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国有控股公司控制权配置研究
32949800000006

第6章 本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观点

一、公司控制权研究中的难点和重点

实事求是地讲,动笔之初,笔者对于公司控制权的概念还停留在企业理论中的公司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配置的理解水平上,但在阅读了控制论、管理学的组织理论之后,对于控制权的含义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对于在研究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有所把握。

首先,对于何为公司控制权,其内涵和性质的界定,在经济学和法学上还存在模糊与不统一的地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中,关于控制权的定义在实践中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已经冲出了原有的理论限定,而这在理论研究中并未加以反映;如果从权力角度定义控制权,那么法学家似乎更有发言权,但却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和法理依据,这也是控制权无处不在而对其研究又无从下手的根本原因。

其次,对于控制权的实证分析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运用数学模型和经济控制论研究控制权更是少有人问津。一个理论,如果不能提供严密的数理证明、博弈分析和逻辑推理,如果不能以系统、动态的角度去研究和发展它,那么其生命力和价值性就值得怀疑,而控制权领域的研究正处于这一尴尬境地。

最后,公司控制权研究到目前为止仍处于零散的、缺乏系统性的阶段。在经济学领域,以企业理论对其的研究为主,还包括关于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接管威胁”研究,以及公司治理理论中“内部人控制”的研究;在管理学领域,关于企业组织中的等级理论和公司运行中的各种控制、协调机制,以经济控制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为主。可以说,各个研究领域和研究主题还处于割裂状态,没能形成研究体系和明确的研究方向。

上述控制权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笔者在本书中试图有所突破的方面。限于笔者理论水平有限,其研究和推理可能是非常初级甚至是幼稚的,但只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那么也应该视为本书的理论探索。

二、国有控股公司的特殊性

如前所述,国有控股公司的特殊性表现在其既不同于一般的公司法人,也不是(准)政府机构,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承担国家经济控制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能,同时又以盈利为目标的特殊企业组织形式。

国有控股公司为何不是(准)政府机构呢?国有控股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开展经营活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家在企业履行职能是严格限制在出资人职权范围之内的,这些决定了国有控股公司不能成为(准)政府机构。如果赋予国有控股公司政府行政职能,很容易成为政府干预企业日常经营的手段,与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背道而驰。

那么,国有控股公司与一般公司法人的区别在哪儿呢?主要表现为股权结构和特殊的法律地位。国家作为国有控股公司最大的股东,其资本表现为“国家资本金”,为了保证国有资本的规范运作和公司的独立自主,在董事任命、董事会和监事会机构设计、经理考核指标、财会审计等诸多方面,国有控股公司不仅受《公司法》制约,而且要受特别法的调整约束。

笔者的导师多年来一直潜心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工作,也是他的悉心点拨,让笔者认识到国有控股公司这一特殊经济组织在我国特定历史阶段所具有的独特的理论价值,从而使本书能够不流于一般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文献,从国有控股公司的独特性中开创新的研究天地,这是笔者最大的幸运。

三、本书的研究范畴界定

研究范畴的清晰界定是至关重要的。写作初期,笔者曾有过美好的愿望,希望对国有控股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内部治理结构、管理运行程式等各个方面加以考察和研究,以期做到面面俱到。但鉴于笔者的理论功底还不够深厚,加之面面俱到恐怕“面面不到”,所以最终选取了处于公司治理结构设计中核心地位的公司控制权配置这一命题进行经济学和部分管理学方面的探讨。

至于选取国有控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则是在于它的特殊性质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始终是我国各项改革的重中之重,其意义之重大、牵涉面之广、影响之巨大,是任何一项改革措施所不能比拟的。作为国家现在和将来管理国有资产的重要形式,国有控股公司在其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至此,本书的研究范畴界定为国有控股公司中的控制权配置,其中,国有控股公司以国有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公司为主,也涉及国有独资公司的问题,而控制权配置则兼顾公司内部、外部控制权的配置方面,即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等各方之间在控制权问题上的合作和竞争关系,在公司外部控制权配置方面,重点讨论了国有股东代表、控制权市场、声誉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四、本书的主要观点

正如前文所述,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控制权配置的研究,存在诸多难点和重点,相应地,对于这些方面的琢磨和探讨,也成为笔者在本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和见解。概括起来,有以下六点。

第一,对于控制权的演化过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的角度加以阐述,将控制论和企业理论中关于控制权的研究结合起来,给出完整的、涵盖企业运行各个方面的控制权定义,并对控制权的分类和与其他权力范畴的关系进行全面论述,进一步拓展了控制权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

第二,对于国有控股公司的特殊性和功能定位,在综合近年来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其在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驳斥了“国有经济低效率说”,认为在控制权得到优化配置的前提下,我国的国有控股公司可以找到具有本国特色的良性发展道路。

第三,将国有控股公司的特殊性和控制权配置在公司治理机制中的重要性两者加以结合,从某种权力范畴的视角对于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外部运行环境和治理主体进行研究,凸显国有控股公司控制权配置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四,提出国有控股公司主要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市场构建,认为目前控制权市场的缺失是导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低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并由此引申出引入战略投资者和改善股权结构的重要意义。

第五,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对于国有控股公司内部各个治理主体之间以及治理主体内部不同层次、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存在的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控制权的合作与争夺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注重整体方向的把握和局部细节 的剖析,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国有控股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全景和局部。

第六,针对目前国有控股公司控制权配置低效率的问题,明确控制权优化配置的五大原则,并以此为基准,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出优化控制权配置的措施,重点强调了董事会在这一优化配置中的核心地位。

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关注虽然属于微观经济问题的范畴,但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和动力问题,而解决这两大问题的手段就是一系列相互作用的经济机制,其中包括决策机制、信息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因此,国有控股公司控制权在微观主体层面能否得到优化配置,宏观上直接反映为整个社会资源配置能否尽可能达到一种最符合人们效用最大化目标的状态。正是基于这一考虑,笔者才斗胆提出上述创新之处,希望国有控股公司的良好运转能够带来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良性效应。

当然,本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例如,对于控制权的理论归纳还不够全面,对于国有控股公司尤其是还没有在资本市场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的实证研究尚不够深入,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控制权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验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