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33263900000015

第15章 处暑 调理作息,闰燥慎防秋老虎

黄帝内经处暑养生经

处暑在每年公历的8月22~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50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温度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民间谚语也说“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

处暑时节,秋燥也逐渐明显,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因而,衣服不要加得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畅。

在精神调养上,时至处暑,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这些活动能安神定志。

在饮食调养方面,这个节气肝心少气,肺脏独旺,饮食上宜增成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还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处暑时节运动不宜太过,运动量较小的、避免大量出汗的运动是这个节气运动的首选,以免伤阳气也可多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

处暑气候

暑气下降,早晚温差大

暑气下降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已不再暑气逼人。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

下午仍炎热“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即表明暑天的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但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

全国天气变化差异大北方气温下降明显,南方开始感受“秋老虎”。华南、西南、华西雷暴活动较多,尤其以华西地区秋雨偏多,但在9月份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开始进入少雨期。

人体反应

易秋乏,不适应冷热变化

身体倦乏依照自然界规律,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导致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不爱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秋乏”。同时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

早晚温差大,人体不适应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很不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情绪稳定秋天主收,这个季节的情绪会慢慢地收敛,表现出不亢奋、不郁结的特点。

养生原则

调和阴阳,作息规律

调整作息秋季养生之所以强调保证睡眠时间,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养生作用。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众所周知的。

秋季养生贵在和立秋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此后,气温开始下降,空气中的湿度也随之下降。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秋季人体内阴阳也随之发生改变。秋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节时,应注重一个“和”字,即“调和阴阳”,并结合“秋收”的特点进行养生保健。

防秋燥处暑时节的养生重点是预防“秋燥”。由于秋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小,相对湿度下降,特别是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3070以下时,人们就会感觉到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煤咽干,大便干结等,需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发展为秋燥证。

处暑食补

寒凉解秋燥,多喝水

多食寒凉食品饮食养生的方法对“秋燥”有很好的预防效果,特别提出要多吃一些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和流食,如黄瓜、番茄、冬瓜、百合、白萝卜、胡萝卜、梨、苹果、葡萄、荸荠、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萝、罗汉果、红枣和汤、粥等,这不但有利于维生素的补充,还能够增加水分的摄入。饮食上要尽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品,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状。

养阴润肺早滋补秋季人体精气开始封藏,进食补品易吸收藏纳,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因此,秋季是最佳的进补季节。秋季应当注意润补,即养阴生津润肺,采取平补、润补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养阴润肺的目的。在此期间可适当多吃鸭肉、乌鸡、鸡肉、牛肉、猪肺、红枣、莲子、蜂蜜、山药、桂圆、薏米等食物。宜多食成味食物,如沙葛、粉葛等,少食姜、葱、蒜、韭菜、大料、茴香等辛辣食品。

养生菜谱

芝麻菠菜

材料:鲜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菠菜去根洗净,在沸水锅中焯烫一下,捞出浸入凉水中,凉后捞出沥干水分,切成段;将菠菜段放入盘内,分别加入盐、味精、香油,搅拌均匀,再将芝麻撒在菠菜段上即可。

功效:补肝益肾,开胸润煤。

青椒拌豆腐

瓣材料:豆腐1块,青椒3个,香菜10克,香油、盐、味精备适量。

做法:豆腐用沸水烫透,捞出凉凉,切成1厘米见方小丁;青椒用沸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将豆腐丁、青椒末、香菜末及香油、盐、味精等搅拌均匀,盛入盘内即可。

功效: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对胃口不开、食欲不振者尤其适合。

猪肺炖百合

材料:鲜猪肺200克,百合50克,料酒、盐各适量。

做法:将猪肺洗净后切成块状备用。炖盅中加入切好的猪肺、百合、料酒、少许盐,置蒸锅里烧沸后改小火炖约1小时,早晚趁热吃。

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薏米党参粥

材料:薏米30克、党参15克、大米200克。

做法:把薏米洗净,去杂质;党参洗争,切片;大米淘洗干净。将大米、薏米、党参片~起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置大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煮45分钟即可。每日1次,早餐时食用。

功效:健脾利湿,补气补血。

处暑药补

宜用滋阴润燥的药物

处暑季节应常用滋阴药润燥药,如沙参、麦冬、生地、玄参等药为主组方,代表方如养阴清肺汤、麦冬汤、增液汤等。

滋阴润肺雪梨川贝汤

用去核的雪梨1个,将3克川贝粉和10克冰糖混合后,轻轻纳于梨中,隔水蒸熟后,食梨饮汤水。雪梨生食能够清火生津,熟食可以滋阴润肺。

养阴清肺汤

用大生地12克,生甘草、薄荷各3克,贝母(去心)、丹皮、炒白芍备5克,麦冬、玄参备9克,以上备材料一起水煎服,有养阴清肺的功效。

麦冬汤

麦冬30克,半夏9克,人参6克,甘草4克,大米6克,红枣12颗,上六味药以水1200毫升煎煮,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有滋养肺胃,降逆和中的功效。方中重用麦冬滋养肺胃,清降虚火为君;人参益气生津为臣;半夏降逆化痰为佐;甘草、红枣、大米益胃气,生津液为使。诸药合用,使肺胃气阴得复,则虚火平,逆气降,痰涎清,咽喉利,咳喘自愈。

黑芝麻茶

用黑芝麻8克、茶叶5克。制作时,先将黑芝麻放入锅中以小火炒黄,然后将芝麻压碎。再将茶叶冲泡成茶汁,然后加入芝麻粉中调匀即可饮用。此茶养血效果好,可以滋补肝脏与肾脏,改善皮肤粗糙的现象。

人参旱莲草粥

用人参、旱莲草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先将旱莲草煎汤,去渣后入大米、白糖煮成粥;人参另炖,加入粥中服食。每日1剂,连服数日。对气阴两虚的女性有良好的补益作用。

旱莲草红枣汤

用旱莲草30克,红枣20克。将旱莲草、红枣用两碗水煎至一碗,去渣饮汤。有滋阴补血,止血,补肝肾的功效,特别适用干女性血气不足引起的面色无光、血虚等。要注意的是早莲草性凉,故本方适用于平素体质偏热者,倘身体素质一贯虚寒者不宜用本疗法。

起居养生

早睡早起,多跑步

睡眠充足夏天昼长夜短,很多人长期睡眠不足。处暑后天气变凉,应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晚上10点前入睡,以提前进入睡眠状态,防止上班犯困。适当午睡利于化解困顿情绪,特别是老年人要午休,因为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暝的少寐现象。

正确理解“秋冻”中国自古以来流传“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但对“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不可机械套用。深秋季节,天气较冷,体质虚弱者及老年人夜间睡觉要关好门窗,入睡后腹部要多盖一些衣被,以防腹部受凉,诱发感冒、腹泻。

多在室外跑步跑步是一年四季都适合的健身方式,尤其在冷天。由于冷空气的刺激,身体的造血功能发生变化,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所以,冷天坚持跑步的人很少患贫血、感冒、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冷天一般阳光较微弱,在室外跑步能弥补阳光的不足,阳光可促进身体对钙、磷的吸收,有助于骨骼健康。

经络调养

降压找阳陵泉穴和风池穴

阳陵泉降压的作用明显曾有人在刺激阳陵泉前后进行血压测量,发现刺激5分钟后血压显著下降。所以高血压病人也可以常按此穴。研究还发现,刺激阳陵泉还可调节脑部的血流量,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有一定疗效。

妙用风池穴治疗多种疾病风池穴位于头部,在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风池穴的用处很大,当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失眠时,睡前按压风池穴还能减轻压力,起到催眠的作用;当用眼过度时,按压风池穴能缓解眼部疲劳,长期坚持还对纠正假性近视有极大的帮助。此外,像老年人经常发生的落枕、肩膀酸痛等,都可以按摩风池穴进行治疗。

膝关节痛拔罐疗法让患者保持仰卧位或端坐。选用申号玻璃火罐,在患侧委中、足三里、膝眼、阿是穴拔罐,留罐10分钟左右。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

处暑应如何解秋乏?

由于处暑节气气候由炎热变得凉爽宜人,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也就是说人的机体进入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平衡,人的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也得到缓解,消化系统功能也日渐正常,人们的身体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即是“秋乏”。

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适当午睡利于化解困顿情绪,特别是老年人要午休。中午12:00~13:00,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此时应比平时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

泡西洋参茶饮用。秋乏是阴液不足、阳热旺盛所致,那么解秋乏重在养阴润煤。因为西洋参有明显的抗疲劳和提神作用,还有一定的滋补、补气作用。将西洋参切片,每次5~10克用开水冲泡,有健脾利湿的作用,能为人提提神、补补气。

处暑要防鼻出血,怎样治疗为好?

中医学认为,煤易伤肺。鼻出血多因肺有伏热,复感风热;阴虚火旺,气逆于肝,导致热灼肺络,血随鼻出。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会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鼻乃肺之窍,鼻干燥或鼻出血于处暑之后尤为常见。有鼻出血时,可用空心菜250克洗净,和白糖捣烂,冲入沸水中饮用,有清热谅血的功效;也可以用鲜生地、白茅根适量水煎服,对鼻出血也有一定的效果。

也可点按迎香,以左右两手中指或食指点按迎香穴(在鼻翼旁的鼻唇沟凹陷处)12次。按摩此穴,既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供应,防治鼻病,还能防治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