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应训练宝宝前后翻滚、越障碍物的能力,教宝宝学折纸、穿珠子、拆装玩具、捏橡皮泥、用棍取物,促进宝宝的动作能力发展。
此时的宝宝进入第一反抗期,家长要注意良好个性的培养,培养等待、容忍的品行——“延迟满足”。
1岁7~8个月
早教专家说
正确判断不肯说与不会说
每个宝宝都有不同的性格,有些性格内向的宝宝是会说而不肯、不敢说,但也有一些宝宝的确是不会说,这一类的宝宝就值得特别注意,仔细观察其是否有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到底孩子是不会说还是不肯说,是内向害羞还是发育迟缓,我们要从几个方面来观察:
首先,观察宝宝对于感官刺激是否能做出其年龄应有的反应;再次,观察宝宝的沟通行为和互动能力是否符合其年龄;最后,观察宝宝的认知理解能力是否符合他的年龄。如果宝宝对外界的刺激能做出相应的反应,能够与家长通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方式互动,对家长的一些语言表现出理解等,则说明宝宝没有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
父母应该从沟通的行为、沟通的机会、认知的能力、对感官刺激的反应,以及情境判断的能力等来观察宝宝的语言发展,正确判断宝宝是不肯说还是真不会说。
早教可以这样教
如何提高宝宝说话积极性
宝宝刚刚开始学习语言,正如学习其他的一些新技能一样,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完善起来。有些1岁半左右的宝宝说话的积极性不高,只有在非常快乐或者有某种迫切需要,并且在熟人面前时,才会开口说话。家长应帮助宝宝提高他们说话的积极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注意:
要鼓励宝宝说出会发音的词。大人一旦知道宝宝能懂得某个词的意思并会说这个词时,就应该鼓励他去使用这个词,对宝宝的所有言语尝试应给以奖励和表扬。当宝宝用词语表达意愿或需求时要积极互动,给予反应,不能忽略。
要与宝宝多交谈和沟通。虽然宝宝还不会说很多词,也应该“听”宝宝说话,寻找宝宝感兴趣的问题,主动与孩子交流,无论宝宝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有条理,都要耐心地听,使他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口语,且使他感到自己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提高了自信。自信是提高宝宝说话积极性的保证。
要多和宝宝一起阅读。宝宝喜欢的是图画书,并喜欢父母读给他们听,按照文字一句一句地读,对他们来说是无趣的。给宝宝一本故事插图书,和宝宝一起阅读,父母要用清晰、抑扬顿挫的音调大声朗读,让宝宝模仿父母的声音。
要多朗读儿歌和顺口溜。顺口溜、儿歌和诗歌等有韵律,读来朗朗上口,容易模仿和记忆,可以以此培养宝宝的模仿发音能力和记忆能力。
要多和孩子做游戏。游戏是宝宝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手段,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宝宝可轻松地接受各种信息和知识,父母应该多给宝宝提供一些游戏,如动物模仿秀、表演故事、过家家、扮鸭子等等,鼓励宝宝大胆说话,大胆表达自己。
如何给宝宝讲道理
虽然在宝宝有种种危险举动或行为不符合大人意愿时,简单明确坚决地说“不、不行”能让宝宝明白而且效果也不错。但是这不代表宝宝就能完全服从,更不意味着讲道理就没有必要。
大多数家长都同意在教育宝宝的时候多讲道理、少责骂与命令,但关键是应该在宝宝多大时对他讲道理,又如何跟不怎么会说话的宝宝讲道理。其实,宝宝一岁多时就能读懂父母的表情,能听懂赞扬和批评,能知道谁喜欢他,能感知简单的是非,父母可通过以下方法让宝宝明白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道理:
让宝宝从父母的语气和表情中懂得对与错。宝宝善于察言观色,善于从父母的语气中判断父母的情绪和态度。因此,当宝宝有让父母不满意的行为,如把饭碗丢在地上或哭闹不穿衣服时,父母可板着脸,用严肃或不高兴的语气告诉他“好孩子不能丢饭碗,这样很浪费”或“不好好穿衣服就不乖了,感冒着凉了要打针,很疼”等。
利用宝宝的亲身体会告诉他道理。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经历过才会深深记住。例如,有个宝宝对家里的电饭煲煮饭时冒的蒸汽很感兴趣,老想伸手去触摸,任凭大人怎么解释有多烫呀多危险呀都无济于事。有一次宝宝摸暖气管时被烫了一下,父母告诉他这就叫“烫”,于是他就记住了。当他再伸手去摸锅里的蒸汽时,父母就告诉他“烫,白汽会烫你”,他也就不再靠近蒸汽了。
让宝宝从大人的示范中懂得道理。宝宝可能听不懂复杂的语言,但他会模仿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举动和言行,并以此为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宝宝的影响胜过言语引导。如果大人之间经常谦让,互相关心,有什么东西分给彼此,一起快乐分享,宝宝自然会感觉到与人分享的乐趣,而且也乐意与别人分享东西。如果大人经常会不自觉地跟宝宝说“这是你的,不要给别人”,久而久之,宝宝会保护自己的玩具以及食物,谁也不能动。同样,如果父母希望宝宝言语文雅,举止文明,自己在家里就不能出口说粗话,不能乱扔东西,不能有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赌博等。
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让一个人终身受益,对个人的学习与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在宝宝的幼儿时期就着手培养。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饮食习惯包括正确使用餐具、独立进餐;进餐时专心、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等。睡眠习惯包括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自理能力包括饭前便后洗手;会自己整理玩具;可独立穿脱衣服鞋袜;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
充分重视父母的行为习惯。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幼儿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宝宝的要求,父母自己首先要能做到。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宝宝的吃饭、睡觉、学习、游戏等活动,最好有固定的时间,每天到固定的时间就提醒他该做什么事情了,如“宝宝该吃饭了,吃完饭我们就要去看小人书”等,让宝宝从小有一个时间观念。让宝宝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应该有意识从小锻炼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及帮助父母做家务的习惯。如给宝宝擦鞋时只擦一只,然后给他抹布,告诉他“那一只鞋子宝宝自己擦吧,宝宝真乖”,妈妈打扫卫生时可让宝宝帮着把垃圾袋拖过来或让他把废纸捡起来扔到纸篓里等。
多一些鼓励和理解,忌一味地批评、指责。对于宝宝的良好行为要多赞扬,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如宝宝把爸爸的鞋子提放到一边时要开心地说“宝宝真乖”等,这样下一次他会很乐意再做;在宝宝没有做好时要鼓励他去做,不要指责他,如宝宝学洗手弄湿了衣袖,或学拿筷子吃饭把米粒掉到了地上时,家长不能因噎废食而去中止他们的行动,而要放手让他们去干,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慢慢地在孩子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吃饭不要把饭粒撒一地等。可说些“如果吃饭不讲话,我会更喜欢你”“你真能干”等鼓励的话语来激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大动作能力
走脚印
准备硬纸板和剪刀,分别剪出10个左右脚的鞋底样,比宝宝的鞋底稍微大一点点,按左右脚分别排列在地板上,左右脚印中间隔开15厘米,每步相距12厘米左右,用胶条固定住。
妈妈和宝宝分别站在脚印的两端,妈妈告诉宝宝:“宝宝踩着脚印走到妈妈这儿来好吗?”爸爸在旁边先用手扶着宝宝,并指导宝宝两脚踩在脚印上,慢慢走向妈妈,并让宝宝眼睛注意看脚印,准确地踩在脚印上走;刚开始让宝宝慢慢踩踏,慢慢可以加快速度。
这个游戏可锻炼宝宝走路姿势和身体运动协调能力,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的走路姿势和跨步大小。
追蜻蜓
用质地比较好的彩色纸剪四五只小蜻蜓,和宝宝的小手差不多一样大即可,然后用绳子将剪好的蜻蜓系在50厘米左右的细竹竿上面,绳子长大约30厘米。
父母和宝宝拿着竹竿和蜻蜓去户外的草坪上做游戏,告诉宝宝:“我们要去外面抓蜻蜓了,宝宝一定要抓好多只。”妈妈拿着一个竹竿摇晃,使蜻蜓在宝宝周围上下左右舞动,并引导宝宝:“宝宝来抓呀,宝宝抓蜻蜓呀!”爸爸带拉着宝宝一起追逐蜻蜓,妈妈有意让蜻蜓在宝宝的周围“飞”几圈,让宝宝跟着追逐、伸手抓,然后让宝宝“捉住”,将蜻蜓给宝宝作为奖励,并要夸奖宝宝:“哇,宝宝真厉害,比爸爸都厉害哦。”
妈妈再拿出一个竹竿和蜻蜓,让宝宝继续追逐,妈妈可在宝宝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任意变换着动作和方向,使蜻蜓到处“飞动”,引导宝宝四处跑动、跳跃;还可让宝宝挥动着竹竿,让妈妈和爸爸追逐宝宝的蜻蜓。
走、跳、跑
走“平衡木”:在地上用白灰或布条做一个15厘米宽,4~5米长的夹道,拉着宝宝的一只手,让他在上面走,并渐渐放手让他自己走。
跳远:父母与宝宝相对站立,拉着宝宝的双手,然后告诉孩子向前跳。熟练后可让他独自跳远,并继续练习从最后一级台阶跳下独立站稳的能力。
跑与停:在跑步熟练的基础上,继续练习能跑能停的平衡能力,如对小孩喊“开始跑,一、二、三停”。大人要站在小孩的前方,使小孩易于扶停而不易摔倒。
还可以与宝宝玩“你来追我”游戏,可与宝宝互相行走追逐、躲闪,边跑边说:“你都追上我了,我快跑!”让宝宝练习自如地走、跑、跳等运动。
精细动作能力
倒米和倒水
用两只小塑料碗,其中一只放1/3碗大米或黄豆,让宝宝从一只碗倒进另一只碗内,练习至完全不撒出来为止。父母先给宝宝示范倒几次,然后再让宝宝自己做,宝宝撒了不要责骂或不高兴,应鼓励宝宝不断尝试。熟练了倒大米或黄豆后,再让他学习用碗倒水。倒水的游戏最好在夏天做。
一枪打四鸟
这个游戏对宝宝来说难度较大,不过只要坚持练习,对宝宝的脑力开发是大有益处的。
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比画“八”代表一支枪,另一只手比划“四”代表四只鸟,双手反复交替变换手势。宝宝初玩这个游戏时,由于较难掌握,很快便会失去兴趣,父母可提出和他比赛,看谁做得好做得快,以提高宝宝的兴趣。当然比赛时父母要故意让宝宝取得胜利,以增加他练习的积极性。
等宝宝熟练掌握后,自然会爱上这个有趣的游戏。
语言能力
跟我学说话
父母每天晚上回家抽出十几分钟或更多时间,向宝宝描述外出时的见闻,这样能引起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关注,让宝宝自然地接触更多新鲜的词汇,培养宝宝倾听的良好习惯。
父母讲述的内容要浅显,符合宝宝的思维和理解能力,例如“妈妈今天出去买菜,走到楼下,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猫咪,在那儿跑呀跑,还不停地喵喵叫”,“花园里有好多花儿,鸟儿,还有小朋友在那里捉迷藏”等。
父母先说一段话,然后请宝宝复述一遍。每次在讲话中可以夹杂一两个新鲜的词汇,如果宝宝不理解他们的意思,自然会问。这时,大人可以趁机为宝宝解释其中意思。
看图学说话
妈妈和宝宝一起看一些带有插图的故事书或者画册,并不断给宝宝提问,且刺激宝宝回答问题,如:“宝宝,小狗在哪里呢,指给妈妈看好吗?”“是什么呢?”“这里有几个男宝宝呀,咱们数一下好吗?”等等,并教宝宝如何回答,如“小狗在这里”,“这是花朵”等。
妈妈也可边和宝宝看图书,边给宝宝讲解图画内容,并适当做一些改动,让讲解内容更符合宝宝的思维特点;妈妈还可以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加强宝宝的理解。
每次看书时间不要太长,每次一个小故事即可。这个游戏可提高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数学能力
教学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二,我拍二,互助友爱好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养成卫生好习惯。
你拍四,我拍四,放学认真做值日。
你拍五,我拍五,质疑答问要举手。
你拍六,我拍六,勤奋努力争上游。
你拍七,我拍七,创建先进班集体。
你拍八,我拍八,全面发展人人夸。
你拍九,我拍九,反复验算不马虎。
你拍十,我拍十,为人做事要诚实。”
球球泡泡澡
准备浴缸、塑料球等。先将浴缸注入清水,再让宝宝进入缸,然后将球一颗颗放入浴缸中,同时一边报数,让宝宝对数与量有个最基本的认知。
等所有的球(大概五六个)都放进浴缸后,让宝宝自己在水里抓呀摸呀地玩,父母可在旁边给宝宝灌输数字概念,如:“呀,宝宝抓到了一个球”“宝宝手里拿着两个球呀”“宝宝现在有几个球呢,数一数好吗?1个,2个,3个”等。让宝宝通过与水、球等物品,启发宝宝对数量、多少有了基本认知。
宝宝如果有害怕、逃避、拒绝的反应时,不要强迫他,可以慢慢地引导他用手或用脚先行碰触。避免宝宝在浴缸里滑倒,发生窒息或溺水的意外。
有多少只蝴蝶
在一块纸片上画些花草树木,用彩色纸片剪五只花蝴蝶,并在每一个蝴蝶上插一个大头针,小心别让宝宝碰到针。
妈妈和宝宝围着小桌子,在宝宝的注视下,妈妈拿起一只蝴蝶插在花草旁边,告诉宝宝:“一只蝴蝶飞来了,宝宝看见了吗?这是一只蝴蝶。”并竖起一个食指表示“1”,然后再插一只:“现在有2只蝴蝶啦”,并用手比划着说:“一只蝴蝶加上另一只蝴蝶,就是两只蝴蝶了。”接着可以让宝宝自己插,每插一只就指导宝宝回答有几只蝴蝶,一直将五只蝴蝶都插上。
也可通过蝴蝶由多变少,让宝宝初步接触数字增减变化,培养宝宝的数字计算能力。
知觉能力
四处找东西
在宝宝的注视下,把宝宝的玩具分别放在桌子上、椅子下、抽屉里、盒子外面等不同地方,然后让宝宝去找。
例如:小猫咪放在了抽屉里,妈妈可以说:“宝宝,给妈妈把猫咪找出来好不好呀?”看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记不住猫咪在哪儿了,妈妈可以提醒:“猫咪在抽屉的里面。”刚开始妈妈可以帮着宝宝找几次,然后让宝宝在妈妈的方位提醒下独自寻找。每找到一件玩具都要夸奖宝宝。
妈妈还可以将宝宝的小鞋袜、小帽子之类的东西放在家里安全的、宝宝能够得到的地方,提示宝宝去找。
布偶小猪
准备一把小凳子,一个布偶小猪(用其他小动物也可以)。妈妈边给宝宝讲故事,边让宝宝按故事内容演布偶戏,如:
“小猪在凳子旁边玩累了,要到凳子上休息了,宝宝能帮帮小猪到凳子上吗?”并指导宝宝将小猪从凳子下面拿到凳子上;接着讲:“小猪睡醒了,要跳下凳子去玩,宝宝帮小猪跳下来好吗?”并指导宝宝把小猪放下来;接着边讲边指导宝宝做动作,如:“小猪跑到凳子后面去玩,来了一只大灰狼,小猪跑到前面来了,大灰狼跟着来了,小猪又爬上凳子了,大灰狼上不去,就走了,宝宝帮了小猪大忙了。”
父母可自由发挥,只要宝宝感兴趣的内容即可,讲述与操作中要强调方位变化,培养宝宝的空间知觉能力。
思维能力
识别“我”“你”“他”
宝宝喜欢认和自己相关的东西,比如衣服、鞋子等。父母可准备一些父母和宝宝的东西,混在一起,拿着宝宝的鞋子问:“谁的?”宝宝会说“宝宝的”或用小名“××的”,妈妈可让宝宝说“我的”;妈妈指着自己的鞋子问上述问题,宝宝可能会指着妈妈或说“妈妈的”,妈妈应该告诉宝宝说“你的”;妈妈还可以指着爸爸的鞋子,告诉宝宝是“爸爸的”,是“他的”。时间久了宝宝就会区分“我、你、他”。
宝宝刚开始对“我”、“你”、“他”很模糊,父母要尽量将游戏简单化,刚开始只以宝宝为中心定位“我”、“你”、“他”。否则关系混乱,宝宝无从推理。这个游戏可让宝宝分清“我”、“你”、“他”,提高宝宝的逻辑推理能力。
猜谜语
准备好几个生动形象的谜语和相应的谜底图片,如鸭子、太阳、月亮等。
父母先把图片藏起来,跟宝宝说:“嘴巴像个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嘎嘎嘎边走边叫,是什么东西呢?”或“一个红火球,挂在天上,又发光,又发热,是什么呢?”或“白天在家里藏起来,晚上悄悄挂在树梢上,有时弯弯地像只小船,有时圆圆地像个盘子,是什么呢?”
说完谜语后,宝宝如果猜不出来,父母可加以提示,然后拿出相应的谜底图片,告诉宝宝谜底。让宝宝通过父母的生动描述来猜类似的谜语,有助于宝宝形象思维能力的发育。
情绪与社交能力
玩偶手套
妈妈用白布做一只布偶手套,用粗线笔画上眼睛、鼻子、嘴巴,戴在手上,对宝宝点“头”说:“你好,我是小玩偶,你叫什么名字?”或“宝宝你很可爱,我们一起玩你的小猫咪好吗?”等,并边说边和宝宝做拉手等动作,并指导宝宝回答玩偶的话,与玩偶拉手、玩耍等。
妈妈扮演玩偶时声音要夸张一点,提高游戏趣味性。玩偶要做得可爱,颜色鲜艳分明。还可以用玩偶给宝宝唱歌讲故事。
唱歌表演
让宝宝学会一些简单的儿歌,如“小鸭子,嘎嘎嘎,找妈妈,嘎嘎嘎,找爸爸”等,每当宝宝学会一首新歌后,父母就让宝宝表演。
父母可以用手或乐器轻打节拍伴奏,并和宝宝一起唱:“小鸭子,嘎嘎嘎,找妈妈,嘎嘎嘎,找爸爸。”让宝宝学着鸭子在地上摇晃着边走边嘎嘎叫,一会儿走到妈妈面前,和妈妈碰个头或握个手,一会儿走到爸爸面前,和爸爸拥抱或碰头等。唱到“找妈妈时”,妈妈可招手示意宝宝向自己走来,唱到“找爸爸”时,爸爸可示意宝宝向自己走来,指导宝宝顺利表演。刚开始父母可先示范表演几次,让宝宝模仿父母表演。熟悉了后宝宝可独自边唱歌边表演,如果宝宝能顺利表演应及时给予鼓励。
父母应该加紧鼓励宝宝与人交往,大胆表现自己,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将来的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