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是从政治、思想和品德上进行分析,从心理上分析得很少。把孩子的心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去解决。这种以简单、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一切,使孩子在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心理素质,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
曾有“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按国际标准分别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5个省市区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小学生中有16.4%存在异常心理问题倾向,有4.2%存在严重心理行为问题;初中生的这一比例分别是14.2%和2.9%;高中生分别是14.8%和2.5%。由于我国中小学生基数巨大,所以这一比例是触目惊心的。
国家有关部门也曾对小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孩子的心理问题呈快速上升趋势。1984年北京地区孩子行为问题患病率为8.3%,1993年北京地区孩子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0.9%,1998年全国12城市的孩子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3.4%,2002年北京中关村部分重点小学孩子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8.2%。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一项关于青少年犯罪的调查也表明,1997年至2000年,由于心理畸变引起的“激情犯罪”显著增多。
那么,孩子心理危机最容易出现哪些情况呢?
离家出走
离家出走是孩子心理危机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他们为了逃避不能排除的烦恼而离家出走,他们的出走一方面给家人带来极大的不安,同时也使自己面临着各种不安全。
走向犯罪
孩子出现心理危机时,往往易在大街上徘徊,如果遇到坏人引诱,就很容易误入歧途。
自杀
孩子自杀虽然不多,但也并非没有,应给予重视。曾有一位16岁的少年因为妈妈拒绝给他买一双旅游鞋,少年从楼上跳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测算:自杀是我国15~34岁年龄段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5~14岁的孩子自杀约占自杀总人数的1.02%。
孩子们的心病正在成为父母的心病,长此以往,这一问题会成为社会心病。所以,对孩子心理危机进行干预非常重要。
1.家庭温暖是第一良方
父母对孩子冷漠或溺爱,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尤其父母离异、去世或家庭暴力,对孩子心理都是致命的打击,所以加强家庭干预,让父母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是化解孩子心理危机的第一良方。
父母们每天都要想一想:你今天花时间与孩子单独相处了吗?你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的思想和感情方面的困惑了吗?你知道孩子在读些什么书吗?作为父母,不应该只在物质上关心孩子,更应该在精神上关心孩子,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多与孩子沟通。沟通时,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而不应该简单地把孩子看成不懂事的孩子。
2.老师是最重要的心理救助资源
老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是最受尊敬的,因为尊敬,所以信任。这就要求老师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心理干预技术。当然,更重要的是对孩子们要有较高的责任心和爱心。不要采用一些过头的手段教育孩子,惩罚手段往往给孩子造成精神障碍乃至心理疾病。通常,老师对学生的谈话,效果将胜过父母。
3.社区邻里的关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活在一个社区的孩子们,邻里的大爷大妈是看着他们长大的,所以比外人要了解他们,能对孩子们劝说上几句并非没用,相反,有时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杨力谈养生
如果发现孩子有心理异常,父母、老师要注意观察以防万一。孩子自杀的迹象:目光渐渐变得冷漠或茫然;经常独自发呆或闭门独处;或忽然变得对别人关心起来(一个一向冷漠的人,忽然变得热情起来,要警惕是抑郁症心理崩溃前的回光返照,往往是自杀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