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节能养生
33120700000051

第51章 节能养生九大心灵处方之修心养性

杨力导读:

修心养性是当代减轻心理高压,节能养生的心灵妙方。修心养性就是要想办法调整自己的心态,比如可以选择静坐、静气功、慢散步等以静,慢为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放松自己,释放心理高压,预防和治疗因压力过大而引起的紧张、焦急、心跳、高血压、失眠等症,又可以通过静慢来节能养生。

修身养性的二字诀

“静”和“忍”是古人格外推崇的修身养性之道。三国时期的军事家诸葛亮认为修身养性要“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非静无以成学”。而清朝的曾国藩则非常推崇以“忍”来修心养性。

修心的重要性

养生重在养心,俗话说:“人老心先老”,“哀莫大于心死”,这些都说明心理的衰老和身体的衰老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心理的衰老可以加剧身体的衰老,所以要节能养生,延缓衰老,最重要的是要养心,延缓心理的衰老。

传统中医学认为:“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意思就是说心是人的主宰,人的一切生理、病理,都受心所支配的。只要心不老那么全身不老。比如说一个人形体健壮,但却对人生失去了兴趣,那么其形体充其量也就只能算是一具失去了灵魂的躯壳,人也因此沦为了行尸走肉,由此可见人的心神对人来说是如何的至关重要。所以节能养生必须先从养心开始,只有修心,养心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效果。

不要让心灵被名利所奴役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程度已经让人咂舌,而面对世事的纷扰,内心的挣扎,很多人都会人生是那么的寂寞无助,所以往往会不自觉的陷入无可名状的忧伤中去。其实面对无奈苦恼,面对世上太多的忙碌紧张,我们无法逃避,也无从逃避,但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控制自己,通过修心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只要我们的心灵不被利欲所奴役,那么我们就能保持内心的那份宁静,就能够以一颗宁静的心善待一切,静心养生。

沉思有助于修身养性

沉思是现代人修身养性,节能养生的好方法。沉思时,要努力使自己的心灵达到一种平静和安宁的状态,排除你思想中的毒素。研究发现沉思可以使人睡得深沉、安详,让人更好的休息。此外沉思还可以让人平静、放松,做到以静养生,安神静心。

现代社会,我们的紧张情绪需要缓解,组织器官也需要放松,而沉思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妙法之一。它能够使你精神专注,忘掉一切的杂念。沉思者往往能在沉思中完全放松自己、无拘无束,达到一种最自然状态,进而减少人体消耗,养生延寿。

静坐可以静养生

静坐和静气功的练习方法很简单。首先我们可以先盘膝坐下,然后两眼半睁半闭,舌抵上愕,双臂伸展开来,以引天地之精气,从头顶百会穴进入到人体。继而导气从人体前面正中的任脉,下行至肚脐下3寸的下丹田处,然后将意念停留在下丹田片刻。这时要保证让大脑空白无杂念,也可想像一件十分美好的事,然后我们让气缓缓经过长强穴,使之经由人体背面正中的督脉上升入大脑中部的泥丸处,在此停留一会儿,最后缓缓由鼻孔呼出。如此这样做几次静气功,那么我们的心跳和呼吸就会慢下来,人也就会静下来。按此方法做几分钟缓慢的深呼吸后,可以再练练咽津功。即用舌搅拌舌下廉泉穴的唾液,然后徐徐下咽,最后双手磨擦生热,擦面数次后,即可缓缓睁开眼睛。

杨力提示:

修身养性不妨学学佛家的禅定之法。

禅是禅那(dhyana)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又称禅修。佛家强调修禅时,应沉淀心中万念,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故称参禅。

佛家认为,心念如脱疆之野马,难以制伏,斗卜定不行,所以要沉淀诸念。佛家的修禅,还强调调息。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有调身、调气、息心静坐的方法,静坐只是修禅的形式或基础,而并非修禅的目的。禅定的主旨在于“定”字,“定”主要是指思想上的净化,并不一定要定而不动,所以入禅不一定要打坐,动中也可入禅,禅的主旨在神定而非形定,过分强调静,反而成为一种束缚。

对于初学静坐的人来说懂得调身、调气的方法,才能达到身心保持健康状态,强健身体,却病延年,保证修禅的顺利进行的目的。

此外佛学中的瑜伽则更加重视对于心理的修炼。静养除了炼形,还要注意炼心,这就是瑜伽术提供给我们的又一大启迪。

佛学的瑜伽还特别注意腹式呼吸。一般的体育锻炼比较强调胸式呼吸而忽视腹式呼吸。虽然胸式呼吸对心肺的锻炼意义较大,但腹式呼吸更不能低估,要知道腹腔里还有许多人体非常重要的胜器,如肝脏、肾脏及胆、肠、胃等,关系着人体的消化、内分泌、泌尿、生硝、代谢等许多重要功能。因此,有意的多用腹式呼吸对我们的健康和养生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