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师妈妈说:宝宝已能够准确理解简单词语
这个月的宝宝已经进入了对语言的理解阶段,只是还不能说出词语。他已知道自己的名字,叫他名字时他会应答;他已能把母亲说话的声音和其他人的声音区别开来,还能区分成人的不同的语气;他已经懂得简单的语意,比如他伸手想要拿某种东西时,家长严厉地说:“不能动!”他会立即缩回手来;他能模仿大人的声音说话,并会一些表示词义的简单动作,如对高兴的事情拍手喝彩,用手指向物体来表达想要的意愿,用摇头来表示反对,甚至向父母显示他已经明白你说话的内容了。
大人们要尽量多和宝宝说话,多用宝宝喜欢的拟声词和叠词,比如“小鸡叽叽,小鸭嘎嘎……”等。
父母们不要错过这个促进宝宝语言产生的最佳时期,作为父母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教养方式,以便在婴儿期就能对儿童语言的发展起到积极有效的影响。
继续培养宝宝两指对捏能力
这个月的婴儿基本上已经可以很精确地用拇指和示指、中指捏东西,对任何小物品使用这种捏持技能。拇、示指对捏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动作,它标志着大脑的发展水平,对促进手指的灵活性和精确性有重要意义,要力求做到精确完美。
因此,父母要继续培养宝宝的这种能力,从而提高宝宝捏取物品的速度,扩大捏取物品的范围,提高捏取动作的熟练程度。
10个月前后正是发展拇、示指对捏动作的关键时期,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积极进行训练,首先是要让宝宝多练习捏取小的物品,如小药片、爆米花等,如将小儿抱起,在桌上的盘子内放几粒珠子糖、小豆子、大米花、葡萄干或其他小型颗粒,让宝宝注视,再用手去摆弄、捏取小糖丸或小豆子。每日可训练数次,让宝宝从拇指、示指扒取,发展至用拇指和示指相对捏起。
刚开始可给宝宝选择一个颗粒稍微大一点的东西让他捏取,如蚕豆、大颗糖粒等。随着宝宝手指灵活性和捏取能力的上升,可逐渐选择一些更小的物品让他捏取,如药片、小白豆子、小珠子等。
还可以鼓励宝宝自己打开瓶盖,把玩具放进去和拿出来,用示指深入洞内钩取小物品,两手对敲玩具等。在做这种游戏时,要有大人陪同小孩,以免他将这些小物品塞进口或鼻腔,进而发生危险。
如何正确引导宝宝练习走路
一般情况下,婴幼儿在10个月到1岁期间开始学习走路属于正常现象,这个月的大多婴儿手脚动作已能够很好协调,能扶着家具自己站起来,妈妈切忌急于求成。这时,应当让宝宝在支撑物的帮助下,继续练习,当孩子能够离开支撑物,能够独立地蹲下、站起来并能够保持身体平衡时,才真正到了宝宝学走路的最佳时期。
这个阶段,孩子会经常跌倒,这时父母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在一次次跌倒、爬起、起步走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如何保持身体平衡,学会了如何行走自如。
学步初期最好让宝宝光脚走路,因为光脚行走可调节人体的许多功能,如增强大脑的灵活性,使脚底肌肉受到摩擦,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防止幼儿扁平足的发生等。如果怕宝宝脚冷,可以给他穿一双宽松的棉布袜。如果是去室外,可以穿一双由软皮制成的学步鞋。
当宝宝开始独立迈步时,就一定要为他准备鞋子了。准备鞋子时应注意,利于脚的生长,鞋子的长度与孩子实际的脚长应有一指宽的距离。同时家长要经常检查宝宝的鞋子是否合脚,一般2~3个月应更换一双新鞋。
当宝宝能开始独立迈步时,说明宝宝已学会变换身体重心。此时,家长就可以对宝宝进行训练了。最好在每次训练前让宝宝排尿,撤掉尿布,以减轻下半身的负担。并且选择一个摔倒了也不会受伤的地方,特别要将宝宝学走步的四周环境布置一下,把有棱角的东西都拿开。每天练习时间不宜过长,3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总之应根据自己宝宝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切不可生搬硬套书本知识。
对于生性比较胆怯、开始不敢独自迈步的宝宝,父母可采用以下这几个方法帮助他学走路:与宝宝面对面,让宝宝的双脚分别站在你的双脚背上,握住他的双手,然后你左右交替一步一步迈步向后退,带动他左右交替向前迈步;父母面面相对蹲下,距离为伸手能相触,让孩子在这段距离内自己独立行走;让宝宝靠墙站立,父母在距离他不远处用玩具逗引他走过来。
最好不要用“学步车”来代替教孩子走路,因为这样就省去或缩短了孩子锻炼的过程,孩子的大脑和神经得不到相应的刺激,没有通过四肢的主动运动,达不到刺激大脑神经细胞发育的目的。
为了婴儿的健康成长,不要过早地学走路。婴儿时期的生理特点,骨骼中的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容易变形,尤其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