。然而对于宝宝来说,最有意义的声音还是母亲的说话声,这个时期的宝宝不仅能分辨出母亲的声音,而且开始注意母亲说话时的语调,开始领会母亲话语中的涵义了。
现在,宝宝虽然听不懂词汇的意思,但能够听出说话的语调和旋律,可以从母亲的说话声中分辨出母亲的高兴与生气,可以听出是父母在互相谈话,还是母亲和奶奶在谈话。宝宝已经是个小小的“偷听”者了。
大多的母亲也许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就是当你的宝宝哭闹时,或当宝宝表现出不高兴的情绪时,你用温柔的语言和他谈话,询问宝宝怎么了,并安慰宝宝,夸奖宝宝真乖,这时宝宝的情绪会有所好转。
这说明你的语言抚慰起到了作用,说明宝宝已经能够理解你声音的意义了,知道母亲在关心自己,在安慰自己了。
细心的母亲也许还会有过这样的经验,那就是当你同宝宝的爸爸发脾气说些愤怒的话语时,宝宝会烦躁不安,或者开始哭泣。这表明宝宝能够体会出愤怒和生气的语调了;如果亲戚家的孩子来家里哭闹时,宝宝听见了也会跟着哭,这是因为宝宝不喜欢哭的声音,因为他知道哭声不好,会令他烦躁不安。
作为母亲,知道了你的宝宝现在已经能够理解某些特定声音的意义,而且能够领会声音的语调和旋律,能够从声音中听出高兴或生气等不同情绪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首先母亲要多给宝宝创造一些有意义的声音,但不是噪声。平时多让宝宝听听你干活的声音,并随时告诉宝宝你在干什么,告诉那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平时多抽些时间,陪你的宝宝“聊聊天”,用温柔的声音向宝宝诉说自己的快乐,诉说自己多么爱他,安慰宝宝,赞美宝宝,回应宝宝的每一个小小的反应。
同时,母亲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在宝宝面前用愤怒和生气的语调说话,避免和丈夫吵架,尤其要避免让宝宝听到自己撕心裂肺的喊叫或怒吼。作为母亲,你应该明白,这些不快的声音对宝宝会带来多大的不良影响,宝宝会因为它而焦躁不安,会觉得没有安全感,会觉得妈妈是在讨厌自己。这对宝宝的心身都不健康。
理解并培养宝宝的思维能力
初为人母的母亲们常常不明白宝宝究竟需要什么,因此在宝宝面前会显得束手无策。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婴儿期的宝宝什么都不懂,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宝宝天生就具备思维能力。只要母亲们留心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就可获得大量的信息,从而准确了解宝宝的需求,并适时地给予宝宝最贴心的照料。
1 母亲常见的宝宝体态语言解析
1.宝宝皱起鼻子,嘴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这是宝宝在告诉母亲:妈妈,我心烦,周围怎么这么多我不喜欢听的声音呢?
2.宝宝眼睛中亮光闪闪,突然口角牵动,显出笑容,双手晃动,一副悠闲自在的模样。这是宝宝在告诉母亲:妈妈呀,我吃饱喝足啦,尿布也很干爽,太舒服了。
3.当母亲俯下身来看着宝宝,宝宝凝神注视着母亲的脸,突然开心地笑了。这时如果母亲不抱宝宝,宝宝的笑容便会消失。这是宝宝在说:妈妈,怎么来了却不抱我呢?妈妈抱抱呀。
4.宝宝突然开始不耐烦地躲避母亲的目光,打哈欠,或者干脆眯缝着双眼不理睬母亲。这是宝宝在向母亲说:我累了,让我安安静静地待一会儿吧。
5.宝宝瘪起小嘴,随即啼哭起来,声音越来越大。这是宝宝在说:我饿了,怎么还不给我奶吃呢?(或尿布湿了,很不舒服,怎么妈妈还不换呢?或妈妈怎么不理睬我了,我一个人太孤单了……)
通过这些体态语言,母亲可以了解宝宝的思维,知道宝宝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这是母子之间交流的基础,之后母亲才会更加了解自己的宝宝。
宝宝的思维能力是可以训练的。为了训练宝宝的思维能力,母亲需要掌握婴儿期宝宝思维的特点。
2 婴儿思维能力有以下几个特点
1.婴儿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婴儿只能在动作中思考,离开动作,便不能思考,更不能计划自己的动作。
2.婴幼儿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思维时,往往是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而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是不会思考的。
3.具体形象的思维是婴儿期宝宝思维的主要方式。宝宝这时期只有看到形象的东西才会思考,还不会进行抽象思考。
4.婴儿在思考问题时,只是简单地凭借自己的暂时记忆进行思考,不会综合或持续思考。
如果说成人的思维是一个正方体,那宝宝此时的思维只是正方形某个面上的一个小点,零散而不成形,眼光离开这个小点便不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