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蒙台梭利教育羊皮卷
33321100000094

第94章 4儿童的占有欲与破坏欲

对于儿童来说,父母可能会等待其心理各个部分的成型。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一过程并不是教育的结果,而是自然规律支配的结果。这是一项儿童自己在无意识状态进行的创造工作,而不是教育工作。此外,另一个显著变化更能说明这一点,即受到某种阻碍,没有得到完全发展的儿童,在经过努力之后,逐步可以走向正常,并且他们消失了的性格特点又会重新显现出来。儿童的占有心理便是典型一例。

一个正常的儿童可以自由地选择他所喜欢的事情,这就导致了他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本身,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事物所包含的知识上。因此,他的占有欲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我们会很奇怪地发现:一旦儿童得到他们渴望得到的东西之后,就会丢掉或打坏这些东西,似乎儿童的占有欲和破坏欲是相伴而生的一样,但是既然没有东西能够永远引起人们的兴趣,儿童的这种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以手表为例,手表是用来为我们指示时间的,这是它的价值所在。但对于甚至不知道时间意味着什么的儿童来说,在他拿到手表时就很可能把它摔坏。大一点的孩子可能知道手表是做什么的。拿到手表之后,他可能会努力想知道手表是如何做的。他会很小心地把手表打开,看一看齿轮和指针是如何工作的。但这也同时说明,他对手表本身已经不再有任何兴趣了。他的兴趣已经集中在了手表的工作原理上。儿童需要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对物体的深入了解。

努力了解物体的工作方式是占有心理的第二种类型:这可以有许多种表现形式。儿童摘花就是为了摘到之后把花扔掉或弄碎。在这种情况下,占有欲与破坏欲是同时存在的。但如果儿童对花已经很了解,知道花的每一部分是什么样的,他就不会摘花,也不会去弄坏它。他只会对花进行仔细研究。他的兴趣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性,他想占有的是知识。同样,儿童可能会为了得到蝴蝶而把蝴蝶弄死,但如果他的兴趣集中在昆虫或昆虫在自然界的角色上,他就会对蝴蝶进行仔细的观察,而不是抓住它或弄死它。这种对知识的占有欲集中表现为儿童被周围环境中的事物所深深吸引。我们可能会说,孩子们“深深地爱上了周围的环境”。这种对周围环境的热爱使儿童非常小心、仔细地做每一件事情。

如果这种占有的热情是为了获取知识,那么它就会达到更高的层次,引领儿童打开知识的大门。同样,好奇心也会激发科学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动力。一旦儿童对某件事物有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就会发展到其他事物上。

历史上所有有成就的人都有追求美好的本性。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理解生命,进而保护和发展生命,最后通过他们的智慧对生命提供帮助。我们不能通过说教来防止孩子弄坏东西。如果一个孩子要得到一件东西只是为了不让别人得到,我们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说教。但我们说教的有效性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不久之后他们还会重来。只有工作和集中精神的研究和探索,才能为儿童带来知识和爱,才能把潜藏于儿童内心深处的美好东西挖掘出来。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物理学、植物学,也不是人类的手工作品,重要的是人类的意志和精神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儿童是人类精神的创造者,儿童在自由发展过程中如果遇到了成人的阻挠,产生了障碍,就会严重束缚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