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婴幼儿疾病速查手册
32883700000016

第16章 猩红热

症状表现

猩红热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炎及皮疹为特征。

1.潜伏期一般为2~4天,最短1天,最长7天。起病急骤,寒战、发热,体温一般为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儿有发生惊厥或谵妄者。孩子全身不适,咽痛明显,影响进食。咽及扁桃体明显充血,亦可见脓性渗出物。舌质红,乳头红肿如杨莓,称杨莓舌。颈部及颌下淋巴腺增大,有触痛感。

2.皮疹于发病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腹股沟及颈部,24小时内遍及全身。皮疹为弥漫猩红色约针头大的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或如寒冷时的鸡皮样疹,疹间皮肤潮红,用手压可暂时转白。面颊部潮红、无丘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为口周苍白圈。于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色深红,其间有针尖大之出血点,形成深红色横行“帕氏征”。口腔黏膜亦可见黏膜疹,充血或出血点。出疹期仍发热。

产生原因

猩红热是由A组B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并发症

皮肤转白试验是通过皮内注射致热毒素抗体,观察患儿皮疹是否为致热毒素所致。狄克试验是注射致热毒素,检测体内有为普通型,但临床轻重表现差距悬殊,尤其有了特效青霉素的治疗,猩红热的表现发生很大变化,严重感染极少发生。

1.轻型。由于容易漏诊,未能进行充分治疗,继发肾炎的可能性反而较多。

2.中毒型。若不及时治疗可合并脓毒症状,咽部周围脓肿形成、扁桃体溃疡,感染可扩展至中耳、乳突、上颌窦;淋巴结明显肿大或发生蜂窝织炎;更严重者为败血症、休克,亦可继发迁徙性化脓病灶。

易发人群

易发于各年龄段的儿童。

应对方法

1.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一般注射青霉素G,疗程7~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疗程不得少于7天。重者可静脉给药或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

2.目前此病没有自动免疫制剂,预防感染的散播。隔离患儿,至咽培养连续两次阴性后解除隔离。对体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密切接触者,应服复方新诺明或注射青霉素预防。带菌者应接受10天青霉素治疗。

3.尽早发现,早用青霉素治疗能很快治愈。重症病人及伴有严重化脓病灶者已很少见到,但猩红热恢复后变态反应性的肾炎或风湿热仍有发生,应加以注意。

家庭护理

1.急性期患儿应卧床休息,较大儿童用温淡盐水含漱。

2.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

3.皮肤保持清洁,可予炉甘石洗剂以减少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