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吃透王阳明
32913200000023

第23章 对父母是尽孝而不是养老

语录

如言学孝,则必服劳奉养,躬身孝道,然后谓之学。岂徒悬空口耳讲说,而遂可以谓之学孝乎?

——《传习录·答顾东桥书》

“解读”

王阳明认为,如果说做到了孝道,则一定是亲自去服侍老人奉养老人,亲力亲为地尽自己的孝道,然后才能说尽到了孝道。哪有把孝道放在嘴巴上讲讲,而认为尽了孝道呢?

在中国,对父母尽孝道一直是做人的大问题。任何尽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反而误解了“孝”的本意。对父母只是养老,却并没有尽孝。

有一个财主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愚笨,不讨人喜欢,小儿子聪明伶俐,于是财主就尽心抚养小儿子。两个儿子逐渐长大了,大儿子一直在家里陪着父母,小儿子因为颇有才华,被父亲送到县城读书。

小儿子果然不负众望,考取了功名,一家人欢天喜地,两位老人也准备收拾行李和小儿子一起到新地方开始生活。本来小儿子不想带着父母,但是想到兄长愚钝,就勉为其难地带上了两个老人家。

到了就职的地方之后,小儿子给父母选了一间房子,安排了一个奴婢,从此就消失了。两位老人看不见他的人影,生病了也只能使唤下人去找大夫。虽然在这里不愁吃穿,但是两个老人心里很难过。

一年以后,大儿子带着家乡的特产过来看弟弟,一见到老人,就难过地哭了——一年不见,父母老了许多,以前胖胖的父亲也瘦成一把骨头了。虽然大儿子很笨拙,但是很心疼父母,他决定带着父母回家生活。父母想到自己以前和大儿子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从来没有把他当回事,端荼倒水像下人一样使唤,但是他从来没有生气,反倒是乐呵呵地照顾父母,不禁流下了眼泪。就这样,笨哥哥又带着老人回到乡下去了。小儿子想不明白,为什么父母不跟着我这样有头有脸的儿子,却要和那笨人一起生活。

其实,感动老财主的正是大儿子那亲力亲为的举动,让父母感受到他的一片孝心。现代社会,很多人可能会逢年过节给家里寄一些钱回去,但是父母缺的并不是钱,而是关爱之心。请不要让你的父母感到孤独,不在身边,经常给父母打一通电话;在身边,时常给父母倒盆洗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