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嘿!我是早教书:全面解读哈佛
33289500000004

第4章 创造性思维,给潜能插上翅膀

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

从小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孩子长大后更好地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哈佛教子箴言

发散思维又被称为辐射思维法,它所指的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从各个角度进行设想,提出不同的看法,寻找各种尝试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的结果多样,具有新颖性、多端性、伸缩性和精细性的特点,而这些正是创造能力所要具备的独特性。

哈佛故事

杰尔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特别喜欢问“为什么”。别看杰尔年龄很小,但是他做事情总是喜欢标新立异,从不同的方向出发。

每当他看到爸爸妈妈或者其他人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都会用手拖着自己的小下巴,歪着脑袋想: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呢?如果那样做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如果想不通,他就会自己亲自去实践。实在不行了,他就去问爸爸妈妈,并让他们代替自己做实验等。

杰尔的爸爸妈妈知道儿子喜欢发散性地思考问题是一件好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特别注意培养儿子的这种发散性思维,尽可能地耐心且详细地给他讲解,必要的时候,真的会带他一起做实验。

有一次,他看到爸爸在厨房中切苹果,自己就站在一边观看,并且歪着脑袋不知道在想什么。爸爸看到后,笑着说:“杰尔,你是不是又在想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呢?”

杰尔这次不想告诉爸爸,想要自己解决心中的疑惑,就对爸爸说:“没什么,爸爸,你去忙吧。”

爸爸点点头,走出了厨房。小杰尔拿起刀按照自己想象的那样切苹果,决然看到了一个五角星。于是,他兴奋地大声叫了起来:“爸爸!快来看,苹果里面居然有个五角星!”

爸爸很奇怪,怕杰尔出什么危险,赶紧走过去。爸爸一看,原来,孩子没有像大人那样把苹果纵向切开,而是横向拦腰切开,这样,苹果的横切面看上去就好像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

爱心课堂

我们总是习惯于纵向切苹果,从来没有想过横向切开试试。这不免让人感叹,吃了这么多年的苹果,从没有像孩子一样发现过,苹果里面也会有五角形的图案。

但是,孩子的思维是发散的、多角度的。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于是便换了一个角度切苹果,最后就发现了很多连大人都没有发现的秘密,这就是培养创造力的前提,发散思维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与老师都对孩子的好奇、求知、探索的兴趣与创造的行为表示不理解,对孩子的活动不仅限制多,而且责备也多,使孩子感到周围环境对他的压力,严重挫伤了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而一个人创造精神与才干强不强,与发散性思维密不可分。

3岁以前的孩子还没有深层思维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孩子的动作协调起来,为今后发散思维打下基础。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有趣、愉快的游戏环境,让他萌发思考的兴趣,并且尽量让他自己动手操作,使孩子经常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从而在娱乐中帮助宝宝形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

幼儿发散性思维如思想的闸门,一旦被打开,思路极其宽广,这正是幼儿具有很强的创造潜能的反映。所以,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成长为富有创造精神和才干的灵活孩子。

教育小妙招

哈佛教育专家曾经对人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人的创造力与发散性思维密切相关,凡是有发散性加工或转化的地方,都表明发生了创造性的思维。

由此可见,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创造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来说,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应该围绕以下三种技能展开。

·流畅性

流畅性主要是指,孩子能在短时间内对某件事表达出的不同观点和设想的连贯性。事实上,事物的表现形式只是用来展示事物性质的一种方式,而事物的实质完全可以用很多种形式来表现。

例如,同样是饥饿,婴儿可以用哭来表现;能说话的孩子就会通过语言直接告诉父母,用此表示自己的饥饿;成人则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加以忍受。

这就告诉我们,同样的一件事就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无论做任何事情,我都不要只拘泥于一种方式,而是寻找多种解决方案。

·灵活性

灵活性主要是指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灵活程度。家长要想培养孩子这种灵活能力,就应该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考虑问题。这对于创造潜能的激发非常关键。

·独创性

独创性主要是指对于一件事,孩子能够产生与众不同的新奇思想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有意培养孩子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哈佛语录

哈佛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需要在对婴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扬弃传统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引导幼儿以积极的心态去认识和获得一个全新的世界。

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需要父母在平常的生活中多用心,多留心。

——哈佛教育箴言

创造力就像我们每天说不同的话一样,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学会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去想问题或做事情。当很多成年人被问道:“你具有创造力吗?”回答往往是“没有”或“仅有一点点”等。

但这样的回答难免让人遗憾。我们都知道,孩童时期的人几乎都具备创造潜能,但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激发自己的潜能,这才导致孩子成人之后,创造力消失殆尽。所以,这就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孩子在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孩子创造潜能的激发,不要让他再重走我们的老路。

哈佛故事

霍特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平常遇到事情非常喜欢动脑筋。而且他动脑筋想事情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常常从事情的反面出发,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逆性思维。

有一次,在上有趣的实验课的时候,老师掏出一枚金币,指着玻璃器皿中的溶液问学生:“刚才我对你们已经讲过这种溶液的性质,现在,我把这枚金币扔进去。你们想一想,金币会溶化吗?”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回答不上来,只好仰着脸迷惑地望着老师。

老师笑着看了看他们,刚准备给他们详细解释一下。

没有想到,坐在第一排的霍特突然站起来大声说道:“我知道,金币肯定不会溶化!”

“你回答得非常好,”老师高兴地表扬了小霍特,赞许地说,“今天的课,你一定听懂了。”

“其实,我什么也没有听懂。”小霍特低下头笑声地说道。

“你没有听懂,那么你是怎么知道金币不会被溶化掉的?”老师非常惊讶地问道。

小霍特抬起头看着老师说:“如果能够溶化金币,那么你怎么会舍得把它放进去呢?所以,我觉得金币肯定不会溶化。”

这个时候,老师才知道小霍特的思考方法,笑着说道:“虽然你没有真正明白,但却懂得利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最终得出正确答案,还是值得表扬的。恩,小霍特,你真的很棒!”

爱心课堂

逆向思维法是相对于习惯思维而言的,它的思维取向总是与常人的思维取向不同,也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它常常与事物常理相悖,但却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因此,在创造性思维中,逆向思维是最活跃的部分。

逆向思维并不是主张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违背常规,不受限制地胡思乱想,而是一种小概率思维模式,即在思维活动中关注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维。

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并且能够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与创新意识。

引导孩子的逆向思维,年龄和认知发展水平是一个关键,负面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与不同的认知水平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比如,孩子从2岁开始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在游戏中有心的爸妈就可以动脑筋了。在躲猫猫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躲在爸妈的后面,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即爸妈挡在了孩子的前面,之后让孩子学着表达。

对于孩子而言,直观的事物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看得见的东西鼓励孩子从另一个侧面去思考。比如,猜影子游戏,或是一张平面图形的纸经过少许加工就能够让纸站起来变为立体的图形,通过事物的外形改变来刺激孩子的逆向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一起观察事物,区分事物的许多相反的属性与特点,也能够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能力。

教育小妙招

在如何培养孩子逆向思维的问题上,有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哈佛教育专家指点我们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故事新编法

家长选择一些孩子比较喜欢的经典的童话或者寓言故事,引导孩子从另外的角度重新构想故事的结局,让孩子能够意识到事物具有很多不同的方面。比如,倘若白雪公主听了七个小矮人的话就不会吃毒苹果,那么她的解决会是怎么样的呢?如果大灰狼将七只小羊都吃掉了,那么羊妈妈会怎么做?大灰狼倘若没死,小羊们会怎样对付它呢?引导孩子重构经典故事有助于孩子克服单向思维,提高孩子的立体思维水平。

·句式转换法

在日常生活中,与宝宝进行对话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去训练宝宝的思维转换,比如,采用句型的转换说法,把“宝宝,你刚刚吃了一个苹果”转化为“宝宝,一个苹果刚刚被你吃了”;将“宝宝在凳子下方”转换为“凳子在宝宝上方”。这种转换也能够使宝宝明白可以从不同角度人手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逆向思维。

·畅所欲言法

“畅所欲言法”指的是一个团体的人聚在一起就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可以将这种方法借鉴到对宝贝的逆向思维的训练中来。比如,让宝贝说说木头、纸张能用来做什么。尽可能地鼓励宝贝开动脑筋,引导他说出的用途越多越好。这也是培养孩子逆向思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哈佛语录

逆向思维,往往让你得到一种全然不同的答案,而这种答案很可能就会成为创造性的前提。但是逆向思维的培养,往往在孩童时代表现地比较活跃。因为他们涉世不深,思想比较单纯,没有常规的定式,所以这时候是训练逆向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最好时期。

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想象力

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它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

——哈佛教育箴言

哈佛专家在研究想象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时,曾给出这样一个结论:每一件科学研究工作都要依靠事实。而为了研究事实,我们必须运用相关的指导思想和假设。没有思想指导的观察和实验都是盲目的。为了寻找答案进行的观察和实验就是创造性的过程,所需要的指导思想和假设就是想象力所发挥的作用。

哈佛故事

莉莉在一家美国幼儿园任教,因为没有经验,她需要向老员工讨教教学方法。幼儿园的老师有很多,而奥尔斯老师却是这家幼儿园中最受孩子欢迎的老师,所以莉莉把自己的目标锁定在了奥尔斯老师的身上。奥尔斯老师并没有告诉莉莉要具体怎么做,而是让她参观自己的课堂。那是一节美术课,奥尔斯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让孩子们画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东西。孩子们听到题目之后,就开始高兴地画了起来。莉莉到处逛了逛,看到一位小朋友正用蓝色的水笔画一个大大的圆东西,她就问孩子:“你在画什么?”孩子很自然地答道:“大苹果。”

这时奥尔斯老师走了过来,看了孩子一眼,说:“画得好。”然后拍了拍孩子的肩膀走了。

莉莉看到之后,心中十分不解,于是就追上了奥尔斯问道:“那个孩子用蓝色画苹果,你为什么不纠正呢?”

这时,奥尔斯老师很诧异地说道:“我为什么要纠正?也许以后他真的会培育出蓝色的苹果,至于现在的苹果是什么样子,他吃苹果的时候自然就会明白了。”

莉莉听完奥尔斯老师的话,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人们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间破坏了孩子的创造力。

爱心课堂

那位美国老师不干涉孩子大胆想象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家长学习的。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一般来说,在人的一生中,我们的想象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渐衰减的趋势,因此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最佳时期。

当我们要对一件事进行创造性探索的时候,一定会运用到创造想象力。揭开事实、找出规律的第一步就是提出一种科学的假设。哈佛教育专家认为,创造想象在思考并“产生”假设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缺乏想象的科学工作者或许能够积累出一些事实,但永远都走不出事实的圈子,发现不了那些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新规律,更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创造者。由此可见,想象就是创造之母,没有想象能力就没有创造能力。

要将孩子培养成创新型人才,一定不能忽视对孩子想象力的培养。创造性想象是孩子创造才能的重要部分。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大胆的创造性想象常常得不到大人的理解。大人们一面惊叹孩子的想象比大人丰富、大胆,一面又有意无意地要孩子适应大人的条条框框,对孩子一些不合“规矩”的大胆想象加以纠正,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对孩子提供帮助,反而过早地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教育小妙招

创造想象在人的各种创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在家庭中训练孩子创造性想象呢?

·进行想象力拓展游戏

家长可以经常与孩子进行想象力拓展游戏,这种游戏可以才用生活中的一件具体物品来展开,比如:喝完饮料的瓶子还能用来做什么?可以用来当球踢吗?可以用来当擀面杖吗?透过玻璃瓶看字会缩小还是会变大呢?也可以多让孩子做假设,比如:假如我是一粒种子,怎样才能发芽?发芽后会变成什么样的?能用肢体比划出来吗?

·续无尾故事训练

家长可以让孩子成为“故事大王”,续编或者改编故事。当故事刚讲完开头或者讲到一半的时候,家长不要着急交待结尾,不妨停下来,让孩子展开自己的想象,为孩子编写不同的情节和结尾,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爱动脑,发挥想象的好习惯。

·进行感觉体验

家长要尽量孩子体验各种感觉。孩子每天更多的是生活在视觉的世界里,缺乏对其他感觉的体验和锻炼,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灵感对想象力和创造力十分重要。家长不妨让孩子戴上眼罩,依靠自己的听觉、触觉等来感受世界。例如:通过播放没有歌词的音乐,让孩子说明自己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是鸟语花香,还是狂风暴雨?是宇宙漫步,还是时空穿越?这就是对孩子听觉想象力的锻炼。

哈佛语录

哈佛教育专家认为,创造性想象是在没有语言描述和形象为住所的情况下,按照自己一定的目的独立地在头脑里创造出新事物的形象。创造性想象是不依赖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创造想象的过程是一个真正的全新的过程,它的成果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