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裔,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境内部族林立,著名的有徉何国,其政治中心叫夜郎邑。战国后期,夜郎取代徉何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之一。
公元前25年,夜郎国灭,郡县制在夜郎地区基本建立。秦代、汉代,在夜郎地区设郡县、置官吏,推行郡县制。唐代,在贵州地区推行经制州羁縻州并行的制度,乌江以北多属经制州,由中内派谴官吏治理;乌江以南则有数十个羁縻州,由各地土著首领统治。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中内政权。土语“矩”与“贵”同音,朝廷顺其所语,敕书称“维尔贵州,远在要荒”,“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元代,贵州行政建置渐归统一。明代是贵州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明朝支持水西女土司奢香修筑了贵州至云南、四川的驿道,促进了贵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贵州行省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中央设置贵州布政使司。从此,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灿烂的文化。贵州文化古迹类型较多,分布较广。全省具有一定价值的不可移动的文物有4000多处,特别是遵义会议会址,镇远青龙洞、息烽集中营旧址、从江增冲鼓楼、普定穿洞遗址、大方奢香墓、毕节大屯土司庄园、遵义杨粲墓、盘县大洞遗址等充分凸现出贵州源远流长和浓厚深沉的文化氛围。
贵州的古墓葬和历史人物墓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在赫章可乐等地已发现多处战国至两汉的墓群,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对研究古夜郎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贵州古文化遗址中,还有数十处摩崖、石刻和崖壁画,位于关岭县城东25公里处的红岩石刻,享有“红崖天书”之美誉,令不少中外有志之士心驰神往、费心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