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博览
32851200000085

第85章 可抗癌的蛇毒克星蜈蚣

蜈蚣是我国常见的剧毒昆虫,也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动物药材,是临床上特效药用动物之一,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次常用药。

蜈蚣,又名百足虫、天龙、千足虫。蜈蚣有毒,它的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

作为药物使用的蜈蚣是动物大蜈蚣科少棘巨蜈蚣的全虫体。产于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可以在春夏之际捕捉,然后用两头尖的竹片插入头尾两部,绷紧,晒干,亦可用沸水烫过,晒干,直接放入药中使用。

中医学认为,蜈蚣性味辛、温,入肝经,有解蛇毒、疮毒以及止痉挛的作用。

蜈蚣解蛇毒的功效非常显著。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明确指出,蜈蚣“主啖诸蛇虫鱼毒”。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它治“蛇瘕、蛇瘴、蛇伤”。关于蜈蚣解蛇毒,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从前有个货郎,因为要赶集串乡,每天都起得很早。这天,他起来后看老婆睡得正香,就决定自己做饭。正巧看到井台上有洗好的苋菜,就拿进屋做了一碗菜汤。吃饱喝足后他挑起货担出门,一口气走了十多里路后,开始觉得肚子里像火烧一般,口也非常渴。他坚持走到一处农家院子,只有一小孩在。货郎想讨口水喝,可是小孩说他们家已经几天没一滴水了。货郎难受得厉害,就在屋里到处找。一眼看见灶后的碗橱顶上有一把落满尘土的破茶壶。打开一看,里面还真有半壶剩茶。他端起就喝,喝完就觉得舒服多了,于是继续赶路。货郎老婆起床后,发现锅里剩余的苋菜汤里有一条死毒蛇。她顾不得吃饭,沿着赶集的路一直追到市集,发现丈夫一点都没有中毒迹象。两人琢磨一番之后,感觉到一定是那半壶茶里有什么能解蛇毒。散集后,他们又一次来到曾喝过茶的那家。说出原委后,主人拿出那把茶壶,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只蝎子和一条死蜈蚣。货郎明白了,早晨喝了有蛇毒的汤,所以火烧心;后来又喝进有蝎毒、蜈蚣毒的茶,就没事了。这真是以毒攻毒啊。

近代著名的蛇医季德胜研制的蛇药的主要成分就是蜈蚣。据说,在他使用蜈蚣之前,有一次他被花蛇在手臂上咬了一口,咬处的皮肤突然肿起,剧痛不止,随即变黑坏死。他赶忙服下自己配制的蛇药,但却未能有效地控制中毒症状,很快陷入半昏迷状态。气若游丝的季德胜好不容易睁开双眼对人说:“快给我捉5条蜈蚣来”。结果5条蜈蚣下肚,病情仍未好转。情急之下,他连吃15条蜈蚣,终于化险为夷。由此事,季德胜才意识到蜈蚣解蛇毒的重要性。

蜈蚣不仅能治蛇伤,还具有多种功效。内服可熄风止痉、通络止痛,常用于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顽固性头部抽掣疼痛及风湿痹痛等;外用蜈蚣加盐浸油,取油擦小孩子的秃疮,疗效非常好;以蜈蚣加茶叶同敷患处,可治瘰疬。

蜈蚣还具有非常明显的抗癌作用。近代著名医学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有一位食管癌患者,服药没有效果,有一天突然想喝酒了,喝完一壶酒之后,他的病就好了。后来发现壶中有一条大蜈蚣,才明白是蜈蚣治疗了自己的病。人们受此启发,将蜈蚣晒干研末,每天服用一定量,用于治疗食道癌、乳腺癌、皮肤癌、鼻咽癌、结肠癌、宫颈癌、肝癌等。

延伸阅读

“神医”蜈蚣

蜈蚣不仅入药能治人类之病,而且之间治病的方式也曾启发人类。据说,哈尼族一个著名的接骨医生有一天在大树下休息,突然看见一条20多厘米长的大爬过来。他担心刺伤自己,便挥刀把斩成两截。过了一会儿,他发现又一条爬过来,绕着两截尸体转了转,用嘴触一下,便匆忙往草丛里爬去了。 哈尼族医生出于好奇心,仔细地看。没过多久,这条嘴里着一片嫩绿的叶子又爬了回来。它先把两截尸体放在一起,然后将这片嫩叶覆在连接处的上面。大约过了半个多时辰,那条被斩成两段的竟然连在了一起,慢慢地蠕动了几下,爬进草丛里了。哈尼族医生捡起那片后来命名为“接骨草”的叶子,猜想它有接骨的功能。他采了一包拿回家用公鸡试验,果然有奇效。从此,他就用这种传授的方法自采自制接骨药方为人们医治骨折,因效果非常好,他被人们誉为接骨“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