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遗产集成
32847600000035

第35章 大漠中的神秘王国——楼兰遗址

楼兰是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字眼,它昔日的辉煌和今日的荒凉,形成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无论从探险,还是人文发掘,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暂时缓解了楼兰缺水的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缺水而废弃了。

另一种说法认为,楼兰的灭亡,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结果,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必然消亡。

消亡原因

据史料记载,楼兰为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东汉时成为西域长史府所在地,后来被鄯善国所替代。因其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因而是中原地区通西域最便捷的通道。作为当时西域政治、经济、交通的枢纽,楼兰曾辉煌一时,但东汉以后即从历史文献中消失。公元4世纪末已人去城空田地荒芜,“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目前的普通看法是楼兰消失于孔雀河水的改道,致使下游地区水源枯竭。考古发掘从楼兰遗址出土各类文物,特别是木简文书具多,不仅弥补了史籍记载的空白,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楼兰古国消亡的原因。

古楼兰兴衰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汉代的楼兰国,有时偏向匈奴,有时归附于汉,维持着灵活的外交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王朝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军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西汉武帝时派人出使西域,并开通与中亚、西亚及欧洲贸易的丝绸之路,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中转站。由于当时楼兰王攻杀汉使、劫掠商人,公元77年,汉武帝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并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楼兰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更国名为鄯善,迁都逆城(今新疆若羌附近)。新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汉政府遣吏卒在楼兰屯田,使得楼兰昌盛一时,最盛时有臣民一万四千余人,士兵三千多。至公元四世纪末,历史文献中楼兰的记载就减少了,多记载其荒凉境况。其消亡的原因,至今仍为学界争论不一。

楼兰文化

楼兰文化堪称世界上最具神秘色彩的文明之一,它和玛雅文明,印加文明等消失的文明一道成为最受世人瞩目的未解谜团。它曾经的辉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楼兰文化是研究人类的历史发展,自然的更迭,气候变迁的重要资源,是一笔无法估量的历史遗产。同时也意味着挖掘、整理、研究楼兰文化,这在学术上,和经济文化上都具有重大意义。有计划地,以科学的理念开发楼兰及其文化遗产,就是赋予楼兰文化以新的生命。

延伸阅读

楼兰美女

1980年在孔雀河下游的铁板河三角洲,发现了一片墓地,墓中出土一具中年女性干尸,体肤指甲保存完好,始称“楼兰美女”,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最早的一具,距今约有三千八百年的历史。科学测定该女子死时为四十五岁左右,生前身高1.55米左右,为O型血。她身穿粗质毛织物和羊皮,足蹬粗线缝制的毛皮靴。发长一尺有余,呈黄棕色,卷压在尖顶毡帽内,帽插数支羽毛,肤色红褐色富有弹性,眼窝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翘,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