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盆腔炎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女性生殖器结构较为特殊,外生殖器的外露部分有开口,与深藏于盆腔的内生殖器又是相通的,这种特殊结构使得病原体很容易由此直接或间接上行感染而引发盆腔炎。
盆腔炎的症状一般是在感染后7~14天出现。急性和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有所差异,急性盆腔炎多有高热、畏寒、下腹剧痛及压痛。慢性盆腔炎多有下腹持续疼痛,腰酸痛、月经失调、白带增多、尿急、尿频、排尿困难、食欲不佳、发热、头痛等症状,触摸小腹,感觉到两侧有条索状肿物硬结。
引起盆腔炎的原因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急性盆腔炎的主要原因是产后或流产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术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以及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
●人工流产、放环或取环手术易引起盆腔炎
产妇容易罹患盆腔炎,产后或小产后体质虚弱,宫颈口经过扩张尚未很好地关闭,此时阴道、宫颈中存在的细菌很容易上行感染盆腔;如果宫腔内有胎膜残留,则感染的机会更大;一些妇科的手术如人工流产术、放环或取环手术,如果在术前和术中消毒不严格或原有生殖系统慢性炎症,即有可能引起术后感染。
●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易引起盆腔炎
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是导致盆腔炎的原因之一。月经期间子宫内膜脱落,有凝血块存在,这是细菌滋生的良好条件。如果在月经期间不注意卫生,不注意每天清洗外阴,或是使用卫生标准不合格的卫生巾,或有性生活,就会给细菌提供逆行感染的机会,导致盆腔炎。
●邻近器官发生炎症也易引起盆腔炎
邻近器官发生炎症,如阑尾炎、腹膜炎时,由于它们与女性内生殖器官毗邻,炎症可以通过直接蔓延,引起盆腔炎症。
家庭护理要点
●保持乐观的情绪
慢性盆腔炎病人因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往往处于焦虑、沮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并发不孕症的病人,会产生孤独、无助,不愿与人交往等心理。家人要对病人进行疏导和安慰,使病人增强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急性盆腔炎退热有妙招
●环境要适宜
病人的居住环境要适宜,病室适宜的温度为18℃~25℃左右,相对湿度为40%~60%,光线以自然采光为宜,室内装饰颜色明亮柔和,环境要幽静素雅。尽量远离噪声,噪声会使病人烦躁,对康复不利。
急性盆腔炎应卧床休息,最好取半卧体位,有利于脓液积聚在一起而使炎症局限。疼痛严重时,可使用止痛药。
●注意饮食调理
注意饮食调理,发热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白带色黄、量多、质稠的病人属湿热症,忌吃煎、烤、油腻、辛辣的食物;小腹冷痛、怕冷、怕凉、腰酸痛的病人,属寒凝气滞型,可给予姜汤、红糖水、桂圆肉等温热性的食物。
鸡蛋、豆腐、赤豆、绿豆、菠菜等食物,所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较多,可多食用。
急性盆腔炎发作时常伴有高热,这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法,用冷水蘸湿毛巾敷在额头等部位,或是用酒精棉球擦拭身体,同时要注意多喝水。患者在退热时一般出汗较多,要注意保暖,保持身体的干燥。出汗后及时更换衣裤,避免吹空调。
●避免过度劳累
盆腔炎往往是由一种以上病原体所致的混和性感染。一定要重视阴道卫生,加强经期、产后的个人卫生,月经期忌房事,以免感染;勤换内裤及卫生巾;注意气温变化,防止因受凉而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感染;不宜过度劳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扩大感染,引起炎症扩散。
●注意观察白带的变化
要注意观察白带的量、质、色、味。白带量多且色黄质稠,并有臭秽味时,说明病情较重;若白带由黄转白,量由多变少,味趋于正常(微酸味)说明病情有所好转。
●穴位按摩法
可用穴位按摩治疗盆腔炎。患者仰卧,双膝屈曲。先进行常规腹部按摩数次。再点按少海、关元、血海、三阴交各半分钟,然后双手提拿小腹部数次。痛点部位多施手法。
●加强体育锻炼
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并且预防发病。
盆腔炎的预防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阴,做到一人一盆,不可和他人共用盆,切不可用手掏洗阴道内,也不可用肥皂等洗外阴。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内裤。
月经期、人流术等妇科手术后阴道有流血,一定要禁止性生活,禁止游泳、盆浴,要勤换卫生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