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的一个故事。巨人歌利亚力大无比,令人生畏,少年大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他拿了几块石子,找了一把石弹弓,在与歌利亚的决斗中适时亮出石器,一举击败对手,为自己的部落赢得了宝贵的生存空间。——译者注
从这个角度讲,太阳系并不是一个和谐的家庭。太阳是一个傲慢的、自我膨胀的家伙,它吃掉一颗行星,烤焦其它三个,蒸发一堆卫星,基本上让所有人都感到不舒服。
但是,我们将会怎样呢?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迄今为止,故事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的,即如果我们袖手旁观,情况会是怎样。
比如,太阳由次巨星转变为巨星需要数亿年。在这段时间,地球上的气温已无法忍受,而且一旦太阳顺利地转变为红巨星,即使是火星,情况也会很糟。不过,十亿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火星还是个不错的居住地。
它比地球小,大气层也很稀薄。我们无法改变它的大小,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投掷“炸弹”给它带去空气。当然,这里的“炸弹”是以彗星的形式出现的。
彗星由岩石和冰组成,有些个头非常大(数百英里宽)。它们在遥远的太阳系外缓慢地移动,基本上不会落入太阳系内部。不过,只要在它们身上安装一个小型火箭,就能把它们“拉下水”。我们可以让较小的彗星撞击火星,为其带去足够的水资源,以填充池塘、湖泊和海洋。通过种植经过基因改造的植物,就能催生出可供呼吸的空气。
这种改造其它行星以使得它们更像地球的实践,被称为“地球化”(terraforming)。它是科幻小说的主要素材,不过我们这里讲的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难事当然还是在细节上,不过还好我们有大量的时间。我猜想,在那遥远的未来——数十亿年后,一两个世纪的科研时间算不上什么。
事实上,我们也许不用等那么长时间。下个世纪的初期,我们就有可能掌握在火星上工作的技术。那么问题又来了:6亿年后,我们是不是已经把所有的行星都改造了呢?也许。随着污染不断加剧,未来的人们会以一种“妒忌”的眼光看着深邃的宇宙,搜寻适合开发的地方,一步一步实施他们的计划。
不过,正如人们常说的:没有什么地方能像家一样温暖。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已习惯了这里的一切。真的没有希望挽救它吗?
其实,办法还是有的,解决方案很简单:我们只需要把它挪到离太阳比较远的地方就行了。
那有多难呢?
嗯,相当难。最主要的问题是,地球太重了,要移动它需要大量能量。实际上,一个更大的问题可能是:地球上的植物能否适应变化了的太阳。对于我们的后代来说,更红的太阳比起移动地球这样的“小事”,是个更令人头疼的问题。要把地球转移到温度比较宜人的地方(目前土星的轨道附近),需要的能量基本上相当于太阳目前一年中发出的能量总和(相当于引爆2×117个百万吨级的核弹)!
这种办法可能会引发一些环境问题。
还有其它办法。我们可以把几百万个火箭“大头朝下”固定在地球上,然后点火。不过,我们去哪里找那么多的燃料呢?另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把事情弄得更复杂(不过,我们可以假设到我们需要用这个办法时,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够将其实现)。
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它对环境的影响——如果足够小心——基本上是零。
我们可以向其它行星发射探测器,使之在经过其它行星时从它们那里“借”(实际上是偷)能量。这就是所谓的“弹弓效应”(slingshot effect)。我们可以把探测器发射进一个轨道,让它从行星的后面进入,随着行星一起沿着绕日轨道运行并逐渐赶上来。当探测器经过行星时,它能从行星的轨道运动中“收集”一些能量,增加自身的速度。行星失去相同的能量,运行的速度相应下降一点。既然行星比探测器要大得多,它的速度减少得很有限,基本上无法计量,然而探测器的速度却能大幅提高。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能向外部的行星发射探测器,而无需携带太多的燃料。
从行星身上攫取能量会使得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稍微拉近一些。不过,如果我们反向操作——把探测器发射到行星“前面”去——那么探测器的部分能量会转移到行星身上。探测器速度下降,与太阳靠得更近,而行星获得能量,远离太阳。
如果我们想把地球挪得离“热情”不断增加的太阳更远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也可以不用太空探测器,而是使用质量更大一些的小行星。这样的话能量互换得会更多,也不用太“突前”。移动小行星并不困难,捆绑一个火箭就能达到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小行星可以为地球提供一部分轨道能量,把地球稍稍向外移。这个过程可以不断重复,直至达到目的。
天文学家唐纳德·克罗坎斯基(Donald Korycansky)、格雷格·劳克林(Greg Laughlin)和佛瑞德·亚当(Fred Adams)对此问题已有研究。他们发现,通过应用一个“合适的”小行星,这个策略就能够把地球缓慢地移动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具体措施如下:我们可以从一个大约6英里宽、处在太阳系外围的小行星入手。通过火箭或者其它什么办法改变它的轨道,使它进入太阳系内部,小心控制着它(在这里,火箭在准确调节方面是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使它“走到”地球的前面(离我们大约6英里)。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距离。最近时,它的大小几乎相当于天空中的满月——在地球表面可以用肉眼轻松看到——而且速度非常快,几分钟内就会划过天空。转移的具体能量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小行星进入的角度,经过时的距离,等等。不过总的来说,如此大小的小行星经过地球时,会使得地球的轨道半径向外扩张1英里左右。
当然,这并不多,不过也不需要很多。一小步就好,我们有的是时间。
之后,我们有两种选择。第一,我们可以等上几千年,找到第二个小行星,让它也同样经过。不过,这有些“浪费”,太阳系中并没有足够多的类似型号的小行星来完成这个过程。很有可能当地球离太阳还是很近时,我们就已经用完了所有材料。
第二种选择要好一些:我们不必丢掉第一个小行星,而是“回收利用”。精心的安排和周密的规划能够节省很多时间。我们可以调整与小行星相遇的路径,使得当它重新回到宇宙中时能够经过木星或土星,而不是简单地飞走。这样,它就可以在从后面经过这些行星时获得能量。然后,应用登陆火箭再次调整它的轨道(如果火箭是太阳能的,我们甚至可以获得免费燃料),以确保它再次经过地球。如果这个过程能够实现,这个小行星就变成了一位行星际的“轨道能量信使”,把能量由木星或土星带到地球。
当地球向外移动时,木星会向里——记得吧,我们是从它那里“偷”能量——不过木星的质量比地球大很多(差不多是地球质量的3倍),所以它移动的距离要比地球小得多。在太阳处于次巨星阶段时,要把地球移动到足以维持其现有气候的地方(大约5万英里),木星只需要向里移动几百万英里(它现在大约距太阳4亿英里)就够了。
不过,当太阳进化为一个红巨星时,会出现新的问题。那时,地球需要移动到木星现在的位置之外。我们仍然可以从木星那里“偷取”能量,但是一旦两个行星靠得比较近,木星的引力会直接影响地球。当太阳流失质量,木星也会向外移动,但我们还将从其身上偷取能量,这使得它向内移动,所以很难说它最终会停在哪里。无论何时,和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相遇都必然会产生不幸的后果:最有可能出现的情景是,地球被整个“踢出”太阳系(见第五章)。
我们也许可以应用一些“二梯”队的小行星把木星移到远离太阳的地方,顺便从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获取能量。不过,这个过程相当复杂,而且结果很难确定。
还好,我们有几十亿年的时间来谱写这首和谐的行星乐章。我们目前已经准备得比较充分了。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对我们的后代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