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师妈妈说:让宝宝尽情地满地爬动
对婴幼儿来说,爬是一种极好的全身运动,在爬行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宝宝的胸腰腹背与四肢的肌肉,并可促进骨骼的生长,为日后直立行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对宝宝心理的发展与智力潜能的开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当宝宝在爬行时,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思维、语言与想象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与提高。有研究证明,爬行可促进婴儿的大脑发育,开发宝宝的智力潜能,对加强手和脚的协调能力有极大的益处。爬得好的,走起来也好,学说话也快,识字与阅读的能力也强。由此可见,爬可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并且婴儿爬得越早越好,越多越好。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年轻的父母生怕孩子爬行时伤及身体,这种习惯或想法应该改变,父母应该正确认识宝宝喜爱爬行这一行为,并予以细心照看。
手眼协调促进智力发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宝宝才能真实地了解周围的事物;手是认识事物的重要器官,手的活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只有手眼协调的活动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宝宝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对促进宝宝的运动能力、智力和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宝宝有重要意义。多看,多动手,宝宝的大脑才能更聪明。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色彩、形状、大小等,手可触摸物品,感受软硬、粗糙度、冷热等特性,通过手和眼的共同作用,宝宝可以发现手中物品更多的特性,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周围的环境,发现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特性等。
6个月的宝宝已经具备了坐的能力,于是双眼可以监控双手玩弄物品,此时手的活动范围与视野交叉,但手眼协调能力依然比较差。可以给宝宝买一些不易撕坏的图书等,让宝宝随便翻翻,翻书是训练手眼协调能力的极好的活动之一。
1岁之后,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已经能够理解手中抓着的玩具与掉落在地上的玩具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喜欢故意把抓在手中的玩具扔掉,并且用眼睛看着、用手指着扔掉的玩具。此时,可让宝宝玩积木、拼图、玩沙玩水,捏橡皮泥、捏面团等,或给宝宝买一些用来训练手眼协调能力的玩具,比如洞洞板、穿珠玩具、套杯、套桶等,这些都能够极好地锻炼宝宝手眼协调能力。
逐渐长大的宝宝发展出更高级的手眼协调动作,比如能够独自把积木垒高,拿着笔在纸上画长线条,把水从一只杯子倒入另一只杯子,父母可为他准备铅笔、彩笔、硬纸片、白纸之类的材料以及可供他随意坐、站、跪的场所,为他提供舒舒服服涂鸦的环境。
3岁以上的宝宝的小手已经非常灵活,手眼协调能力获得大幅度的发展。父母可经常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去捡小石子、扑蝴蝶、逮蜻蜓、抓蚂蚱、捉小蚂蚁等,让大自然多彩多姿的环境带给宝宝很多惊喜,让他在那些动静相宜的环境里真正手眼互动起来。
每个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早晚不同,与宝宝所处的环境、父母施予的教育以及训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越早越好,父母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宝宝不同的发展阶段,充分地训练宝宝去抓、握、拍、打、敲、捏、挖、画,使其成为“心灵手巧”的聪慧宝宝。正确教宝宝认识身体各部位。
6个月的宝宝,可用游戏教他认识身体各部位,可以让宝宝更能集中注意力,增加趣味性,同时游戏还可以对宝宝进行视、听觉和动作的训练,从而增进宝宝的协调能力,促进宝宝适应能力发展。
虽然宝宝还不会说话,但家长还是需要强调每个部位的名称如“这是鼻子”“这是耳朵”等,并让宝宝与其他人比较身体,如“这是宝宝的鼻子,那是哥哥的鼻子,每个人都有一个鼻子”等。
6个月的宝宝能自己坐在澡盆里,这时家长可通过轻轻抚摸膝盖、腋下、乳房、肚脐、小鸡鸡,让他敏感得咯咯笑,然后不时地告诉他各个部位的名字。
还可以通过儿歌、图片、娃娃玩具等教宝宝认识身体,如指着布娃娃或图片的眼睛说:“娃娃的眼睛在哪里?”用同样的方法指出鼻子、嘴巴、耳朵等,或给宝宝朗诵一首由身体部位组成的儿歌等。
此外,父母要学习用正确名称来称呼宝宝身体各部位,尤其是隐私部位,使宝宝对自己的身体有安逸感。一个性健康的孩子或一个性健康的成人对他们的身体感觉舒适,并且欣赏自己的身体。认识到身体的所有部位都是平等的,对发展那些舒适的感觉会有特殊的帮助。
洗澡和换尿布的时刻是你开始教你孩子认识身体部位的最佳时机。当孩子5~6个月大的时候,许多父母在教孩子认识身体部位时常常会玩这样的游戏,“这儿是你的鼻子,这儿是你的肚子,这儿是你的膝盖,这儿是你的脚趾”,这些父母只教孩子认识身体部位的三分之二,而另外三分之一身体的其他部位却不同对待。
如果父母们能学着平静而没有畏惧地说:“这儿是你的鼻子,这儿是你的肚子,这儿是你的阴茎或阴部,这儿是你的膝盖,这儿是你的脚趾。”这将会让宝宝以一种坦然的态度接受许多正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