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地球的终结
32900400000007

第7章 猛撞时速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隐约感到,我们也许并不需要大动干戈。小行星撞击地球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引爆核弹,那么,是不是可以尝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如果我们通过某种物质以足够的力道撞击小行星,我们将不需要动用核武器。

这种方法有一个非常好的先决条件,有人曾经实验过。25年7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的“深度撞击”号(Deep Impact)探测器撞到了坦普尔1号彗星(Tempel 1),撞击产生的闪光被世界各地的数百万台天文观测器记录了下来。这个“撞击者”是一个8磅重的铜块,撞向彗星时,它的飞行速度是每秒6英里左右。撞击的能量相当于引爆大约5吨TNT。撞后留下的坑有多大不太清楚,闪光和岩屑影响了宇宙飞船上摄像机的拍摄。

操控一个探测器以每秒数英里的速度准确撞击目标,是工程学上的一个巨大成功。实验没有第二次机会,而且直到探测器到达坦普尔1号彗星,我们还不清楚它的具体形状。

另外,彗星自身也有5英里宽,算是个大块头。假如它是一颗很小的小行星,美国宇航局的工程师们能不能击中它就是个问题了。尽管如此,这是第一次尝试,而且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我们从中学到的很多东西都能应用到今后与潜在的危险小行星的战斗中。

必须强调的是,这种办法和轰炸小行星一样,有许多局限:可能会打散小行星,进而产生许多更小的撞击物;如果小行星是多孔的,它能够轻而易举地吸收撞击者;我们无法控制小行星被撞击后的轨道,可能会把它推到一个未来与地球相交的轨道上。尽管有可能使得小行星轨道的变化足以不再对地球产生威胁,但是无法预先知道到底应该改变多少。在这个游戏中,细微的差错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