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千变万化、奇思妙想的文字搭配,把十二属相赋予人的灵魂,并融入自己的姓名中,同时,又通过十二生肖各自的生命特征和生存优势,使自己的名字更能展现自我的个性,更能释放自我心志,这便是中华民族惯用的以十二生肖属相取名的习俗代代相传的原因。
属相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时辰,形成十二属相,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中国人讲究属相之说,因此,人们在取名时常将名字和属相相配,这种以十二生肖取名的习俗至今还广泛流传。
配合生肖起名的习俗,是将十二生肖与汉字的字音、字义、字形特征结合,然后从中取得某些暗示和联想,并以此来确定好、坏、吉、凶。
十二属相中,不同的动物代表不同的属相,表现不同的性格和情趣。利用十二属相给孩子取名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有现象,直接以生肖取名的如:王申猴、唐伯虎等等,这种方法能明确地将十二生肖与属相体现在名字中,有纪念意义。
在古人眼里,人一生的命运与属相有关。他们认为,在十二生肖中,鼠和马、牛和羊,虎和猴、兔和鸡、龙和狗、蛇和猪是相冲的关系,鼠和羊、牛和马、虎和蛇、兔和龙、猴和猪、鸡和狗是相害的关系。另外,鼠和牛又合为土,虎和猪合为木,兔和狗合为火,龙和鸡合为金,蛇和猴命为水,马和羊合为太阴、本阳,通称为“元台”。
在姓名中,凡“冲”、“害”为凶,“合”为吉。为了在取名时做到姓名与属相相合,避免冲害,古人总结出一套规律:鼠年、牛年出生的人应该避开“午”、“马”、“未”、“羊”等字,虎年出生的人避“申”、“猴”、“巳”、“蛇”等字;兔年出生的人避“酉”、“鸡”、“辰”、“龙”等字;龙年生的人避“戌”、“狗”、“卯”、“兔”等字;蛇年、猴年生的人避“亥”、“猪”、“兔”、“虎”等字;马年、羊年生的人避“子”、“鼠”、“丑”、“牛”等字;鸡年生的人避“卯”、“兔”、“辰”、“龙”等字。
在避免了属相与姓名的相冲相害之后,在一个人的姓氏和属相已知的情况下,就要分析姓氏属于哪种属相,从而确定取什么样的名字。古人就此总结了一套规律,如就姓氏和属相而言,李、孙、孔、游、孟、郭等姓中都含有“子”字,属鼠,取名时应选适合鼠类生活的“米”、“禾”、“鱼”、“肉”、“豆”(作偏旁时为“月”),以及含有“宀”、“冖”、“艹”“田”、“木”等偏旁的字。其他姓氏和属相的取名可以依此类推。
一句话,总体原则就是把人的姓名与属相联系起来,把人当作出生那年的属相看待。如鼠、牛、兔、马、羊、猴、鸡、狗、猪都以粮食为食物,所以命理学家认为这些属相的人取名时,应取带有“米”、“豆”等字的名字,这样才能保证生活安定,吃喝无忧;同样,以羊、马、牛、兔为属相的人,因为属相是食草动物,所以取名也应以带“艹”字旁为佳。此外,虎食肉,龙喜水,取名时,也应符合这些特点。
延伸阅读
风流才子唐伯虎
明代著名风流才子唐寅,字伯虎,其名和字都与其出生年份有关,唐寅生于寅年,故名寅,而寅年在十二属相中对应于虎年,因此,唐寅取字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