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星探测器耐心地检查着前方恒星发出的亮光。它通过一个极其复杂的观测设备处理数据,不放过收到的每一点信息。在对目标进行了数周的可靠观察后,结果出来了。
前方这颗恒星被数个气体巨型星(gas giants)围绕着。恒星本身也有三个行星,每个行星都有潜在的液态水。而且,第二个行星具有明显的生命迹象——大气中有自由的氧气。如果这个探测器有感情,它一定会为这个发现而“欢呼雀跃”。而它却异常地冷静,默默地、高效地开始准备下一步的工作。
探测器开始放慢接近太阳系的速度。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它的飞行速度由光速逐渐减慢。调整好了以后,探测器开始四下搜索,搜索着它需要的目标。最终,目标出现了:一个一英里宽的金属质地的小行星。探测器小心地朝着这颗小行星飞过去,在经过它时,放出一包只有几米大小的东西。
按性质来讲,这个“包裹”也是一个探测器。通过自带的火箭进一步减速后,小探测器降落到这颗小行星的表面。它迅速向母舰发出一个“可以继续前行”的信号,母舰并没有回应,而是迅速加速,朝着清单上的下一个恒星飞去,而找到新的恒星可能需要数十年。
平稳着陆后,探测器打开舱门,爬出来一只“小蜘蛛”,接着又一只……总共有12个这样的小机器人。这些由金属、陶瓷、碳纤维组成的复杂的混合体开始工作了:挖,熔炼,生产。它们不知疲倦、毫无表情地工作着,日夜不息。一个月后,准备工作就绪。
像真菌释放孢子似的,小行星上出现了数以千计的小规模喷发。每次喷发的能量都被转移到一个一米宽的金属球上,每个金属球都朝着最初被外星探测器“盯上”的那些行星和卫星飞去。每个金属球里都有上百个“小蜘蛛”。这些自动控制的蜘蛛形机器人装有复杂的程序,它们的目的很简单:把任何可用的材料都转化为新的机器人。数量到达一定程度后,它们就会建造更多的母舰探测器。继续发射,循环往复。
它们不“挑食”,几乎所有材料对它们都有用,找不到的还可以自己造。它们的程序相当复杂,为了这项任务它们已经准备了数百万年。每个“小蜘蛛”都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复制出自己所需的部件,这些部件接下来也会自我复制。一旦第一只蜘蛛落地,几天内这个行星就会被蜘蛛包围,它们会把所有的东西转变为更多的蜘蛛和更多的探测器。
因为个头比较小,离得又近,火星首当其冲。它的岩石富含铁元素,这使得事情变得更加简单。几小时后,更多的蜘蛛从火星出发去寻找新的原材料。
数天后,地球也被攻克。第一只蜘蛛落在澳大利亚,并开始挥霍眼前的一切。石头、金属、气体,如果需要,所有都能被转化。水、植物、肉,这些也行。人类没有反击的机会。尽管外星探测器发出的高强度的光线在数月前就被地球上的望远镜跟踪到,但是它没有任何回应,而且任何政府无论如何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当蜘蛛降落的那一刻,一切都太晚了。它们横扫地球,用不了两周,基本上已没有什么生命存在了。整个地球表面已变为“机器制造厂”。一年后,这个行星发出耀眼的光芒,因为很多新的探测器被发射升空,每一个都和第一个一模一样——而第一个本身也是很久很久以前发射的第一个探测器的后代。第一代探测器很久以前就在散尽所有“包裹”后消失了。它已经没有用了。但是它的后代还活着,正在横扫太阳系。
现在,数千个新生代向着宇宙深处出发了。此时,人类已经不存在了,他们曾“短暂”地统治地球,而如今,数十亿的同族都不见了,转化为成群的金属“小蜘蛛”和外星探测器。
人类探索外太空的梦想最终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被实现。
在地球上,无论你在哪里,都能找到生命的痕迹。
在平原,在山巅,在高空,在海底,生命无处不在。即使在很深的地下,还有微生物在繁衍生息。
地球仿佛是经过奇迹般地调整,最终创造出哺育生命的环境,不过这是个假象:实际上是我们经过了长期演化主动适应周围的环境的,其它形式的生命无不如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地球都在变化,生命也在变化。不过,一旦生命在地球上出现,它们仿佛注定会欣欣向荣。
我们知道,太阳系中还有其它行星,有的甚至绕着其它恒星运转。如果地球上有如此多的生命,那么在其它的世界,生命可能同样繁茂。它们可能充满微生物,也有可能拥有更为复杂的生命形式。
如果真的如此,他们会怎么看我们?他们对我们是一种威胁吗?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沿着时间的轨迹稍微往前追溯一小段——注意,我关于“一小段”的定义可能与你的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