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概论
33396900000017

第17章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内容(3)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需要每个公民凭借正气和勇敢精神,同犯罪分子,同一切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做斗争,只有这样,才能惩治邪恶,弘扬正气,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生活,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所以,对中小学生进行见义勇为教育是有现实意义的。

见义勇为教育具体内容: 1教育学生掌握见义勇为的警句名言。如:“见义不为,无勇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使学生认识到,在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继承和发扬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应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时代特征。就是在凶残的敌人和艰难险阻面前要毫不畏惧和胆怯,为了人民的利益要敢于与坏人坏事作斗争。

2教育学生培养勇敢精神,不但需要克服怯懦,而且要注意把勇敢同鲁莽、蛮干区别开来。古人告诫:“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留侯论》)“勇不作敌”(《左传》):“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荀子》)古人把勇与仁义联系起来,提倡义勇结合。在今天,就是要与国家、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因此,打斗、逞能、轻生的行为并不是勇敢。义是标准,包含着是非判断。那种讲哥们义气,结帮成伙,无视法律,恃强凌弱,横行霸道,这不是见义勇为,而是“江湖义气”,是完全错误的。那种出于虚荣心、好奇心的血气之勇,一害自己,二害他人,应当反对。

3教育学生智勇结合,大智大勇,智勇双全。对学生见义勇为教育一定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实际,教育学生学会以智取胜。不要匹夫之勇,不要明知自己不会水,还要下水救人。明知自己弱小,还要以身救火,作那些无为的牺牲。

(十)整洁健身教育

整洁健身,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人类生存繁衍、发展完善的一条宝贵经验。整洁健身,关系着一个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一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整洁健身就是通过整理清洁、讲究卫生,保养身心、强健体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仅注重整洁健身的实践,并且总结出了许多精辟的整洁健身的警句和健身方法。如《朱事家训》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祖逖的“闻鸡起舞”;孔子的“三戒”、“食居慎节”,等等,还如岳飞从小酷爱习文练武,舞枪弄棒,使他练就了强健的体魄,成为抗金名将。还如乾隆皇帝“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使他8旬不衰,精神矍铄,夺得历代皇帝长寿之冠。药王孙思邈乐观豁达,心底无私,讲究清洁卫生,注重健身之道,使其成为我国古代少有的百岁寿星。类似此例,不胜枚举。

古往今来,整洁健身已成为中华民族素质提高的传家宝。毛主席一向注重整洁健身,主张到大自然中锻炼身体,70岁高龄还畅游长江,“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毛主席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使中国人真正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中,对中小学生进行整洁健身教育,不仅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崇尚气节,自强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计。

进行整洁健身教育的具体内容有: 1教育学生懂得整洁健身的道德意义。使其明白整洁健身,不仅关系到个人自身健康,而且关系到人类发展完善、关系到民族素质高低、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的社会道德问题。从而树立为国家、为民族整洁健身的意识。并有科学可行的整洁健身规划,使之持之以恒。

2教育学生懂得怎样整洁健身,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内外各项体育锻炼活动。并培养一二项体育爱好。教育学生自觉坚持做眼保健操,注意学习卫生,保护好视力和体力。

教育学生要自觉参加校内外的劳动。树立保护意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加植树造林和净化、美化、绿化校园的活动。

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讲究清洁卫生,常换衬衣,常晒被褥,勤剪指甲,勤洗澡,饭前便后知洗手。注意口腔卫生,经常刷牙。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污物、垃圾。

教育学生知道喝酒、吸烟的危害,自觉地做到不吸烟、不喝酒。

教育学生懂得心理卫生和生理卫生的知识。遇到困难、挫折不低头,不气馁。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精神涣发的勇于战胜困难的青春活力。

(十一)求索攻坚教育

求索攻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

求索攻坚,就是对任何事物都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锐意进取,勇于探索,攀登高峰。

古往今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杰出人物求索攻坚,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个光辉典范。如古代的扁鹊、蔡伦、张衡、祖冲之、黄道婆、李时珍、徐霞客;现代的李四光、高士其、林巧稚、华罗庚,等等。他们中有的人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领先世界1700多年;有的人求到了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数,领先于世界1100多年;有的人为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说而跋山涉水,吃尽辛苦考察了大半个中国;有的人为解除人民痛苦,挽救人民的生命而潜心研究细菌,甚至不惜自己吞食细菌来体验种种反应。

中国的近代革命史,实质也是一部求索攻坚的历史。面对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旧中国,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革命前辈苦苦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

中华民族求索攻坚的开拓创新精神代代相传。正是靠这种精神,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过去。也是靠这种精神,建设起了兴旺发达的社会主义今天,我们还要靠这种精神,去开创更加辉煌的共产主义明天。所以,对中小学生仍需进行求索攻坚教育。其具体内容包括:1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树立远大革命理想,增强对事业的道德责任感和成就感。道德责任感,成就感是求索攻坚的动力。在求索攻坚教育中首先要解决学生世界观、解决好为谁求索攻坚的根本问题。有了正确的人生目的、在求索中就能“以苦为乐”,“愈挫愈勇”,最后攀登到光辉的顶点。

2培养学生勇敢精神。勇敢是成功和胜利的前提,是战胜一切艰险的基本品德。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干一番事业,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阻力,甚至危险。只有无所畏惧,坚韧不拔,才能获得成功。成功是属于那些在逆境中产生勇气的人。屈原遭到革职放逐后,写出爱国诗篇《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出《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著成《兵法》;司马迁遭受腐刑后,在监狱里完成了52万字的历史巨著《史记》。所以,应培养学生具备无所畏惧,坚韧不拔的道德毅志的品格。

3培养学生吃苦精神。叶剑英写给科学工作者的一首诗说:“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应使学生懂得要想做成某件事情,或者要想取得事业成功,没有苦战勇进的精神是办不到的。

城市少年儿童在道德方面的突出缺陷是懒惰、懦弱,缺乏勇于吃苦耐劳的美德。这些学生遇到挫折,往往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退缩、自卑、自暴自弃。可见,好的条件和好的环境中长大的青少年更需要自我锻练,更需要有意识地自设逆境,自闯逆境,磨炼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21世纪历史赋予的重任。

(十二)勤劳节俭教育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最突出的传统美德。

勤劳节俭,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早期的经典《周易》中,就有这样思想的总结,即“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孔子也认为“礼,与其奢也宁俭”、“奢则不孙”、“君子惠而不费。”从传说中的尧、舜、禹起,各个历史时代的广大人民群众,乃至封建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无不以勤俭为做人的美德、持家的要诀、治国的法宝,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

对中小学生进行勤劳节俭教育,具体内容包括:1教育学生懂得勤劳节俭的意义。通过历史故事讲解,使学生懂得以下道理;(1)懂得“成由节俭,败由奢”是治国安邦的大道。春秋战国时期,齐桓、晋文、秦穆等都极力提倡俭朴而摒弃奢华,从而达到了富国强兵、称雄列国的目的。西汉文帝躬修节俭,思安百姓,选贤治国,大度安邦,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使当时出现了社会安定、人给家足的繁荣景象,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之一“文景之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等开国明君,也都以勤俭治国,而使国富民强,社会繁荣的。(2)懂得“克勤克俭,开源节流”是治家之法宝。“一夫不耕,或为之饥,一妇不织,或为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节,则物力必屈。”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家庭也如此。即一方面要辛勤劳作,创造财富;一方面要节衣缩食,减少开支,以丰补歉,这样才能使家庭富裕。(3)懂得“勤以立志,俭可养德”是做人之美德。俭是德的全面体现,是道德的根本;侈是万恶之首,也是万恶之源。只有倡俭尚廉,鄙弃奢侈,才能克己奉公,为人景仰。东汉扬震,安贫乐道,身无余财,给子孙留下的遗产是“清白”。宋代名臣包拯,以刚正廉直,不畏权贵著称,他训诫子孙“任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意,非吾子孙也。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无论居朝在野,不管士农工商,其勤劳节俭美德,万古流芳。

2教育学生继承勤劳节俭传统美德,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优良传统。毛泽东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优良传统的继承者和代表者。早在中学时的读书笔记就写下“惟安贫者能成事。故曰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的名言。建国后,毛泽东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国家还穷,不能开浪费的头”。“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吃世界,而为了改造世界,这才是人。人跟其他动物就有这个区别。“毛泽东身为国家主席,只有几套遇到大事才穿的灰色中山装,一件毛巾睡衣从50年代一直穿到去世。周总理一生简朴,身居高位,从不讲排场,摆阔气,给人们留下了朴素而伟大的革命领袖形象。要以这些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教育学生发扬革命年代的“延安精神”、“井岗山精神”及建设年代的“雷锋精神”、“好八连精神”,使无产阶级光荣革命传统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