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选称呼词
谁也不可否认,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开口说出的第一句往往就是称呼。
有一句话叫“良言一句三春暖”,可见称呼得体就像行个见面礼,使对方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也使沟通顺畅,交往成功。反之,称呼不得体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生气,使谈话陷入尴尬境地,严重的会中断谈话。
总之,称呼得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交往活动的成败和谈话效果的优劣。所以,不论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一般人,还是身负一定职务的领导人或管理者,要想说话百分百,使生活愉快、事业发展,就需要注意研究称呼的技巧,这也是一门艺术。
称呼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早为人们所认识。社会心理学家们认为得体的称呼能使人心情愉快,自信增强,有助于形成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使人精神文明、心理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
得体的称呼能缩短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更积极地相互进行心理沟通,再商量事情和研究问题时,更能增加彼此间理解,使双方心情舒畅。
比如,领导者主动与部下或职工打招呼,部下或职工就会以为领导重视自己,赏识自己,这样就增加了对领导者的认同和信任,也就能焕发出主人翁责任感,从而会更加关心本单位、本企业的发展和振兴,更积极主动地献计献策。
说来说去,怎样称呼才算得体呢?其实,并没有什么统一和固定的模式。首先,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传统,称呼的习惯可能差异很大;其次,不同的职业、职务、性别、年龄、性格和文化程度等,对称呼的需要和期望也不尽一样。这就造成了人际称呼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增加了称呼得体的难度。但有一条是共同的,那就是要尊重他人,这样,他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反过来他也会乐于与你接触,主动和你沟通,这就使交往有了良好的开端。
但仅有此还不够,在具体称呼时还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如果是初次见面的人,一定要留心记住对方的名字,否则,下次见面叫不出对方的名字,会给对方产生没有被尊重的感觉。
其次,叫错别人的名字比忘记对方的名字更不礼貌。如果第二次见面时实在想不起对方的名字,就再次礼貌地询问他的名字,同时表示歉意。
另外,我们还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以及同本人的亲疏关系、交际场合来选择称呼词。下面介绍两类称呼方法:
一、谦称
谦称自己时,说“鄙人”、“在下”等;谦称自己的家属时,可说“家父”、“家母”、“犬子”、“小女”等。
二、敬称
从辈分上尊称对方。例如“叔叔”、“伯伯”、“阿姨”、“哥哥”、“姐姐”等。有时称对方“兄”、“姐”,自己未必比对方年龄小。如对方为女性,且比自己年龄大,可通称为“阿姨”、“大姐”,这种称呼避免了对方是否结婚的问题。
称对方的家属身份时加上“令”、“贤”、“尊”、“高”等字。例如称对方的侄子为“贤侄”、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令严”,称对方的母亲为“令慈”,问对方父母的年龄称“高寿”等。
以对方的职业相称,如“张老师”、“李师傅”、“王护士”等。
以对方的职务相称。如“李处长”、“赵县长”、“武老板”等。
以“老”、“大”、“小”等称呼对方。对长辈在或比较熟悉的同辈之间,可在姓氏前加“老”。如“老张”、“老李”,亦可在对方职务前加“大”或“老”,如:“大作家”、“老首长”等;而在对方姓氏后加“老”则更显尊敬,如“孙老”、“霍老”等;对小于自己的平辈或晚辈可在对方姓氏前加“小”以示亲切,如:“小章”、“小李”等。
直接称呼对方的姓名。一般年纪较大、职务较高、辈分较高的人对年龄较小、职务较低、辈分较低的人可直呼其姓名,也可以省去姓会更显得亲切。
人际交往中正确使用称呼很重要,使用敬称的时候,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这是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同时也是礼仪的要求。不然,容易使对方受到伤害,也容易被对方认为你缺乏修养、不懂礼貌等。
调节好嗓音
每一个人都会说话,但说起话来使人感到悦耳动听、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却是件很难的事。说话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如何将说话内容有效地向人表达,使对方欣然接受,也十分重要。无论什么环境,尤其工作环境,你的说话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你的形象,因此也就决定着人们对你的重视程度。
工作中,我们常会见到有些人才华学识没得说,仪表也很洒脱,但始终没有别人受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说话的声音运用得不够得当。说话有个基本要求:发音清晰、意思表达明确,除此之外,在声音中还要显示出权威性,给人以泰然自若之感。
要想达到此种效果,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音调适中,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
二、声音浑厚,避免很轻弱。
三、说话清晰,让人听了毫不含糊。
四、节奏感强,不单调。
这里要说明的是,女士们不要以为只有像男性化的声音才能显示其权威性及坚强性,那是绝对错误的想法。事实上,女性不必去模仿男性的声调,以求重视,相反,太男性化的“雄壮”声调,会破坏女性天赋音质悦耳的特点。
美国有一位“说话专家”,这样提醒各位女士:“在不同环境之下,或面对个别的听者,能够适当地利用自己的声音与之交谈、沟通,以达到预期效果,那才是女性发挥了自己的天赋,表露了说话方面的潜质,在此方面,女士是大有可为的,男士有时也会自叹不如。”
说话声音是否适当,检验的方法是保持平日讲话方式。最好把自己的语音录下来,重听录音时,可以细心分析声音的各个方面,包括:速度、音质、音调、声量、节拍及清晰度等。
以下是必须避免的:
一、音调过高,给人以不成熟及情绪冲动的印象。
二、声音太弱,让人有不肯定的感觉。
三、语速过快,会减低人们的重视程度。
四、发出呼吸声,别人会认为你不稳重。
五、粗声粗气,粗俗之感就会产生。
六、语调末尾上升,给人以信心不足,恳求他人的感觉。
七、声音颤动(有时因呼吸不规律而造成),使人误认为你紧张或害羞。
如果从今天起尝试学习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嗓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的说话魅力就会百分百。
用好简洁语言
如果要练就说话百分百的能力,必须学会使用简洁的语言,这也是一个基本功问题,如何用好简洁的语言呢?下面谈三点建议:
一、学会概括
我们在交流思想、介绍情况、陈述观点、发表见解时,为了让对方能够很快了解自己的说话意图,领会要领,往往要使用高度概括、十分凝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问题的本质特征描述出来,以达到一语中的、以少胜多的效果。很多伟人都有这种能力,他们善于把握形势,抓住问题的症结,且能用准确精当的语言加以概括描述,其作用和影响非同一般。恩格斯曾说:“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难怪毛泽东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名言警句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二、学会应急
由于受客观环境的限制,有时容不得你长篇大论,侃侃而谈,只能逼你三言两语,述其概要。例如在战场上、在抢险工地、在各种危急关头,甚至是一对情侣在汽笛拉响的站台前话别,根本来不及去高谈阔论。此时,唯其简明扼要的话语,才能显示其特有的锋芒。反之,在紧急关头作长篇大论,则事与愿违。比如,1812年英美战争全面爆发前夕,美国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对英宣战问题。会上,一位议员的发言从下午开始一直持续到午夜,发言者竟然不知道会场上大多数议员早已睡着了。结果另一位议员又急又怒地将痰盂向发言者头上掷去而结束发言。通过决议时,英国人已经打到了美国人的家门口。很显然,这种“马拉松式”的发言,超出听众心理承受能力,不但无法让人接受,而且贻误战机所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计算。如果说写文章可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那么,在快节奏的今天,说话应该提倡“有话则短,无话则免”的原则。
三、学会通俗
简洁的语言一般都通俗明快,若要追求辞藻的华丽、句式的工整,则必然显得拖沓冗长。例如1936年10月19日,邹韬奋先生在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演讲中只有一句话:“今天天色不早,就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真可谓简洁中见通俗,通俗中显真情。
要使自己的语言简洁凝练,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从“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呤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名句中,我们似乎揣测到古人追求语言简洁精当的良苦用心。如何使自己的语言达到“少而准”、“简而丰”,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要善于综合概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语言,才能做到准确而精辟,有力度和魅力。多掌握一些词汇很有必要。
说话要有逻辑
有人把说话比喻为交际工具,在口头表达时,要把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对方,一定要做到语法通顺,用词准确。
语法通顺、用词准确能证明你是个有文化修养的人,对方会对你肃然起敬。如果说话语法混乱,文理不通,词不达意,即使你相貌堂堂,衣冠楚楚,人们对你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把你看成一个不通文墨的大老粗。
一、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我们与人说话,应善用语序而不是滥用语序,这是我们明确表达自己说话意思和塑造良好说话形象及说话风格的有效手段之一。
说话百分百离不开说话炼词,不光是普通人应该认真学,就是有名的文人墨客倘不谨言慎行,也会闹出尴尬,折损形象。苏东坡幼年时,天资聪明,读书也多,书上的字都能认识,再加上文章写得漂亮,因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在一片称叹声中,苏东坡有点飘飘然了。于是有一天,他在自己书房门前书上一联:
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
对联贴出后,有的人捧场,更多的人则是不以为然,认为他太不谦虚,口出狂言,形象随着降低了。期间,有一位长者专程来到他家,向他“求教”,拿出一本书请他认一认。谁知,书上写的全是周朝史籀创制的字体,苏东坡一个也认不出来,顿时面红耳赤,立刻向长者道歉。长者什么也没有说,含笑离去。苏东坡这才感到自己门前的对联名不副实,羞愧中方知自己学问欠缺,无以自傲,当即在那对联的上下联前面各添两个字,成为:
立志读尽人间书,发愤识遍天下字。
二、逻辑思维很重要。说话必须要有逻辑,不能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而使人发现有破绽,从而会失去别人的信任。说话合乎逻辑,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东拉西扯、语无伦次就是缺乏这种逻辑。山东军阀韩复榘去参加乔鲁大学校庆时的一段讲话就是这样:
“诸位,各位,在齐位:
今天是什么样的天气?今天是演讲的好天气。开会的人来齐了没?看样子大概有五分之八啦,没来的举手吧。很好,很好,都到齐了。你们来得很茂盛,敝人也实在是感冒……你们是从笔筒里爬出来的,兄弟我是从炮筒里钻出来的,今天到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像……好像……对了,是对牛弹琴。今天不准备多讲,先讲三个纲目。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兄弟我举双手赞成,就是有一条‘行人靠右走’着实不妥,实在太糊涂了,大家想一想,行人都靠右走了,那左边留给谁呢……”
听了这样的讲话,笑料随处可见,而且是错话连篇,就连一些常识性的东西由他嘴说出来都变成了让人发笑的错话、昏话、假话。韩复榘的这篇文理不通、逻辑混乱的演讲,成了世人的笑柄。在现实生活中,说话逻辑混乱、留下笑柄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三、望文生义是一个贬义词,它常用来讽刺那些只按照字面意义去牵强附会,而不探求其确切含义的人。望文生义所得出的意义往往与词语的真实意义相差甚远。例如“王府井”可误解为“王爷府上的井”,还有“南京路”可错解为“南京的路”,等等。
另外,有些词语与单字往往有多重意思,用在不同的语境就有不同的含义,如果不顾其语境的变化或将另外语境中的含义套用在特定语境中,同样会产生驴唇不对马嘴的后果。例如“他已经不在了”或“他刚走了”有两种含义:一是他已经死了;二是他刚离开这里。这两种含义都必须照应不同的语境,离开各自的语境就会产生错乱。
同样由于古今词意的变化,许多词语在古汉语中不能用今天的意义来解释。例如“待字闺中”的“字”是出嫁的意思,“字人之孤”的“字”为养育的意思,均不是今天的文字之意。还有“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子。“良人”是指丈夫,“三十而立”的“立”是指立身处事,而非站立的意思。有许多这样的词,如果用今天的字面去解释,肯定会让人感到荒谬至极。
言语得体看火候
不少研究语言和沟通技巧的专家指出:“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怎么说主要指说话语气,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说话的时候不仅传达了字面意思,还传达了说话者的情感,而说话语气就是情感与个性的反应。用不同语气说同样的话,所能起到的效果会完全不同。所以,你要控制好说话语气,以其所传达的句子能达到所要讲的目的。
对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听众,就有不同的主题,说话者语气也应该是不同的。假如邀请你在一个授奖仪式上发言,你的基调应该是热烈而情绪高昂的;假如上司要求你对一个问题做出解释,那么就应该是诚恳而富有见的的;假如有所商校要求你出席他们的开学典礼,而你又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你不妨“开导”一下在场的学生。总而言之,要学会控制你的说话语气,听一听自己的发音方式,就更有说服力。
对一个说话百分百的人来说,仅仅学会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需要学会与人交流,并且要通过这样的交流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希望对方要你的产品;可能是希望对方对你目前的处境表示理解与同情;可能是要对方同意你的说法;也可能是希望对方提升你的职位。但无论这些意图能否达到,你都要注意一些更为一般的原则,就是用最简单的话来说。这种一般的原则表现为:在谈话过程中要尊重别人,从他的人格到判断力与智慧;不要引起对方的不快,哪怕是轻微的不满,更不用说怨恨了;无论这次谈话的意图是否达到,都要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以利于下一次合作,避免因为一时的分歧而影响长期的友谊与合作。
言语得体就是要注重语体色彩,语体色彩一般分为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和通用语体三大类。口语和书面语都很好理解,但通用语体和感情色彩中的中性色彩一样,是可以通用的。另外,对于带有明显“个性”的口语词和书面语词,一定要慎重甄别,选用恰当,面对不同的对象,语体色彩就应有变化。举个例子,如果你面对的是农民兄弟,你满口的之乎者也,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你面对的是知识分子,满口不用文雅一点的词语,同样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在选用词语时,一定要考虑词语的语体色彩是否合适。
在对别人歌颂赞美时,应该选用那些带有褒义色彩的词汇,这可能谁都知道,但是也有一点,如果你不仔细分辨,语言感觉不敏锐的话,就不容易认清某些词语的真正含义,就会造成误用。比如“当兵的人”这种称呼,它还有一个常见的词就是“战士”。战士这个词初看起来好像是个中性词,但实际上应该归到褒义词一类,这是因为我们一般只对正义一方的士兵如此称呼,对敌人绝对不会这么说的。
再比如“位”这个常用的量词,也很容易被误用。“位”也带有褒义色彩,含有对后面对象尊重的意思。如果到饭店用餐,服务员会问:“先生,几位?”你听得会很舒服,若换成:“先生,几个?”听起来就显得生硬了许多;而假如在谈到一个罪犯时用“一位潜逃犯”的说法,让人听起来心里肯定很别扭。
有位演讲者曾经这样来说明自己的内心感受:“站在这里,面对大家,我的心情如此激动,我内心的感受真是罄竹难书啊。”由于不懂“罄竹难书”是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才闹出了这样的笑话。
在进行交谈时,你要首先想到交谈用词的理性意义,也就是词典中解释出来的意义。这个意义是词所概括的客观事物或者现象的本质特征,因此,它又被称作概念意义,它是语音形式所代表的最主要的思想。
运用词语来丰富自己的交谈时,首先一点要考虑的是它的概念意义是否符合要求,如果连概念意义都不符合要求,那么你就要想办法换一个更为恰当的词语。比如,对解放军或者学生做演说,如果一上来你就用习惯的称呼语“女士们,先生们”显然就不得体,还是换成“同志们”或“同学们”才让人听着舒服。
多数情况下,你要指称的对象不仅仅有一个词语适合,你还要根据表达目的和语言环境选择多个最“合适”的词来使用,也就是说修辞水平高的人肯定是善于选择“火候”的人。
口才也是生产力
“哪里有声音,哪里就有力量;哪里有口才,哪里就有了战斗的号角,就有了胜利的曙光。”我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陌生,所以“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古有战国苏秦数国游说不辱使命,三国孔明力排众议舌战群儒,近有革命领袖宣传爱国救亡图存演讲,不战屈人之兵,谋划临阵倒戈……这一切都要通过口才表现出来。口才在无形之中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推动了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口才,无疑也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
大家都知道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慷慨陈词,掷地有声,讲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声音,是口才的威力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再比如,国务委员吴仪在中国加入WTO谈判桌前,语出惊人,智慧胜人。口才体现了“说得出的能力,做得到的成就”。
口才无论在商贸谈判、产品销售、技术引进、公共关系中,还是进行思想教育、组织生产和经济活动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企业高层都把提高员工讲话能力作为扩大生产的一种手段,所以拿出许多钱来对职工进行演讲培训。
可以这样概括,讲话能力人人具备。具备了能力不等于敢讲、能讲和会讲,这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仍有很多人知方言而不通国语或懂国语却不会外语,因而交流受阻,发展受限。要想说话百分百,我们要学习那些在大庭广众之中风度翩翩、侃侃而谈的人,学习他们自信从容、吐词清朗、能感染大众的风范,这正是说话有扎实基本功的体现。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交流,就需要对话,就需要高超的讲话能力。
一个人的讲话水平,可以决定他的生活层次,一个企业员工的整体讲话水平,可以决定企业的发展速度,一个国家公民的整体讲话水平则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兴衰,国际竞争的成败。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到求职、恋爱、谋发展,都离不开口才,口才在我们的生活中多么重要。
其实,无论你怎么羡慕别人的口才,也不如自己是个具备高超讲话能力的人。知道了这些道理,就不怕你的说话能力不强,关键是要克服不善讲话的恶习,充分认识口才的重要性,努力练习。
科技是生产力,口才也是生产力。
从学绕口令开始
绕口令是人们喜欢说的一种绕口的小令,它是有意识地将一些声、韵、调极易混同的字交叉重叠编成句子加以组合,形成一种读起来很绕口但又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它不但能很好地锻炼人的口才,增进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培养人的快速反应能力。绕口令因为字音相近,所以极易混淆。要想把绕口令念得既快又好,如果没有清晰的思维、良好的记忆和伶俐的口齿,是很难办到的。经常去练习绕口令无疑会大大提高练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会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头脑更加灵活,用词更加准确。那么,怎么样学习绕口令呢?
一、要长吸慢呼
长吸,是指在念绕口令之前先深深地吸一口气,以便放松情绪,让气流畅通。慢呼,是指在念的过程中缓慢均匀地呼气,争取把一长串字在一口气中念完,这有益于语路清晰,吐字准确。
二、要先慢后快
先慢后快就是把每一个字的字音都念得准确无误,把每一句话都说得清楚连贯,然后再逐渐加快。
三、要由短到长
由短到长就是先练短的绕口令,然后再练长的。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兴趣,也有利于掌握说绕口令的技巧。
四、要在头脑中产生一种画面感
一篇小说如果要想故事完整,往往需要成千上万字,而绕口令则言简意赅,短短几句话、几十个字就能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且在声、韵、调方面独具特色,体现出汉字的独特魅力。
五、学习绕口令要准
绕口令作为一种有趣的语言游戏,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语言活动。一方面,大量的同音异调、字音相近、叠字重句是其鲜明特色,稍一失误,便会出现差错。另一方面,说绕口令又需要唇、舌、口等器官的整体协调性。舌头的部位、嘴唇的形状、口腔的开闭等,都直接影响着发音的准确与否。因此,学说绕口令,必须要注重一个“准”字。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锻炼:
1.进行口腔技巧的初步训练。努力增强唇、舌、齿等部位的灵活程度,这样说绕口令对音量的大小、气息的呼入、唇舌的力量等方面有所帮助,从而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为此有必要加强下列练习。
①唇舌间的练习。这种练习目的是使双唇和舌头达到一定的灵活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吐字发声。开始学的人可找一些字词句反复练习,从分读到连读再到快读方式进行。以读“噼里啪啦”为例:第一步:噼——里——啪——啦(分读一遍);第二步: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连读两遍);第三步: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快读数遍)
②口齿间的训练。这种训练目的是为了克服方言障碍,促进齿与舌的协调性。以“稀里哗啦”为例,也可采取上述的办法进行练习。
③气息训练。这种训练目的是准确地控制好口腔出入的气息,避免出现气流不畅的现象,影响说绕口令的效果。不妨以“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为例进行气息练习,方法同上。
④爆发力练习。目的是加大音量和音的爆发力,达到气势充足、情绪饱满的效果。以“哇噻”为例,可分两步:第一步:哇(音量要轻)——噻……(音量突然加大,且要短促有力);第二步:哇噻哇噻哇噻……(快读数遍)。
2.加强唇、喉、齿、舌的分类练习。说绕口令时唇、舌、口等变化多,变化快,要求高,一不小心就会出错。
①练“唇”功。练习b、p、m、f与韵母相拼,可以使双唇更为灵活。如“天上一个棚,地上一个盆;棚碰盆,盆碰棚;棚塌咧,盆打咧;你说棚赔盆,还是盆赔棚”。这里有意识地把“棚盆赔碰”等几个声同韵异的字巧妙地组织在一起,读起来拗口,听起来有趣,反复训练有助于锻炼唇功。
②练“齿”。z、c、s与韵母相拼,j、q、x与i、in、ing等韵母相拼,有助于练“齿”功。尤其是处于某些方言区的人,在发音上与普通话有很大差距,要是能在这些方面刻苦练习,一些方言障碍就能被克服。常见的例子如“隔着窗户撕字纸,字纸里面包着细银丝,细银丝上爬着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四似死似不死的死虱子皮”。练这样的绕口令时,可先搞清容易出错的字,尤其是区分出其中的平舌音和翘舌音,可以在上面加以标注,然后再反复地加以练习。
③练“舌”功。d、t、n、l、zh、ch、sh等声母与a、e、ou、an、en等韵母相拼,可增强舌头的弹性和灵敏性。如“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着五斤塔玛,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个喇叭,喇嘛要拿塔玛换哑巴的喇叭,哑巴不愿意换喇嘛的塔玛,手里提着塔玛的喇嘛打了腰里别着喇叭的哑巴一塔玛,腰里别着喇叭的哑巴打了手里提着塔玛的喇嘛一喇叭”。
④练“喉”功。g、k、h等声母与a、ang、eng、ong等韵母相拼,有助于人在吐字发声时音势增强,音色自然,避免喉咙过紧、声音容易嘶哑的问题。如“粉红墙上画凤凰,红凤凰黄凤凰,粉红凤凰花凤凰”。
3.学习绕口令要勤。学说绕口令,实属不易,练习时要注意从以下几个环节上下工夫。
①随时训练,见缝插针。可以在家里练,公园练,广场练,商店练等。
②纠错对练,矫正发音。长时间练习,除独自练外,还可以找朋友一起练习,这样可以通过相互纠错,使自己的吐字发音更为准确清晰。
③公开演练,增强信心。公开演练不但锻炼了胆量,还增强了自信心,也会使绕口令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