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革命热血卷(1929-1936)
33432400000067

第67章 “西安事变”(5)

******同志首先向张、杨详细说明我党对事变的态度,明确肯定了他们的爱国行动,并分析了事变有两种可能的前途。他强调应当竭力避免内战,争取和平解决,从而实现全国抗战的前途。对于******本人,******同志表示,只要他决定放弃反共内战的政策,赞成联合抗日,就可以释放他。

对于我党的和平解决的方针,张学良毫无迟疑地表示赞同。但杨虎城对于释蒋一点,却甚为犹豫,唯恐******迟早要对他进行报复。应当说,对******这个阴险狠毒的法西斯头子,杨虎城有这种疑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了保证和平解决事变,******同志耐心地对杨虎城做了说服工作。一方面指出,******做为英、美派势力的代表,确有在一定程度上赞同抗日的客观可能性,能够迫使他改变内战政策,参加抗日,当然比杀了他而同南京国民党打一场大规模的内战要于国家、于民族有利得多。另一方面,也分析了******能否实行报复,这不单取决于蒋个人。只要西北三方面坚持团结,并进而团结全国人民和一切地方实力派,自己的力量强大了,******就无法实行报复。况且,******现处在我们掌握之中,如无把握,我们也不可能轻易放他走。******同志出以国家民族大义的崇高精神和析理入微的恳切言辞,终于说服了杨虎城,赞成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

******同志还同张、杨商拟订了关于和平解决的条件;讨论了对付“讨伐派”进攻的联合军事部署问题并决定转知南京方面,西安愿负责******的安全,但如果南京方面进攻西安,则蒋的安全就绝无保证。

端纳得悉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后,即飞回南京,向宋美龄、宋子文、孑L祥熙等作了汇报。12月20日,宋子文与端纳同飞西安,进一步探悉情况后又飞回南京。22日,南京方面便正式派出宋子文、宋美龄等为代表到西安谈判解决事变问题。

谈判开始前,******、叶剑英等同志,利用一切机会,广泛接触有关人士,反复说明我党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在谈判中,******同志坚定地贯彻了我党的正确方针,既表明了我党坚决反对国民党反共内战政策的原则立场,也充分表现了我党为寻求和平解决以利于全国抗日的诚意。这是谈判顺利进展的主导因素。在南京方面,由于宋子文、宋美龄等营救******心切,背后又有英、美对于和平解决的督促,在谈判中,也不敢横生枝节,制造障碍。

经过两天的谈判,于12月24日达成了协议。当晚,******同志见了******,大义凛然地指出他违背孙中山的遗嘱,进行10年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给国家民族造成严重危害;同时说明在民族危机的严重关头,我党顾全大局,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原则立场敦促他切实改变反共内战政策,承认并履行已经达成的协议。******不得不答应履行这些协议,其主要内容有:(1)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2)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3)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4)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5)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6)其他具体的救国办法。

由于******知道他的人身安全有了保证,便重新摆起“委员长”的臭架子。他声称,不能在协议上签字,而以“人格”担保履行上述协议。

在释蒋问题上,宋子文提出,只要******下了撤兵的手令,即可回南京。******同志等坚持必须先撤兵,释放爱国领袖,然后才能释放******。

在谈判进行当中,张、杨的“设计委员会”在如何处理事变的问题上辩论不休。而当和平解决的方针大体已定之后,他们又围绕着在什么条件下可以释蒋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张学良对此颇为不安。12月24日,他亲自召集会议,劝人们不要要求什么先决条件或保证。当天晚上。高崇民写信给张,表示不同意张的意见,指出在没有任何保证的情况下,放走******是危险的。在这同时,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一些高级将领,联名写信直送宋子文。提出,已经达成的协议必须有人签字,“中央军”必须先撤出潼关,然后才能释蒋。否则,虽然张、杨两将军答应,我们也誓死反对,口气相当强硬。宋子文见信后,慌忙去见宋美龄、******。蒋又吓坏了,立即要宋子文去找张学良商量办法,还要他亲自去找杨虎城求情,要求无论如何尽早放他回南京。

张学良认为事态严重,唯恐日久生变,决心尽快放蒋回南京。25日下午,他既没有同******同志商量,也没有告诉自己的部下,竟与杨虎城秘密送蒋去飞机场。当时飞机场上有很多人在等候欢迎傅作义的代表,******误以为是张、杨部下赶来机场,阻止他起飞。他心慌意乱,又结结巴巴地向杨虎城重申了履行协议的保证。

张学良更错误地决定亲送******回南京。杨虎城不同意,再三追问。如果他回不了西安,怎么办?张学良竟以将东北军交由杨虎城指挥的慷慨言辞,使杨无法再开口谏诤。

张、杨送蒋去机场后,孙铭久得到卫士的报告,赶忙去找******同志。这一突然的情况,使******同志也不禁吃了一惊。他们当好乘车去追赶,但赶到机场时,飞机已起飞了。******飞到洛阳,即迫使张学良下手令,要杨虎城释放蒋的全部将领。随即炮制了一篇所谓的《对张杨的训词》,其内容含含糊糊,曲曲折折,暴露了流氓成性的******阴险而又狡猾的一面。为了揭露******的反动伎俩,再一次敦促地履行协议,毛主席代表党中央发表了《关于******声明的声明》。其中宣布了******在西安已经答应实行的六项条件,指出,******是因为保证实行六项条件才恢复自由的。“蒋氏如欲在抗日问题上徘徊,推迟其诺言的实践,则全国人民的革命浪潮势将席卷蒋氏以去。”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了。但由于张学良个人的错误行动,却造成了一些恶果。第一是******对他采取终身监禁。第二是东北军的瓦解。张学良被监押后,东北军内部立即陷于混乱。青年派主张,如果******不放张学良回西安,就坚决同******拼。王以哲等老派人物,则主张和平解决。按我党的意见,对******,主要看他是否履行抗日条件,而不应以对张学良个人的处置为中心。老派人物接受了我党的意见。但这时张慕陶跑到西安来,从事挑拨破坏。他煽动十七路军中的一些人,并结合一心想争回张学良的东北军青年派,坚决反对和平解决,把主张和平解决的人都视为只想个人升官发财,不是为了东北军的整体,不是为了张学良。因为在东北军中,张学良长期培养了以他自己为中心的思想,所以青年派的这些论调,是颇有市场的。这时******也加紧对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实行分化瓦解的政策。结果弄得东北军内部乱成一片。1937年2月,青年派把王以哲杀了。后来老派又把站在青年派一边的高福源杀了,同时还杀了参加杀王以哲的人,作为报复。这样,东北军自相残杀起来了。我们党当时曾经向他们表示:尽管我们主张和平解决,但如果******打来了,我们还是支持你们的。可是由于群龙无首,东北军始终定不了方针。还在他们犹豫不决、两派互相争斗时,******就把军队开进了潼关。于是,又对东北军、十七路提出两种方案:甲案是把西安让给******的中央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撤到陕西西部和甘肃一带。乙案是把西安让出,行辕主任由顾祝同来当,东北调安徽,十七路军仍留陕西西部。由于东北军内部分歧,没有选择甲案,被调出了陕西。张学良的错误行动造成了东北军的悲剧,而这也就削弱了西北地区的抗日力量,给抗日事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张学良的错误行动并不足以抹杀他做为事变发动者所起的进步作用,更不能减低西安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由于我党中央的正确方针和******同志的卓越工作,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迫使******不得不暂时放弃反共内战的政策,从而使全国逐步走上团结抗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