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领导的语言艺术
32976700000065

第65章 同下属谈话的语言要具备说理性

领导者同下属谈话是一门语言艺术。

这门艺术主要依靠上下属双方之间,进行相互的语言交流,从而增进理解,沟通思想,交流观点,增强共识,使双方对思想和工作的语言交换,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同下属谈话的语言艺术,首先需要领导者在同下属谈话时,其语言要具备说理性。因为谈话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依据事实,分清是非,统一思想认识,交流各种情感的一种形式。而在谈话过程中,其语言的说理性是必需的。如果缺乏说理性,也就失去了谈话的意义和价值。

领导者同下属谈话,要具备说理性,还由于说理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在这里有些人可能提出,说理怎么可以当作一种艺术来说呢?

这种提问不足为怪,因为人们常常把艺术理解为“有声、有形、有像”的东西,似乎只与形象思维有关,而与抽象思维无缘。

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在谈话中,领导者需要创造一种感情充沛、能打动心灵、陶冶性情的语言环境,形成饱含特定意蕴和哲理的气氛,使双方在和谐、亲切、平等、协调的心理平衡中,引起谈话对象的思索,给谈话对象以启迪。还因为,说理这种语言的形式,由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证明真理”,与具体的形象思维的“显示真理”,组合而成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二者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在谈话过程中,谈话者不仅需要动之以情,用形象思维的情、美来打动对方,而且需要晓之以理,使理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收到谈话的最佳效果。

谈话中的说理性大体应该把握住以下几点:

(1)说理与情感的合理交融

人生需要各种爱的温暖,就如同沙漠向往绿洲,春草渴求甘露。说理这种谈话、教育的形式,由于对象是活生生、富有情感的人,因此就需要懂得人、理解人、尊重人,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教育。情理必须恰当地结合在一起,不能偏废,不能对立。一位教育工作者曾说过,成功的教育应是“三分含情,七分叙理”,还有的理论宣传工作者倡导“含笑谈真理”,这都是经验之谈。在说理的过程中既不能停留在“动之以情”上,也不能局限于“晓之以理”,而要情、理有机地结合,做到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以理为主。这样才能使谈话更具魅力。

(2)说理要与人们的合理利益相结合

马克思指出,人们必须有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宗教等活动。“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领导者与下属谈话,不能唱高调、说空话,而应当从对象的实际出发,考虑对象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要求。当然,对无理要求不能迁就,要做思想工作,要恰当地批评教育。但是,人家的实际困难该解决的应予考虑;就是要下属以大局为重,牺牲某些个人利益时,也要讲明情况,提高认识,并对这种精神给予鼓励,而不宜简单行事。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领导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否则,自己不愿放弃个人利益,却教训他人,别人是不会信服的。

(3)在处理思想问题时,要注意运用辩证法,提高艺术性其一,因人施教。人的心理活动是宇宙间最高级、最丰富、最复杂的现象。在现实的生活中,由于人们的文化、情趣、性格、经历不尽相同,因而在其“生活”与“事业”组成的人生坐标中有着不同的轨迹。在思想问题解决中,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而不能无视思想上的差异,“一刀切”,“一锅煮”,一把“钥匙”开千把“锁”。

其二,因事施教。事与事之间,情节,性质、因果关系等是不完全相同的。遇事要冷静分析,具体处理;有的需要对事不对人,有的需要人与事相联系,有的需要个别处理,有的需要立下章法。不能凡事一个调子,凡事一种方法,那样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且还可能出现相反的效果。

其三,因时施教。在医学上有“生物钟”的说法,即人体的生理变化,是遵循一定的周期,有规律运行的。那么思想问题的形成与解决,一般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在解决思想问题时,谈话者就要潜心研究,选择“契机”’有的需要早打“预防针”,有的需要当机立断,有的需要继续等待,“水到渠成”……总之,抓住时机和机遇,因势利导,方可事半功倍。

其四,因地施教。一滴雨落在沙滩上,太阳一晒会无影无踪;而落到湖海之中,纵有骄阳,奈之若何?同是雨滴,其降落的地点不同,结果也不同。思想问题的解决,也常常会出现因地而异的现象。在幽静温和的环境中,使人容易接受意见,在欢声笑语的地方,能缓解人们内心的愤懑,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人,易伤害人的自尊心,激起对方的反感。因此在处理思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其环境的特征,因地制宜。“天时、地利”都顾及到了,就会促成“人和”的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