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婴幼儿养育全百科
32827400000019

第19章 Part7 孩子,父母爱你

父母该如何向孩子示爱

什么是爱?

爱是心甘情愿的付出;爱是莫名其妙的吸引;爱是油然而生的关怀;爱是不计回报的奉献……

它是世间最美妙与神圣的感受。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唱出的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爱,似乎也涵括了父母对刚出生小婴儿的爱。那么,该如何把对婴儿的爱把握得保质又保量呢?

亲子互动——爱意传达进行式

父母与婴儿面对面的活动,是最直接、最亲密、最自然的感情联系。足够的情感互动,是婴儿智力、道德观以及自我评价的源泉,也是婴儿向更高层次智力思考迈进的本钱。

一谈到亲子互动,很多父母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亲子班、提升婴儿智力的教学软件、教育性的玩具等等。的确,它们是有各自的优势,但比起父母与婴儿自然愉悦地相处、与婴儿快乐地感受爱,它们的优势就相形见绌了。你有没有发现,哪怕与婴儿的互动再简单,他都会对着你微笑,向你传达有关他的讯息:他能理解你说话的节奏(认知力、智力);能协调自己的身体以寻找你(动作发展);可以通过观察认出你(视觉空间、辨识能力)。看,婴儿的一个微笑代表着他正在做以上这些了不起的工作呢。

最适合婴儿认知能力发展的方法是一对一亲密、自然的亲子互动,而不是刻意地生搬硬套增强智力的活动。

如何回应孩子的4种需要

对孩子的爱

常听家长抱怨:“宝宝的吃穿用和玩的应有尽有,还都很高级,他为什么还是爱哭闹、爱得病?”这是他用行为和身体来向您“求爱”,他希望您经常与他在一起,为他哺乳、换尿布、洗澡;对他微笑、说话、唱歌、抱着他或与他做游戏。在这种种交流中,他会激动而满意,两眼看着您,手舞足蹈,告诉您他已感受到您的爱,婴儿会说话,会走了,您要与他一同到处走走看看、说说唱唱,大手牵小手,一起做游戏。

给孩子安全感

父母对4岁的儿子说:“你和姥姥在家,爸爸妈妈有事情出去一会儿。”儿子反复对父亲说:“爸爸您早点回来。”又反复对母亲说:“妈妈你们早点回来。”父母答应了,他还紧跟在身边不停地重复着“早点回来”,似有重重心事。表现为不安、胆小、忧心忡忡,对您“纠缠不休”,或健忘、急躁、缺乏自信心,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行为或心理障碍,如咬指甲、秽语综合征、强迫症等。

对于孩子的这种需要,首先您应给孩子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对孩子的期望、要求、态度及言行要一致,不吝说“我爱你”;不对他说“你再如何如何,我就不爱你了(或不要你了)”,当您要暂时离开孩子时,不要一边收拾行装,一边匆匆对孩子说您的决定(更不要“不辞而别”),而应郑重地、与他视线平等地告诉他。如要改变孩子生活环境时,不能太突然,比如让孩子独自分床睡眠,可让他抱着最熟悉的玩具作伴;初入幼儿园时也可带上他最常用、最喜欢的用具或玩具。

给孩子新体验

孩子渴望体验生活中的所有事物,由此而学会抬头、坐、爬、站、走;学会抓握物体,钻低爬高。

为了满足孩子这种需要,要给以充分的自由,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他随意爬,到处跑,让他多听、多看、多摸、多说、多尝试,尽情地游戏和说话。不要怕他给您的生活造成混乱,弄脏了高级的衣服、弄坏了高级玩具,想想孩子将来的发展,这短短几年的混乱算得了什么。孩子只有通过体验才能认识世界,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掌握运动技巧。

对孩子的赞扬

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发展水平,对他表示出相应的期望,就是对他的认可。比如,孩子1岁左右,离开他几步远,您含笑张开双手,等他蹒跚过来,一把举起他来,就是您对他的赞扬和认可;3岁时,给他讲个简单的故事,他能重复两句最吸引人的句子,您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就是您对他的认可。期望要适度,过高或过低,只会使孩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赞扬孩子,应以鼓励为主,而且鼓励要具体、明确。如不要说“你是个好孩子”,而说“今天上幼儿园,很多小朋友哭了,而你没有哭”。赞扬和鼓励内容应该是孩子的努力。

当孩子由于经验缺乏造成事故时(比如打碎碗、拆坏闹钟),您最好与他一起收拾现场,分析事故原因。并找出补救措施和预防办法;当他淘气故意捣乱时,应给以认真批评但须避免责骂。

生活小事发掘孩子的喜好

尝试学孩子的姿态和表情,看他会如何回应。

在声音上,他也许对单音着迷。如果你特别突出某个好玩的音,或是在不同的音之间变换腔调,孩子说不定会露出惊喜的表情。要是孩子会自己发出声音来,那么你们就可以进行不成调的“二重唱”啦。孩子此时对你温柔的声音已是很喜欢,也越来越有感情,这是吸引他注意的好方法。

另外,了解孩子喜爱的触碰方式也非常重要。你家孩子喜欢你在他的小肚皮上吹气吗?喜欢你在他胳肢窝挠痒痒吗?是比较能接受你稳稳当当、安安静静的抚摩还是上上下下、前后左右的晃动?对温温的洗澡水是抗拒还是欢迎?孩子都会有自己的表情来表达他的想法:咯咯地笑、微微咧嘴笑;手舞足蹈;用欣喜的眼神盯着你的脸瞧等等。有的孩子,在你对着他挤眉弄眼扮怪相的时候会非常兴奋,而当你对他念童谣的时候他却不理不睬;有的孩子却正好相反,听你念童谣他会很开心,而对扮鬼脸这类视觉游戏却兴味索然。父母要善于观察,从孩子比较灵敏的感官游戏入手是增加亲子感情的捷径。

10招引导孩子快乐成长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一个孩子的快乐之源,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中学习最有效。那么,你知道如何才能使家庭为孩子增添快乐的力量吗?如何才能成为更快乐的父母呢?也许,以下的文字会给你一些灵感和启发。

专家研究发现,快乐的人们通常都有如下一些共同特点:乐观的世界观,亲密的家庭关系,善解人意,众多好友,坚信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等。

对于新手父母来说,最关键的问题产生了:“我如何做才能让婴儿拥有这些特质呢?”有些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完全接受婴儿的个性,不要试图按照父母的希望改造婴儿,比如说他是个文静的婴儿,父母就不要试图把他变成一个活泼的婴儿。父母应该关心婴儿的需求,重视婴儿的胆怯,用心倾听婴儿对你说的话。最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婴儿从小就知道,父母是无条件地爱他。

以下列举的10个具体建议,可帮助父母找到合适的方法,引导婴儿将来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小动物带来的快乐

父母经常犹豫是否该让孩子饲养小动物,例如兔子、金鱼、小猫或小狗,因为它们需要时间和精力。即使孩子保证自己会全力照料小动物,通常大部分工作还是要由父母来完成。不过,专家研究发现,花工夫饲养小动物是值得的。因为当孩子感到担忧或害怕时,小动物的陪伴会让他们感觉安心。孩子从饲养的小动物身上可以学到忠诚、共鸣、依恋等情感。专家还认为,通过饲养小动物,孩子学会体贴和照顾他人,感觉自己有价值,有成就感。

温馨的家是快乐的源泉

建议把家变得更温馨,看来是个小问题,但对孩子而言,这却是很重要的。如果家里乱七八糟,孩子会不希望小朋友来家里玩。另外,井井有条的家会给孩子带来平和与满足。需要注意的是,温馨不代表干净过头,因为舒适才是快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干净过头只会给孩子带来束缚。

吃得开心可以更健康

作为成年人,父母会注意饮食健康和饮食习惯,但孩子通常没有这些概念。所以,父母要为孩子及早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包括全家坐下一起用餐,选择健康营养的食物等。

运动的感觉真棒

无数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孩子,可以促进孩子的大脑和小脑发育,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康强壮、体力充沛会带给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觉,让孩子有自信,让孩子更快乐。另外,对孩子来说,跑、跳、游泳、骑车等等体育运动本身就十分有趣,这不恰恰就是快乐的源泉。

家庭传统意味着快乐

无论是每天共进晚餐,还是每年一起庆祝生日或节日,对一个家庭而言,没有什么比建立家庭传统更有价值的了。过春节时的饺子、鞭炮,或是过生日时的蛋糕、蜡烛,这些传统都十分重要,因为它们赋予孩子生活的意义,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教给孩子“长久”的含义。

同样珍贵的是每个家庭独特的小传统,例如每个周末全家外出晚餐,每个月末全家一起看一场儿童电影等等,这些熟悉而亲密的传统习惯会带给孩子强烈的安全感。

歌唱的鸟儿最快乐

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点儿也不错。在古代,西方人坚信音乐可以医治一个人肉体和心灵的创伤。而在现代,儿童医学研究发现,给患病的孩子听他们喜爱的歌曲,可以减轻他们的疼痛症状。成年人也都有这样的经历,听一首好歌有时会让人精神振奋,身心舒展。而对孩子来说,每当全家一起唱一首他喜爱的儿童歌曲时,他会很快乐。

快乐也可以放大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至少教给孩子两件事情。例如,父母积极和孩子一起参加幼儿园的运动会,或者积极参与孩子的社区汇演,孩子会意识到父母对他的重视,这会大大增强他的自信心。同时,父母的参与也教给孩子“社会”的基本含义。它让孩子感到自己也是这个大社会的一部分,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它对别人作出贡献。专家研究还表明,奉献和快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让孩子参加社区大扫除,或是探视社区孤寡老人,即使是幼儿也能从中发掘付出的快乐。

减少负面评论

成人们时常对各种人和事进行评论,其中不乏负面的东西。例如,父母评论孩子幼儿园的园长很无能,或者儿童医院医生很马虎等。父母也许不会意识到这样的负面评论,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但事实上,它们会让孩子渐渐丧失对周围人和环境的信任,从而失去安全感,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会快乐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觉得世界是美好的,而人们本质上都是好人。

兴趣爱好是永远的快乐

专家研究发现,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中,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对于孩子而言,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例如集邮、绘画等,让他投入其中,会让他很快乐。但这里的投入并非指给孩子安排满满的绘画课程或者舞蹈练习,因为那样只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失去从中得到的快乐。而兴趣爱好也不一定是指某种技能,例如集邮、拼图等,它们并不是某种竞技,却同样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更能让孩子学会投入的快乐。

花开叶落是快乐

生活在现今的高科技时代,成人们常常忘了亲近大自然。对孩子来说,大自然充满了神奇的力量,无论是雨雪、白云,还是花开、叶落,都可以从中发掘到很多快乐。亲近自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各项感官能力、观察能力、反应能力。

小贴士:父母左右婴儿的情商

一个婴儿的成长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这一过程起于母体子宫内,同时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婴儿成长过程中,父母作为引导者和扶持者,对婴儿的影响力是十分深远的。

在养育婴儿的过程中,父母与婴儿朝夕相处,对婴儿的性情十分了解。知道怎样引发婴儿的兴趣,怎样鼓励或迁就他,也知道婴儿何时需要激励或挑战,并能理解他的感受和行为。健康成长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赞扬、鼓励和爱护。父母可以从最佳的角度给婴儿建立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这是任何教师和儿童发育专家都做不到的。这样说来,父母是婴儿的第一任老师,肩负着重大的教育责任。

父母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孩子身心健康的爱。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等等,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间,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母亲,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3~4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5~6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家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打滚、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父母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

有时父亲管孩子,母亲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高,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以上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让孩子终身受益的6秘诀

自信

六个秘诀中,自信应居首位。只有那些对自己具有充分信心的人,才敢于面对各种人生险境的挑战。

激情

没有激情的人,什么事都做不成。对于孩子来说,激情这种品质不是强加灌输就能养成的。许多孩子天生就富有激情,但这种激情不一定能保持到将来长大成人,因为孩子的激情是脆弱的,容易被轻视、嘲笑和反复的失败所带来的摧毁。

同情

孩子常常会为小狗小猫的死而噘起嘴哭,孩子天生具有感受其他生物痛苦的特性,这种品质可能保持一生,也可能早早夭折,关键在于孩子所处的家庭气氛也同样对别人有真诚地关心和同情。

永怀希望

这是最为人们所需要的品质。具备这种品性的人能在困难的阶段看到光明的因素,任何挑战都可以接受,任何挫折都可以战胜。

尊重人与敬业

这似乎是两个沉重的名词,但其重要意义却可以关系孩子的一生。尊重人和敬业的品质是应该从小教育培养的。

坚强

对现代人来说,应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那些墨守成规的人在社会变革面前一定是束手无策的。帮助孩子获得应变能力的捷径,就是培养那些能够克服和排除精神脆弱的种种品质。幽默就是一种具有奇妙作用的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