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典范
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美国企业,主营炼油)
在2004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埃克森美孚位于第3位。
解释
主动提升质量法则,是在客户要求之前,主动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而不是在被迫提升质量的时候才予以提升。
主动提升质量的企业,在短期可能会付出更高的代价,但由于占领了市场,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基础。而那些被迫提升质量的企业,不仅丢了形象和市场,也失去了提升质量的机会,即使你的质量提升了,但由于形象被破坏了,也难以夺回失去的市场。
典型案例
约翰·戴维·洛克菲勒,是在19世纪美国经济进入大发展的时代出现的显赫人物,他几乎成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代名词。
洛克菲勒出生于1839年,大学还没念完就弃学创业。最初,他在休伊特一格尔特公司做会计,兢兢业业地工作了3年以后,洛克菲勒的年薪增加到600美元,这在当时的年轻人看来是少有的美差,但他并不满足。洛克菲勒的理想是自己办公司,当老板。果然,他说到办到,不久就辞去了这里的工作,成立了克拉克一洛克菲勒公司。这一年是1858年。由于克拉克一洛克菲勒公司经营有方,第一年就净赚了4000美元。第二年利润上升到14000美元。
1859年,在美国泰特斯维尔钻出了第一口产石油的油井。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战争带来了灾难,也带来了机会,而石油是这个机遇中托起洛克菲勒的浪花。
年轻的洛克菲勒在经过了深入的考察和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后,把注意力转向了石油。此时,多数人都看到了石油开采和加工业的利润,再加上准入门槛儿很低,一时间连小商小贩、屠夫、面包作坊主等都抛弃本业奔向石油工业。他们一点也不懂提炼精油的要领,只看到了钱,不顾质量拼命盲目生产,致使质量低劣的产品大量涌入市场,很快便供过于求,造成石油价格猛跌——1桶油从20美元跌到1美元。
尽管油商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稳定油价,但无一成功。不少急于发财的人几乎血本无归,许多小公司纷纷破产、倒闭。
面对这种情况,洛克菲勒开动脑筋,制定了他的下一步方向:
第一,用贷款进一步扩大炼油厂,制定出炼油的严格标准,工厂定名为“标准炼油厂”。
第二,他命令工厂生产一种高质量的照明用煤油,保证这种照明用煤油点燃后没有烟尘、洁净清新。
为了让自己的石油产品占领市场,洛克菲勒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把自己的产品送到商店后,让店主立刻当着众多顾客的面点燃装有自己工厂提炼的精油的煤油灯,又同时点燃其他几盏烟尘滚滚的煤油灯。经过这么一比较,产品的优劣马上见分晓。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洛克菲勒这一招还真管用,“标准炼油厂”的产品一下子有了知名度。
接下来,洛克菲勒又以油灯拉动石油销售,不惜血本投下巨资制造了几百万盏新款、好用又时髦的煤油灯,凡购买“标准油”的用户都可以免费得到这种煤油灯,标准油的销路打开了,财源滚滚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