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领导的语言艺术
32976700000024

第24章 领导者对内部人员的语言艺术

领导者对待内部系统中的对象,其语言艺术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民本原则

“民为本”是领导行为具有权威性的基础,是领导者语言令人信服和遵从的保证。孔子认为处理好政事有三大要素,即足食、足兵、民信。而取信于民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军备和粮食。老子也说:“以百姓心为心”,即以百姓的意志作为领导者的意志;“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即要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放在人民之后,其理由则是“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江海所以成为一切河流的领袖,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一切小河流的下游。事实证明,“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

领导者以民为本,就要使语言谦逊、和善,减少主观臆断色彩,同时破除个人中心主义,真正实行群众路线,关心组织成员的疾苦,树立平易近人的形象。这样的组织自然会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否则,不以民为本,而是“官本位”,独断专行,以权谋私,出语苛刻,堵塞言路,那么天长日久必会离心离德,严重影响组织的整体功能。

(2)正直原则

领导者要想有效地开展工作,其语言就必须遵循正直原则,实事求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面貌。孔子云:“人之生也直”。一个人生存在世上是为了追求和做到正直。要达到这一点,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不信谗言

孔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暗中传播的谗言,切身受到的诽谤,在你这里都行不通,你就可以称得上明智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听的话,不愿办的事,不要用来教训别人,强迫别人去做,否则谈不上正直。

(3)严于责己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就会增加言语活动的空间,加大领导人说话的自由度。

(4)真诚相见

要使别人信任自己,自己首先信任别人。要待人以诚,与人为善。如果花言巧语,伪装和善,怎能取信于民呢?

(5)重调查,不盲从

大家都讨厌他(他不一定坏),一定要考察他;大家都喜欢他(他不一定好),也一定要考察一下。因为真理有时不一定在多数人手里。假如人云亦云,那么领导者的正义和正直就不存在了,有可能冤枉好人,纵容坏人。

(6)爱憎分明

坚持原则,对错事加以批评,对好事加以表扬,不能良莠不分。这是领导者正直无私的表现,也是树立领导威信的基础。

(7)不喜奉迎

拍马奉迎的人,并不真正对领导者忠诚,而是怀有个人目的。只有用勤奋工作和出色业绩来支持领导工作的人,才能加以赞赏。

(3)公平原则

领导者和普通人一样处于一定的社会结构中,也有自己的亲朋好友。但在工作中,无论亲疏远近,都必须一视同仁,赏罚分明,公平地对待每一位组织成员,切不可厚此薄彼、恣意偏袒。公平待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一碗水端平”。

公平原则虽很简单,但真正做到却非易事。对领导者来说,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种现象:

(1)感情代替原则

例如,对自己的老同事、老部下、知心朋友等,明知不对,也不批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下,如隔靴搔痒、未及痛处;而对关系疏远或有成见的人,虽然同样性质的问题,却是另一种态度。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最容易助长组织内部的庸俗作风,损害良好的人际关系。

(2)缺乏足够的勇气

这主要表现在关键时刻不敢挺身而出、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而屈服于歪风邪气,屈服于外界压力,结果使好人受冤屈。由此可见,要做到说话公平,领导者必须有无畏的勇气才行。

(3)考虑问题不周全引起的不公平现象

古人有云:“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些因工作关系和领导接触多,又常爱做“面子活”的人,可能会更多地受到领导赞许;而那些在基层做默默无闻的踏实工作的人,可能因为领导的疏忽和不周而更加默默无闻。这是一种无意识的不公平。然而不管怎样,天长日久,都会影响上下级的友好关系。所以,领导者在未做调查研究之前,最好不要轻易对下属的工作加以评价。

(4)相互领导原则

领导者在语言交往中要发扬民主,积极吸收下级和群众的智慧与经验来改善领导;要发动组织成员参与领导,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有人或许会问:上下级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如果要相互领导,岂不自相矛盾吗?非也。上下级关系是指组织关系,下级要服从上级的指挥。相互领导指的是如何才能形成正确的领导。上级影响下级,固然是发挥领导作用,反过来,如果下级的意见能够对上级产生影响,那么下级对上级实际上也就起了领导作用。古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师。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任何领导者都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会,而必须向具有专长的人请教。只有广开言路、集中群众的智慧,积极吸取组织成员的成功经验和正确建议,才可能形成正确的领导。因此,领导和被领导者之间没有绝对界限,而是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这种现象和组织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并不冲突,而是更有利于上级实施正确的领导,有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