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不生病养生真法
33291400000012

第12章 还动养生 动则不衰,炼则寿长

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现代研究也表明,运动是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黄帝内经》则指出:“动则不衰。”也就是说,只有经常活动,才能很好地保养生命,延缓衰老,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

铁经冶炼方成钢,人经运动才健康

人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正如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讲的一句话:“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健康的源泉。”从医学和人际功效学角度来讲,工作时的活动量是被动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起不到消耗热量、放松身体的作用,更无法替代主动的健身运动。

毫无讳言的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忙于工作,忙于学习,运动锻炼的时间非常少,结果,许多疾病便伴随着现代文明程度的提高而相应增加。特别是青少年身体素质、意志品质下降已是公认的事实。

很多调查研究表明,坚持适当体育锻炼的人,其心脏、肌肉、骨骼的健康水平以及精神状态与不锻炼的同龄人相比要年轻许多。日常生活中,人的某些行为或特定方式与有强度的肢体活动于健康是有一定意义的,不妨一试。

小跑运动健脑当你感到大脑疲劳或者短暂的精神恍惚时,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最好的办法是跑步。健康专家提出的妙招是:到室外去跑一阵子。专家就此问题对很多人做了长期观察,并作了有关的实验,证实大脑疲劳时,跑步最有效,可使脑功能恢复到60%,而吃药只能恢复到40%。

下蹲运动强心常见一些人从蹲位站起时出现眩晕感,或眼前冒“金星”,原因固然很多,但不可忽视心脏功能这个主要因索,可常做下蹲运动改善此症状。方法是双腿屈曲,屈曲的程度量力而行,体质好者可全蹲,蹲下后停几秒钟再站起来,老年人可半蹲,或只略呈曲膝状,逐渐加大下蹲的深度。一般每天做2~3次,每次下蹲30~40下即可。

扭腰运动健胃肠胃功能不佳者宜做扭腰运动,站立后,两膝分开与肩同宽,放松上身,将腰部最大限度地转向一侧,然后转回来,再转向另一侧,如此反复。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每次做100下,可使肠胃功能得到改善。

屈指运动养眼每天早晨,将小指被动向掌心做屈曲运动,然后向掌背做伸展动作,各做10余次,对视力有益。奥妙在于小指外侧基部有一个穴位,按摩刺激此穴对眼睛有一定保健疗效。

哼唱运动益肺哼唱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运动,强体效果比单纯听音乐好得多。首先,歌声能促进一种称为肽的物质大量分泌,从而活跃包括肺脏在内的全身器官的功能。同时,声带与声音的振动可扩张肺部,兴奋胸肌,增加肺活量,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症有独到的收益。每天清晨或傍晚之间,面向苍穹哼唱几曲,或吆吼几声将令你的身体受益匪浅。

多笑运动强肝外国医学家称“笑是一种类似于原地踏步的锻炼方法”。人在笑时,面部表情的肌运动,使胸肌与腹肌也参与共振,对肝脏等消化器官起到锻炼与“按摩”作用,促进肝胆蠕动,增加胆汁分泌,有助于增强肝功能。南斯拉夫医学博士波卡斯要求“男子每天笑14~17次,女子每天笑13~16次,奥秘之一就在这里”。

跳跃运动壮骨美国诺丁汉大学研究人员以绝经前的女性为对象进行观察,发现每天坚持上下跳跃(或跳舞)的女性,一年后其骨密度增加,最易发生骨折的髋部增加了3%。究其奥妙,乃是跳跃运动加快了全身血液循环,而地面的冲击力又激发了骨质的形成之故。只要每天坚持做50次跳跃运动,就能收到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如跳绳、踢踺子等运动形式均可。

跪拜运动护脊脊柱是后背正中的骨性支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等几个部分。最易犯病的颈椎、腰椎病对中老年人威胁最大。如果你能羟常坚持做跪拜运动,模仿磕头作揖的动作,使脊柱的关节、肌肉、韧带在有节奏地伸缩中得到锻炼,从而使气血流畅,脊柱获得充分的氧气及养料供应,自然强健少病。

捏指运动壮阳我国俗语有“十指连心”之说,食指是手阳明大阳肠经的通路,食指尖端有商阳穴,经常刺激此穴,可以强精壮阳,保持充沛的性热情,推迟性衰老,防止阳痿等发生。方法是用手指捏弄食指,或按摩食指商阳穴,每次2~3分钟,早、中、晚随时可做。

也许我们都很忙,但我们再忙,能忙得过邓小平同志吗?他70多岁时主持’中国改革开放,可还是能抽时间和小孙女一起锻炼身体。为什么我们不能呢?

说到底,这不是时间问题,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说明你的健康观念有问题。无论你有多忙,只要你能够真正认识到健康快乐的重要性,你就一定会有时间来锻炼身体。

杨力教授提示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是宝贵的,却也是脆弱的。学习成绩、工作业绩固然重要,可身体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面对繁重的学习、工作任务,没有强壮的体魄不行。你可能曾经缺席过快乐,缺席过工作,但千万千万别再缺席健康。让我们积极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积极享受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享受运动后身心的健康。

杨力教授答疑

问:家父已是古稀之年,身体还算硬朗,喜欢运动,请问老年人在运动时有何禁忌?

答:由于机体不同于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忌操之过急:老年人身体器官日渐老化,生理功能日趋减退,掌握运动技能较慢,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增加运动难度、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一定要循序渐进,宁慢勿快,不宜操之过急。

2.忌运动时憋气:运动时憋气害处有二:一是使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回心受阻,易使大脑缺氧,甚至产生头晕和昏厥;二是会使血压升高,易诱发中风等脑血管意外。老年人运动时不要轻易做有憋气动作的力量练习,以适当增加呼吸深度为好。

3.忌过量负重:人到老年后,肌肉逐渐萎缩,力量素质日趋下降,且灵敛和协调性变差,反应较迟钝。过量负重,极易引起肌肉、韧带损伤。

4.忌运动过度: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运动量承受力有限,若运动过度,会导致多种疾病。衡量运动是否过度,可用翌日清晨心律是否恢复、睡眠质量、食欲好坏及有无厌恶运动心理存在等加以确定。

动则不衰,炼则寿长

“生命在于运动”、“养生莫善于习动”,“一身动则一身强”,这些格言揭示了生命的一条极为重要的规律一动则不衰。劳动、运动和生命息息相关。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就必须经常运动、活动和锻炼,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生命在于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些名言相信大家已是耳熟能详。运动是人的本能,医学之父、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曾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也就是说,你要想得到健康,运动同阳光、空气和水是一样重要的,由此即可看出运动的重要性。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当今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太理想。现如今的学生很少参加体育锻炼,他们不是参加各类辅导班,就是玩游戏看电视,忽视了身体锻炼。因此,增强学生体质,光靠学校重视还不够,还要家长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除了让孩子吃五花八门的营养品外,更要督促孩子重视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此外,科技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发达,上班下班,人们似乎大可不必去辛苦腿脚,行走的机会越来越少。而生活的压力,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又会为我们找到节省运动时间的借口。所以运动被放在了次等的位置,这也就等于说把自己的健康放在了次等的位置。

不仅如此,医学流行病学的研究也反复证明:体育运动能够改善生活质量,捉高人类寿命,并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预防高血压、冠心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更为重要的是,积极运动的人,外表和身体机能都处于良好状态,性格开朗,对生活充满信心。十八世纪一位法国医生讲过:“运动可以代替药物,但没有一样药物可以代替运动。”可见珍惜生命自然离不开运动。

科学家通过对长寿老人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长寿老人80%是坚持劳动和体育运动的。现代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了劳动与运动对保持健康和提高器官生理功能的重要性。适当的劳动和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过程,延缓衰老。

1.运动可改善呼吸系统功能。经常运动,呼吸肌强壮有力,吸气时胸廓充分扩张,使更多的肺泡张开而吸入更多的氧气,呼气时胸廓尽量压缩,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和废气,通过长期的锻炼,人的呼吸变成深而慢,使呼吸肌得到充分的休息。呼吸功能好可使人体维持旺盛的精力,从而推迟身体的老化过程。

2.运动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运动时各部分肌肉有规律而协调地收缩,对神经系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使机体灵活,动作迅速,精力充沛,机体保持良好的防御机能。科学家研究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促进健康,运动可使人体血液畅通,新陈代谢旺盛,使身体的各个器官的互相联系更加密切而协调,还能使大脑的紧张状态得到缓和,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3.运动可改善骨骼系统的功能。经常运动可使肌纤维变粗而坚韧有力,其中所含蛋白质及糖元等的储备量增加,血管畅通,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善,动作的耐力、速度、灵活性、正确性都增强。肌肉附着于骨骼,经常运动会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使骨外层的密质增厚,骨质更加坚固,延缓骨质疏松和脱钙等老化过程,从而提高了骨骼系统抗折断、弯曲、扭转的能力。

4.运动可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爱好运动的人,心肌纤维增粗,心脏收缩力增强,营养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管壁弹性增高,从而使心脏的供血得到改善,使心脏功能增强。这样可预防或推迟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发生。

5.运动可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人在运动中会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整个机体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旺盛,从面提高食欲,还会促进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增加,吸收增加,改善肝脏的功能,从而为中老年人的健康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

6.运动促使皮肤健康。运动能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感觉的灵敏度,加强皮肤如毛孔、汗腺、皮脂腺等对冷热刺激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人体的防御能力及免疫力。

运动锻炼好处多多,可以增强体能与耐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疾病,延缓衰老、使人长寿。为了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请赶快参加运动锻炼吧!

杨力教授答疑

问:运动时间以多长为宜?

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但是每天应该运动多长时间呢?医学强调一个“度”字,不够当然不好,但是过犹不及。专家说,每天最好选择中等强度运动,时间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

推荐每天锻炼时间为1小时,或者行走10000~15000步。另外,一些有氧运动,如走路、慢跑、迪斯科、交谊舞、游泳、爬山、各种球类运动项目等,也是健体强身的好方法。

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

汗具有调节体温、体液、排泄体内废物等功用,而且也可使皮肤表面保持酸性,防止细菌侵袭人体。《黄帝内经》记载“汗为心液”足见汗与人的生理、病理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最近,流行着一种新的保健方法——汗蒸,有人甚至说“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流汗也能养生吗?答案是肯定的。

众所周知,出汗是人调节体温的重要方式之一。正常人皮肤上的汗腺总数在200万至500万个之间,平均约为350万个。其密度为每平方厘米100至350个。汗毛孔分布以手心、足心、腋下等处最密,平均每平方厘米可达500个。颜面头部次之,躯干四肢最少,平均不到100个。嘴唇等个别处则无汗腺。

人的汗腺并非每个都能排汗的。能排汗的占2/3,称“能动汗腺”。专家告诉我们,能动汗腺在人三岁以内逐渐长成,常人约230万个。它们成为人体终生的忠实卫士之~。

据研究,把它们全部首尾相接,总长竞达到30公里,是人体又一座保健“长城”!汗腺有大、小之分。大汗腺医学上称顶浆分泌腺,分布于腋下、肛门、乳头、外耳等处。小汗腺医学上称外分泌腺,分布于全身表面。它又可分两种,一是起热反应的,诸如炎热、运动等出汗的情况;另一则是起冷反应的,诸如受到刺激,感到紧张或兴奋而出汗的,比如人们常说的“两手捏了一把冷汗”。

汗人人皆出,但量因人而异。出汗量与天气、环境、运动、心情等有关。盛夏酷暑,汗流浃背。数九严寒,也出少量,人难察觉,称之无感性蒸发排泄。据试验,在舒适和安静的条件下,成人曰均排泄水分的1/4即大约0.6公升是从汗腺排出体外的。大热天或大量运动、强体力劳动可出3公升左右的汗。它除调节体温外,也和尿液一样,担负着排除废物、调整体液的重要作用。

汗是一种稀淡的液体。其中98%是水,还有0.3~0.5%的氯化钠,另有少量的钾、硫、镁、氨、肌酐、乳酸、葡萄糖、氨基酸等。它能使皮肤表面保持弱酸性,可防御细菌侵袭,又略带咸酸味甚至臭味,令人生厌。对它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出汗,对保健是颇为有益的。

汗臭难闻。其实,汗本无臭味,只是滞留皮肤和衣服上,成分分解后又未及时清洁才有了臭味。若清洁后仍奇臭不止,必是顶浆分泌腺分泌过盛而引起的狐臭,应及时就诊才是。

汗本无色或略带黄。有色汗往往是某些疾病的特征。汗色呈淡蓝,是铜中毒职业病征兆,多见于采铜者。汗呈灰、紫、黑等色,也分别代表人体得了某种病或服食某种药剂后的反应,亦应求医问药。

汗多难当。出汗稍多一点,诸如胖子、运动后、大热天等,自不必担心,但汗过多,常兆示甲状腺机能亢进。盗汗过频,多见于肺病之人。猛出大汗,可能是心脏病突发之兆。汗多还是患脚气病人的大敌……汗少亦难。

大家知道,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人汗少甚至不出汗,预示病已较严重。皮肤干燥者常有汗少之忧,若汗毛孔关闭,剐有性命之虞。

出汗有益。据测试,每出汗1公升,可散发600千卡的热量。出汗的最佳时间是运动中出汗,可结实肌肉,松弛神经,健美皮肤。沐浴出汗也不错,但水温不可过高,且时间不超过10分钟。

—盛夏汗多,应及时补充水分。最好是喝些淡盐温开水。冷饮宜少进食。高档饮料无助于人,已为试验证实。就是饮水,也应忌一次猛喝,宜少量频饮。同时,要尽量保持身体清洁。冷水洗脸,温水洗身,热水洗脚,均为有益。吹电扇应适度,开空调不可温度过低。每天到室外活动活动,让身体出点汗,冲个澡,饮些茶水或淡盐水,可让我们健康地度过炎夏。

杨力教授答疑

问:中医里,通过察看出汗部位便可判断疾病,请问如何判断?

答:中医认为,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而当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时则会出现异常的出汗,所以,中医常常根据出汗的部位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1.头汗过多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药;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应注意清淡饮食。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实、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等表现,要及时诊治。此外,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

2.手足心多汗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如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3.心窝、胸口多汗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的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情。

动为健,静为康,动静结合才健康

先秦时期,在阴阳学说的指导下,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动与静的关系就是阳和阴的关系,只有很好地加以处理和调节,做到“阴平阳秘”,也才能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

《类经附翼·医易》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我国古代养生家们一直很重视动静适宜,主张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动为健,静为康,动以养形,静以养气,柔动生精,精中生气,气中生精,是相辅相成的。实践证明,能将动和静、劳和逸、紧张和松弛。这些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处理得当,协调有方,则有利于养生。

动与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对矛盾。自然界日夜、寒暑等的更迭,很自然地会使人认识到动与静要加以调节,很好结合,才能正常生活。最明显的就是白天劳动,夜晚安睡,这一现象并无什么特殊之处。

但是,当涉及到如何养生,也就是在养生之道的具体实施,如何处理动与静的关系时,意见就不统一了。有一种意见认为,要达到养生长寿,就要强调动,只有多动,身体才能健康,才能达到长寿的目的。汉代有名的医生华佗,对这一理论作了医学上的阐发,认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后汉书·华佗传》)。

此后,主张动以养生者,大有人在,并不断发展出各种不同的功法,以锻炼身体。

然而,也有另一种强调以静为主的养生学派。道家是这种养生学派的代表,其始祖老子的思想就极有代表性。老子的《道德经》就说过:“致虚极,守静笃。”另一位著名代表人物庄子也说:“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生之道也。”对此,明显接受道家思想的古代医经《黄帝内经》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唐代医家王冰训释说:∞晤淡虚无,静也。法道清静,精气内持,故其气从,邪不能为害。”也就是说,养生的要旨在一个“静”字,只要能做到虚极静笃,人体内的精气就能内持而不耗掼,这样外邪也就无从入侵,病安从来?那么,就养生学而言,究竟应当以静为宣呢,还是以动合适?

第一,静可以养神

神气清静,可致健康长寿。由于“神”有易动难静的特点,“神”常处于易动难静的状态,故情静养神就显得特别重要。老子认为“静为躁君”,主张“致虚极,宁静笃”。即要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内经》从医学角度提出了“恬淡虚无”的养生防病的思想。后世的很多养生家对“去欲”以养心神的认识,无论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深化和发展。三国的嵇康,唐代的孙思邈,明代万全等都有精辟的论述。清代的曹庭栋在总结前人静养思想的基础上,赋于“静神”新的内容。他说:“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曹氏对“静神”的解释使清静养神思想前进了一大步。“静神”实指精神专一,屏除杂念及神用不过。正常用心,能“思索生知”,对强神健脑会大有益处。但心动太过,精血俱耗,神气失养而不内守,则可引起脏腑和机体病变。静神养生的方法也是多方面的,如少私寡欲、调摄情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等。就以练静功而言,其健身机制却体现出“由动入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整体思想。带练静功有益于精神内守,而静神又是气功锻炼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动可以养形

形体的动静状态与精气神的生理功能状态有着密切关系,静而乏动则易导致精气郁滞、气血凝结,久即损寿。所以《寿世保元》说:“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损寿”。运动可促进精气流通,气血畅达,增强抗御病邪能力,提高生命力,故张子和强调“惟以血气流通为贵”。适当运动不仅能锻炼肌肉、四肢等形体组织,还可增强脾胃的健运功能,促进食物消化输布。动形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劳动、舞蹈、散步、导引、按踽(踽通跷,是按摩的一种方法,即用脚踩)等,以动形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通利九窍、防病健身。

从《内经》的“不妄作劳”,到孙思邈的“养性之道,常欲小劳”,都强调动静适度,从湖南马王堆出土竹简的导引图中的导引术,华佗的五禽戏,到后世的各种动功的特点,概括言之就是动中求静。动静适宜的原则,还突出了一个审时度势的辨证思想特点。从体力来说,俸力强的人可以适当多动,体力较差的人可以少动,皆不得疲劳过度。

从病情来说,病情较重,体质较弱的,可以静功为主,配合动功,随着体质的增强,可逐步增加动功。从时间上来看,早晨先静后动,以便有益于一天的工作;晚上宜先动后静,有利于入睡。总之,心神欲静,形体欲动,只有把形与神、动和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有益于强身防病。

杨力教授答疑

问:听说有一种叫臂跑的专门用于老年人锻炼的健身法,请问臂跑如何做?

答:一般人简单地理解臂跑,以为就是甩甩臂而已,其实臂跑也有一些基本动作:

1.单车手:仰卧,手臂向上伸直,用手模拟脚蹬车一样的动作,做1~2分钟。

2.飞翔:站立,两臂向身体两侧平伸,慢慢扇动手臂,进行鸟拍翅膀似的动作,做1~2分钟。

举手投足亦养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已经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队伍的大军中。其实,有目的的健身固然重要,举手投足同样能够得到丰厚的健康回报,站、立、行、走如果运用得当,照样收获多多。

一提到运动养生,人们往往会想到长跑、打拳、舞剑。其实,即使足不出户,在家也能通过举手投足来进行养生。一天之中,任你安排时间进行,更可以化整为零、见缝插针地做运动,动手脚。久而久之,可以达到平衡阴阳、调节气血、祛病健身的目的。

梳头每天梳头2~3次,每次3~5分钟,只要持之以恒,就可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

叩齿每天三餐前,保持全身放松,日唇轻闭,然后上下齿有节律地轻轻相叩,每次叩4~8下,可使牙齿坚固,预防牙病的发生。

抓背部抓背部,尤其要抓脊柱。这里是中医所称“督脉”经循行区,有许多穴位。由于抓背的上下左右运动,能触及多个穴位,并促使脊神经血液循环加速,有利于细胞的新陈代谢。

搓脚心每天晚上洗脚后,上床之前搓脚心20介钟,对健足、健身十分有益。这是因为足底涌泉穴有改善人体体质、提高免疫力的功能。

打哈欠疲劳或室温过高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增多,此时若打个哈欠,可使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加,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

杨力教授答疑

问:请问有没有适合老年人做的用于降压的健身操?

答:以下健身操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1.两手五指分开,虚握拳状,用指甲尖由前额向后推至脑后,用手掌面贴住头皮,慢慢往下,然后顺着颈动脉轻轻往下、往前按摩至喉结处,最后两手合拢。

2.右手放在左耳根后,然后用大鱼际从耳根往下轻轻按摩,经颈动脉到左胸锁关节处。完后,换成左手放在右耳根后,然后用大鱼际从耳根往下轻轻按摩,经颈动脉到右胸锁关节处。而后结束。

3.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放松,两膝微曲,使自己的身体完全处于放松状态,然后抖动全身。

“高抬贵腿”利健康

中医认为,经常高抬腿可以促进腿部血液的循环,有利于缓解身体的疲劳感。同时,高抬腿还可以避免腹部脂肪的堆积,因此可以预防肥胖。

在办公室,有些人喜欢“高抬贵腿”,就是把两条腿高高的搁在桌子上。高抬贵腿的人给人一副颐指气使的的样子,让人看起来相当有气。当然,高抬腿的行为非常不雅,但是,它却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利。

只听说过高抬贵手,没想到这“高抬贵腿”还是有效的健身之道。据报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年过古稀,但看上去比她的实际年龄年轻的多,其奥妙所在,就是她掌握了“高抬贵腿”的健身之道,每天抽出几分钟,愉快地把双腿高高架起,喝上一杯茶,借以松弛全身。近年来,国外医学专家也指出,只要每天高拾下肢,就会使全身,尤其是腿部、心脏、头部大受益处。

专家们研究指出,当人长期站立时,下肢静脉所承受的压力明显升高,血液容易在腿部淤滞,使得血管管腔扩张。经常抬高双腿可以起到加速血液回流、减轻静脉内压的双重作用,能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的发生。

其次,当一个人的双腿翘起,高于心脏之后,脚和腿部的血液产生回流,减轻大脑耗氧量,大小腿得到放松,同时有利于心肺的保健。

抬高双腿做法简单,在室内或室外都可做。在室内时,可半卧或平卧在床上,将双腿抬高,放在高过心脏位置的床头或椅背上即可;若在室外,可把双腿轮换高架在墙头或栏杆上。每日做2~3次,每次约10分钟,长期坚持,会使全身受益。

杨力教授答疑

问:请问如何消除腹部赘肉?

答:以下方法若能长期坚持,就可以有效消除腹部赘肉:

1.腹肌运动

仰面平躺,保证腰部舒适,膝盖弯屈,上半身用力抬起。如果你暂时抬不起,也可以用手抓住腿,这样会省力一些,做10次。

2.背肌运动

脸朝下俯卧,膝盖向上弯曲,双手抓住双脚,用力抬起上半身,使身体成弓状,也做10次,这种运动对胸健美也有效果。

3.扭腹运动

仰面平躺,右腿平屈。左腿置于右腿之上,左右扭动上半身,然后左右腿交换位置。该运动可以使腰腹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每天洗澡之前做扭腹运动,两个星期以内腰围减少2厘米。

4.仰卧起坐

身体仰面平坦,膝盖弯曲,双手置于脑后,用力抬起上半身,如果完全抬起来上半身暂时有困难,抬起到能看见肚脐眼就可以了。这种运动也有助于收紧下垂的腹部。

常打太极拳,益寿又延年

太极拳运动自始至终总处在阴阳、营卫、虚实的变化之中,这是太极拳能治病强身的中医理论依据,故打拳过程中会有麻胀流水感和腹呜得气感,使全身里外都达到活血化淤、经络畅通、治病强身的目的。

人们不断与侵害肌体的疾患斗争着,羟常在抗病中生活着,从而积累了大量的养生知识和祛病方法,我国的太极拳就是其中的一种。

《黄帝内经》中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犷醉以入房,以欲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讲的全是预防疾病,保持健康,正威则邪不侵,体壮则疾病不生的道理。太极拳运动便是这些道理的切实体现。

太极拳动作轻柔,缓慢,架式平稳,很适合于老年人和体弱者锻炼。从医学角度讲,太极拳运动符合生理规律,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能加强心血管、消化和呼吸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具有较好的健身强体、防病抗老价值。

为什么太极拳能使人延年益寿呢?因为练太极拳时要求思想高度集中,用意识引导动作,这就调节了大脑的生理功能,使大脑皮层活动强度、灵活性、均衡性增高,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的敏感性及调节功能也相应增强,从而使各组织器官能更好地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和防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病抗衰的作用。

经常打太极拳,能使心肌缩舒力增加,心搏有力,血输出量增多.提高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得冠脉血供应充分,保证心脏及全身的血液供应。这样能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生,使各系统器官的功能相应地得到改善、加强。

打太极拳,很多动作、姿势要求气向下沉,即所谓“气沉丹田”,这是一种横膈式呼吸,它在医疗与保健上都有作用。胳肌与腹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腹压增高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房,相反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这样,呼吸运动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加强心肌的营养。此外,横膈的运动又可以给肝脏以有规律性的按摩作用,是消除肝脏淤血、改善肝脏功能的良好方法。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对预防心脏各种疾病及动脉硬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另外,练太极拳,能促进泌尿系统更好地排泄代谢物,使人体生命更加旺盛。太极拳运动时保持四肢关节及脊柱的灵活性、柔韧性,对增加肌肉的力量也有明显的作用。

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曾对五十到八十九岁的老年人进行了较详细的医学检查。其中三十二名是经常打太极拳的,五十六名是一般正常的老年人,不论在体格方面,还是在心血管系统机能、呼吸机能、骨骼系统及代谢功能等方面,经常打太极拳的都比一般的老人的状况好。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此外,从动作上来讲也是如此,练习太极拳时,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由于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这样可改善高级中枢神经的功效,达到健脑、明目的作用。

打太极拳还十分讲究呼吸,要求从自然呼吸到有意识逐渐加深,使动作与呼吸密切配合,即起吸落呼,退吸进呼,吸短呼长,吸轻呼重,这样,可以使头脑吸入更多的氧气,呼出废气,吐故纳新,精神焕发。

杨力教授提示

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加强了心、血管与呼吸的功能.能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所以,从医学的观点上来看,它是一种很好的保健体操与病人的医疗体操。

杨力教授答疑

问:有没有简单易做的按摩方法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答:当然有。每天温暖关元穴。关元穴是三阴脉、任脉之会,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分成5等份,肚脐下五分之三处,就是关元穴。具体按摩方法:两手掌搓热,然后相叠扣于关元穴,闭目反观,配合赤龙绞海、鼓漱、吞津,具有补肾健脑、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功效。如果两手温度不够,可以采用艾灸的方式。

闲庭信步,走出健康之路

人们常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百练不如一走”。散步通过四肢、躯干的协调动作,加上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人周身气血畅达,能给人轻松·喻快的感觉,可以减轻压力、缓解疲劳,饭后散步还可以帮助消化。

人体如同一台机器,使用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人过中年,身体的“零配件”总会出现一些小毛病,有时甚至是较大的故障。如何“维修”日益老化的机体、防治中老年常见病,是每个中老年人最关心的话题。

一场场冷暖交替中,季节早已慢慢从冬天走到春季。这是个适合养生的时令,阳气生发,万木争荣,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能在这个季节多注意一些养生之道,也许能让你在这一年都受益匪浅。比如说,清晨早起散散步,就是个既简单易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

散步,就是和缓地行走。通常人体经过一夜的睡眠,各方面的功能都处在压抑的状态下,通过散步,可使气血流通、精神振奋,较快地适应自然界春阳的生发,适应白天工作的需要,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在散步时,四肢自然摆动,全身关节筋骨都能得到适度的运动,从而使经络疏通,气血和畅,关节灵活。通过散步,还可加强肺的换气功能,使呼吸变得深沉,心肺功能得到锻炼、加强。散步还面锻炼心肌,促进血液循环。

散步还有很重要的一种作用,就是能促进消化腺的分泌,使胃肠道的蠕动加强,食欲增加。不然,早上一起来就吃饭,很多人,特别是老人、孩子经常会兴趣索然,食欲不佳。那就不如先让他们到室外散散步吧,在初春的盎然生机中呼吸几口新鲜空气,然后回家进食,饭量就能明显增加。

而对于体质较弱,有心脏病、高血压等不宜进行大运动量锻炼的中老年人来说,散步更是一种很不错的锻炼方法。

散步要穿着适宜,宽松舒适,可切勿穿得过于单薄而受春寒。散步更要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杨力教授答疑

问:请问饭后散步对减肥有效吗?

答: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饭后散步是一种好的习惯,对想要减肥的人来说,更应养成这种习惯。专家通过对一批坚持散步锻炼的学生的监测,发现饭后45分钟左右,以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散步20分钟,热量消耗得较快,这个时间散步有利于减肥。他们还发现,如能在饭后2~3小时再散步一次,时间大约20分钟,那么,减肥的效果会更明显。

养生延命五禽戏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

大家都知道,仿生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近几十年来才兴起的。它是一门边缘科学,介于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它把生物系统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机理,利用到诸如工程机械的设计,以改进和提高机械的功能和效率。

尽管作为一门科学,仿生学的历史还很短,但模仿生物体的各种自然优势,包括结构和机能,其思想萌芽却是十分悠久的。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工匠鲁班就曾用木料制成飞鸟,模仿飞鸟的飞翔。

真正想通过模仿其他生物体,以改进自身,并应用于养生学的是2000多年前的庄子,他在《庄子咳0意》就写道:“吹啕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己矣。”此导引之人,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这是庄子在探索古代大寿星彭祖之所以长寿的原因,其中的“熊经鸟申”,就是指模仿熊的直立、鸟的屈伸肢体的动作。可见古人早就把模仿动物的动作作为长寿养生的一种重要方法了。

真正明确提出模仿动物的动作,以求养生长寿的,则应当推后汉时期的名医华佗。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发挥,研究出了五禽戏。

五禽戏是以模仿动物动作和神态为主要内容的组合动功。“五”是一个约数,并非限于五种功式;“禽”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在此指特殊的运动方式。

可惜的是,有关“华佗五禽戏”的原始文字早已佚失,惟存一些零星的史籍记载。目前所能见到的较早载录“五禽戏”具体练法的文献,是南北朝时陶弘景所编撰的《养性延命录》。后世医家、养生家因师传之变异,或根据“五禽戏”基本原理不断发展变化,创编了数以百计的“五禽戏”套路。虽然各法动作互异,锻炼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精神则大同小异。五禽戏包括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养性延命录》所载“五禽戏”的具体练法为:

虎戏:自然站式,俯身,两手按地,用力使身躯前耸并配合吸气。当前耸至极后稍停,然后身躯后缩并呼气,如此三次。继而两手先左后右向前挪动,同时两脚向后退移,以极力拉伸腰身,接着抬头面朝天,再低头向前平视。最后,如虎行般以四肢前爬七步,后退七步。

鹿戏:接上四肢着地势,吸气,头颈向左转,双耳向右侧后视,当左转至极后稍停,呼气、头颈回转,当转至朝地时再吸气,并继续向右转,一如前法。如此左转三次,右转两次,最后回复如起势。然后,抬左腿向后挺伸,稍停后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后伸三次,右腿二次。

熊戏:仰卧式,两腿屈膝拱起,两脚离床面,两手抱膝下,头颈用力向上,使肩背离开床面,略停,先以左肩侧滚落床面,当左肩一触床面立即复头颈用力向上,肩离床面,略停后再以右肩侧滚落,复起。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后起身,两脚着床面成蹲式,两手分按同侧脚旁,接着如熊行走般,抬左脚和右手掌离床面。当左脚、右手掌回落后即抬起右脚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躯亦随之左右摆动,片刻而止。

猿戏:择一牢固横竿,略高于自身,站立手指可触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双手抓握横竿,使两脚悬空,作引体向上七次。接着先以左脚背勾住横竿、放下两手,头身随之向下倒悬,略停后换右脚如法勾竿倒悬,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

鸟戏:双立手,跷一足,伸两臂,扬眉用力各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趾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

事实上,这只是后世追记当时模仿动作的一家,其他还可以有不同的记载。

尽管史书记载华佗被曹操所残杀,而未能享尽其天年,但传记中还是说他“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表明他是长寿而且健康的。

华佗的弟子吴普也是一个有名的医家,他遵照华佗的教导,坚持锻炼,做五禽戏,直到90多岁时,仍然身体硬朗、齿牙完坚、耳聪目明。可见五禽戏确实有其积极的养生学意义。这种方法后来又有人不断加以继承、发扬。可以说,后代的八段锦、十六段锦、太极拳等一类养生锻炼方法,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杨力教授答疑

问:在中医里,降火指什么?怎么降?

答:降火是指治疗热盛火升的一种方法。“火”有虚火、实火的区别,故治疗亦有不同。

1.降虚火,指用滋阴降火的药物,以治疗阴虚火升的咽痛、咯血、颜面升火、虚烦易怒、眩晕失眠、舌红口燥、脉细数等症。常用药物如玄参、生地、丹皮等。

2.降实火,指用清泄降火等药物,以治疗肝火上升的目赤、头痛或胃火炽盛的齿痛、便秘等症。常用药物如龙胆草、黄芩、大黄、生石膏等。

古朴典雅八段锦

八段锦”在宋代就已有流传,是一种站式武术导引功法。此后衍生成多种流派,如岳飞八段锦、十二段锦、自摩八段锦、床功八段锦、坐势八段锦等,各有特长。

古人有许多健身方法,八段锦乃是常见的一种。因它共有八个主要动作,故谓之“八段锦”。用此法健身不需特殊的场地和设备,运动量可大可小,动作简单易学.很适合老年同志。

经常做八段锦,不仅能柔筋健骨、养气壮力,还可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功能,男女老幼皆可锻炼。现代研究也已证实,这套功法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机能和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脏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是一种较好的体育运动。

下面简介其动作要点:

第一段双手托天理三焦

预备姿势:立正,两臂自然下垂,眼看前方。动作:两臂慢慢自左右侧向上高举过头,十指交如翻掌,掌心向上,两足跟提起,离地一寸;两肘用力挺直,两掌用力上托,两足跟再尽量上提,维持这种姿势片刻;两手十指分开,两臂从左右两侧慢慢降下,两足跟仍提起;两足跟轻轻落地,还原到预备姿势。

要求:上撑动作要有“托天”之意,两手向上相交叉时吸气,翻拿上托时呼气;叉手下降至头顶时吸气,分手下垂还原时呼气。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

双腿成骑马蹲裆势,双臂平伸由左右侧分别前旋对(击)掌,随后右肘弯屈,右手握拳于胸前,左臂向左平伸,左手握拳,拇指直立向上,目视拇指尖端,双臂成拉弓状。然后两臂平伸,仍由左右侧分别前旋于胸前击掌,再左臂弯屈右臂向右侧平伸成拉弓状。如此反复10~15次。

要求:要模仿拉弓射箭的姿势,开弓时两手用力缓缓撑拉,回收时亦似撑着弓弦缓缓放松。以吸气配合开弓,以呼气配合收回。

第三段调理脾胃单举手

并步直立,两手屈肘抬至胸前,手心向下,左手内旋上举至头顶上方,手心向下,眼看上举之手;同时右手下按至右胯侧,手心向下,此谓“左举手”。然后,左手落下,右手抬起,双手平至胸前,冉右手上举至头顶上方,左手下按至左胯侧,做“右举手”。

要求:以呼气配合上举下按,以吸气配合两手平至胸前,如此反复数遍,回复至预备势。

第四段五劳七伤往后瞧

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慢慢向右转头,眼看后方,复原,成直立姿势;再慢慢向左转,眼看后方,复原。

要求:头部转动时,保持两足趾抓地,头微上顶,肢体正直不动。以呼气配合转头后瞧,以吸气配合转头复原,如此左右转动往后瞧,反复数遍。

第五段摇头摆尾去心火

双足平行站立比肩稍宽,成骑马蹲裆势,然后,头和上身向左前方倾斜,臀部向右后方坐;右腿前弓屈膝,左腿向左前方伸直;左臂伸直使左手指达左足尖部,右肘弯屈向右上方成拉弓状。然后变换方位,头和上身向右前倾斜,臀部向左后方坐,右腿向右前方伸直。伸展右臂使手指达右足尖部,左肘弯屈向左上方·

成拉弓状。如此反复,使臀左右摇摆,四肢左右伸屈各10~15次。

要求:摆摇之时,两足趾抓地,脚掌踏实,勿上下起伏。

第六段两手攀足固肾腰

上身后仰,同时两手手心自然贴身后移。上身再慢慢前屈弯腰,同时两手虎口张开朝下,手心贴大腿后侧随弯腰动作而下移至足跟(或移至本人所能达到的极限),抓握住保持片刻,再起身直立垂臂。要求:动作要缓慢,全身要放松,攀足时必须要直膝,以吸气配合后仰,以呼气配合前屈弯腰,反复数遍,回复至预备势。

第七段攒拳怒目增气力

两腿开立,屈膝成骑马势,两手握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右拳向前方缓缓用力击出,臂随而伸直,同时左拳用力紧握,左肘向后挺,两眼睁大,向前虎视。要求:练习时做到头、肩、臂、膝、脚平正,动作刚劲矫健。年老体弱者蹬跳不便,可用左脚向左横开一步成马步。

第八段背后七颠百病消

取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使肌肉放松,连续做提踵(脚后跟)运动,随即恢复原位。提踵运动数次,伎全身肌肉充分放松,呼吸平和。这是八段锦的最后整理运动。

要求:以吸气配合提脚跟,以呼气配合落脚跟,颠动身体,使全身放松,最后脚跟落地,直立垂臂收功。

杨力教授答疑

问:八段锦可以治疗哪类疾病?练习时有何注意事项?

答:八段锦对调节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有显著功效。各段功法对不同的疾病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第1段对心肺疾患、消化系统疾患、妇科疾病以及腰背痛、颈椎病、扁平足均有防治作用。

第2段主要对心肺疾患有防治作用,同时还使胸胁部和肩部的骨骼肌得到锻炼。

第3段能增强消化功能,尤其对胃肠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第4段能防治颈椎病、高血压、眼病等。

第5段治疗“虚火上炎”之证,同时对颈椎及腰椎关节进行锻炼。

第6段能疏通带脉及督脉,并能强腰壮肾,醒脑明目。

第7段能增强肺气,同时可使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兴奋,有利于气血运行,并有强壮筋骨、肌肉的作用。

第8段能够调理任督二脉,对各段椎骨的疾病及各脏腑的疾病均有防治作用。

练此功宜柔、宜缓,呼吸保持柔细匀长。练功的遍数及用力强度依体质强弱适当调节。

强身健体易筋经

所谓易筋经,易表示改变,筋泛指肌肉、筋骨,经意为方法。因此易筋经是一种改变肌肉、筋骨质量的特殊锻炼方法。

相传,易筋经是达摩老祖所创。当初,只为缓解坐禅修炼的困倦和疲劳,故动作多以伸腰踢腿等动作为主。后来逐渐流传开来,成为历代中医养生书中记载较多的民间健身术之一。

练习易筋经,可使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结合,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就能使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练功时要注意松箭结合,柔刚相济,身体自然放松,动随意行,意随气行,、不要紧张、僵硬。下面介绍一套易筋经的锻炼方法:

1.韦参献杵第一式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2.韦参献杵第二式

接上节姿势,以足趾抓地,同时两手翻掌,掌心向下,足跟微微提,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左右分开,两臂成侧平举,掌心向下。

3.韦参献杵第三式

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

4.摘星换斗式

两脚开立,两臂侧平举,右手缓缓上举伸直,覆掌,五指并紧,指尖向内;抬头向右上方望右手掌心,左手同时放下,并反手以手背贴于腰部,在此姿势下坚持片刻,作3~5次呼吸;再左手上举伸直,覆掌,五指并紧,指尖向内,抬头向左上方望左手掌心,右手同时用力放下,并反手以手背贴于腰部,在此姿势下作3~5次呼吸。

5.倒拽九牛尾式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次。

6.击爪亮翅式

左腿蹬力,提左脚落于右脚内侧成立正姿式;同时双拳回收于腰际,拳心朝上,继而鼻吸气,挺身,怒目,双拳变立掌,向体前推出,掌心朝前,掌根尽力外挺;然鼻呼气,双掌再变握拳,从原路回收子腰际,拳心向上;再鼻吸气,双拳变五掌前推,如此反复七次。

7.九鬼拔马刀式

脚尖相连,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届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次。

8.三盘落地式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9.青龙探爪式

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次。

10.卧虎扑食式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11.打躬式

两腿开立,与肩同宽,两手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敲小脑后部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起;呼气时俯身弯腰,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

12.掉尾式

顺呼吸,挺膝,十趾尖着地,两手下落,微屈,两掌相附,手心拒地;同时瞪目视鼻准,昂头,塌腰垂脊,凝神益志,意存丹田。式定后脚跟落地,再掀起,3次后即伸膀挺尉1次;用脚跟顿地21次,伸膀7次;然后起立,成立正姿式。

杨力教授答疑

问:练习易筋经有什么注意事项?

答:练习易筋经需注意以下事项:

1.头晕或高血压患者不宜练“打躬式”,如要练,必须注意尺度。

2.练功期间要保持心情舒畅。练功前半小时应停止较剧烈的活动。

3.练功地宜选在空气新鲜处。练功中避免风吹,功后不能立即进行冷水浴。

4.练功时不能紧腰束胸,应衣着松适。练功期间应适当增加营养。

5.练功时不能过饥或过饱,练功前须排除大小便。练功期间应节制性生活。

6.练功中如出现明显的头晕、气闷、恶心等症状,应立即收功,待查明原因和排除后再继续练。

7.练功期间如患病,应停功,待康复后再练,妇女经期可不停功,如经量大时应减小运动量。

8.收功应缓慢进行,并对身体进行一些适当的按摩。收功后不能立即干重活。9.早晚练功效果最佳。

金鸡独立,万病离去

在中医里,有各种各样奇妙的治病健身方法。其中,作为武术招式之一的金鸡独立便是一种简单易做的健身防病法。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患病,是阴阳失调、不平衡所致。然而,这个概念过于笼统,具体来说就是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出了问题。

有些人患的是肢体病,似乎也应归于五脏六腑与四肢百骸之间的不和谐所产生。有没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直接来调节身体的平衡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出乎意料的简单易行,那就是金鸡独立健身法。

只需将两眼微闭,两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任意抬起一只脚,试试能站立几分钟。注意,关键是不能将眼睛睁开。这样你调节自己的平衡就不是靠双眼和参照物之间的协调,而是通过调动大脑神经来对身体各个嚣官的平衡进行调节。

人的脚上有6条重要的经络通过,通过脚的调节,虚弱的经络就会感到酸痛,同时得到了锻炼,经络对应的脏腑和它循行的部位也就相应得到了调节。

这种方法可以使意念集中,将人体的气血引向足底,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颈腰椎病等诸多疑难病都有一定效果,还可以治疗小脑萎缩,并可预防美尼尔、痛风等许多病症。因为是治本的方法,所以可以迅速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对于足寒症更是效果奇佳。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就可以取得良好的保健效果。

睡前练习可以静心,有助于睡眠,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但血压低的人不适宜练习此法。

金鸡独立的妙处在于:如果不放松根本就站不稳,随着站稳的技巧被渐渐掌握,无意之中,心性就变得清净专一,久而成习,一个人平时的心境也会慢慢变得空明淡定。

杨力教授答疑

问:春夏秋冬养生各有什么不同?

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古代养生学家对季节养生的高度概括。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自然界的四季境况是不相同的,因此,养生的内容和重点也应有所不同。诸如春要防“风”,夏宜避“暑”,秋应除“燥”,冬重御“寒”,等等。人们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季节养生,才能取得祛病延年的效果。

简单易行十禽戏

作为儿女,都希望父母能长命百岁、乐享盛世。其实,只要让老人们练习简单易行的十禽戏,就能让他们轻松健康长寿。所谓十禽戏,就是参照十种动物的动作,以锻炼头、颈、腰、背、腿及全身,进而达到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目的的一种养生操。十禽戏既可以在室内、公园单独练,也可与家人、同事一起练习。

十禽戏的具体功法为:

小狗摇头:自然站立,调息后运气于头颈,两手伸开,学小狗摇摆头颈20次,然后左右旋转各10次。此法练颈椎,可改善头脑血液循环,健脑明目,防治颈椎病、舾动脉硬化。

仙鹤展翅:自然站立,伸开两臂,学仙鹤展翅飞翔并配合做大呼吸20次,注意此戏要以胸式呼吸为主,尽量扩张胸廓。此法可滋补心肺,健美胸廓,防治冠心病、气管炎、肺结核。

小鹿奔跑:调息后,运气于四肢,学小鹿奔跑至出汗为止。此法练肝胆及四肢,可轻身健体,对防治冠心病、高血压、肝胆病效果显著。

花猫扭腰:两手叉腰,调息后,运气于腰,然后学花猫扭腰向前走5步,转身再走5步,重复三次。此法练腰椎及肾脏,可强腰健肾,减肥瘦身,防治腰椎病、肾病。

猴子探花:调息后,运气于目,左右手交替伸举于额头上做一个遮阳动作,左右腿交替弯曲于后,然后头颈左右摆动10次,同时眼睛也左右作探视状10次。此法练眼睛,健脑明目,可防治眼睛疲劳、颈椎病、脑动脉硬化。

老虎扑食:下蹲、四肢弯曲,深吸一口气,让气沉丹田3秒钟,然后猛吸一口气,向前方跃起做扑食状,并发出“嗨”声,反复练6次。此法滋养肺肾,可强腰膝,健壮身体,防治高血压、冠心病。

大熊蹲走:深吸气,运气沉于丹田,然后将气运于腰膝,学大熊蹲走,转1圈。此法练腰膝,强腰健膝,可防治腰椎病、膝病、肾病等。

青蛙跳跃:下蹲,气运于腹,做腹式呼吸3次,两手向前伸,学青蛙蹦跳5~9次。此法练腹部及盆腔脏器,可细腰瘦腹,畅通气血,防治妇科病及脾胃病。

燕子轻飞:伸开双臂,做深呼吸3次,然后学燕子,身体做原地旋转,顺逆时针各5次,重复3次。此法练肩关节及心肺,可健体轻身。

乌龟缩头:双手自然下垂,做深呼吸3次后,学乌龟伸缩头颈10次。若条件许可,可在草地、沙地或家中地毯上肥行20次,收功。此法练头颈及腰腹,可锻炼心肺腹肾,防治脾胃病及肾病。

杨力教授答疑

问:请问丹田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答:通常而言,丹田位于脐下3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