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吃透王阳明
32913200000067

第67章 准备得越充分越能成功

语录

故且示以久屯之形,正恐后之罪今,亦犹今,之罪昔耳。

——《静心录之一·文录一》

“解读”

王阳明说,所以我摆出架势告诉大家要长久地驻扎下去,但担心后人像我一样犯今天的错误,就如我今天犯了以前的过错一样。

要理解王阳明的这句话的意思,应该对前面的内容有所了解。前面他说,在前日的征剿的过程中自己没有提前做好准备,撤兵太速,导致今天的局面;所以我摆出架势告诉大家要长久地驻扎下去,但我担心后人像我一样犯今天的错误,就如我今天犯以前的过错一样。因为现在大家都已萌发了回家的念头,在此驻扎的时间肯定不长久。要避免出现这种局面,唯一的方法就是提前准备。《礼记·中庸》上写道:“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意思就是凡事预于先,谋于前,做足准备,往往能占据主动,确保事情的成功。否则,事发突然,或计划赶不上变化,往往让人手忙脚乱、穷于应付,甚至连可以避免的失误都避免不了,处处陷于被动之中。

有一个故事说,澳大利亚的一个草原上草儿长得特别好,来此放牧的羊群规模也越来越大。羊为了争夺食物,都不愿意落在后面,开始不断地往前奔跑,到最后,所有的羊只想吃到最前面的草而都朝一个方向不停奔跑,结果成批的羊一直跑到草原尽头的悬崖边缘并跳了下去——它们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奔跑的目标是吃草,而把奔跑本身当作了目标。这里出现“吃草”与“奔跑”的错误,在于我们在“奔跑”之前,没有完全想清楚为什么要往前冲。事先没有弄清楚自己需要干什么,在执行过程中把手段当做目的,当然只会失败。

毛主席曾经讲过,不打无准备的仗。他在《论持久战》中这样解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从小的方面讲,如日常上班、开会必须提前到达;从大的方面讲,单位的生产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工作,都应提前充分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这样才能打胜仗,实现目标。

世界著名投资公司“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曾经在23岁时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想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他把自己想做的40多种事情一一列出来,而后逐一地做详细的市场调查,并做出了10年的预想损益表、资金周转表和组织结构图,40个项目的资料全部加起来足有10多米高。然后他又列出了25项选择事业的标准,包括该工作是否能使自己全身心投入50年不变、10年内是否至少能成为全日本第一,等等。依照这些标准,他给自己的40个项目打分排队,计算机软件批发业务脱颖而出。用十几米厚的资料做事前准备,将目光放在几十年之后,这样的深思熟虑,这样的周密规划,注定了他日后的成功。可见,孙正义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这其中关键因素,就是他在开始事业时充分细致的提前准备。

我们经常说,机遇总是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所以,多做一分,相应的风险就会减少一分,成功机会就会多一些。而没有准备的行动会让一切陷入无序,最终只能面临失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