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爆料,英伦博物馆收藏有疑似柴窑器物,拨冗发来一帧照片。经审视,非后周柴窑,实官窑或汝窑作品。非柴好讲,细分难言,时下只能作出模棱两可的评判。审视柴窑器物,先须遵循古制。笔者曾在首届郑州柴窑国际研讨会上坦陈:“在真正的柴瓷收藏家眼里,对它(特指后周柴窑)的基本特征,是可以作出简约概括的,即:长期以来人们形容柴瓷的那四句话:‘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笔者以为,四句话的老调重(此处宜读作重要的‘重’)弹,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这四句话,首先是必须遵循,同时又必须辩证对待。只有达成如上共识,才能够遵循正确的鉴藏方向,而不至于闹出许多笑话来!”
接下来,对比一下英伦馆藏,如单以“青如天”入选,其他三项全无,恁地立足?这一关过不去,只好“歇菜”了之。
另外,从英伦馆藏器物上凸现的“内府供用”,与后周柴窑器物通行的篆体字明显有差距,用一句巴蜀方言诠释:“篆”得来远不如后周柴窑那般“有盐有味”!篆味式微,是历史推演的现象罗列。由此观之,英伦馆藏的这件“内府供用”器物,年岁显然是要小老些咯。
值得留意的是器物的铜口表征(当时匠师习惯以金、银、铜圈镶在口沿上,作为装饰,使得官瓷倍显尊贵)的趋同性,当系属于宋瓷范畴无疑。与南宋修内司官窑相比,英伦馆藏为南宋制品应属可征;将其与北宋晚期汝窑比较,定为北宋晚汝似乎亦属可信。
作为一件釉色特殊的疑似宋代官、汝器物,曾经贵为宫廷供御,依稀还能看到釉面上那不经意间形成的奇幻玄妙的结晶斑,足以称得上是一件神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