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文艺美学
33488100000017

第17章 文艺美学世界的解释学构造(5)

审美体验存在着多重维度,那种单维的体验,无法把握存在问题与审美问题的复杂性,而这种多维的体验,事实上,根源于文化比较的意识。在文化比较视野中,这种多维的审美体验,才有可能。现行的美学结构,将美学抽象成纯粹的概念关联,这是有悖于美学问题之复杂性的,因此,通过比较的方法,在多维视野中,展示审美体验的复杂性,建立审美科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使美学发展形成深刻的思想背景和多种思想可能性。这种多样性与统一性,并不矛盾,我们不能在比较视野中淹没美学问题自身的独立性,相反,应在比较视野中,实现审美科学自身的独特性。因此,审美体验,必须建立多维的文化视野,同时,也不能忽视体验本身的内在机制。体验的发生与生命意志有关,它植根主体的内在之气,这种“气”,使审美体验的自由空间之建立成为可能。审美体验,既具有正向价值,也具有负向价值。这种价值与非价值的统一,正好说明体验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至于人们从心理过程来看体验由外向内的过程,那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应物、会心、畅神,将审美活动的全过程充分揭示出来,建构了心物之间的审美关系。审美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包含在体验问题之中,这也有助于审美理解的完整性建构,而不致将审美体验割裂开来。

2.2.2.审美创造即重构主体性想像的生命世界

如果说,审美的对象是普遍的人类生命活动,不只是关于艺术的理解与解释活动,那么,审美创造本身,也不能只停留在狭隘的艺术创造活动之中。只要把人类的生命创造活动都看作是美的对象,那么,美学就应视作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而不应把它看作关于美的科学,更不可将它视之为关于艺术的科学。美学与文艺学的混淆,是美学的不幸,也是美学自身的内在困境。由于美学与文艺学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只能选择文艺美学的解释,这种认识上的混乱,也根源于对审美创造的理解。许多人把审美创造和艺术创造完全等同起来,其实,这也是一个误解。

审美创造并不限于艺术家,它属于每一个人,因而,审美创造,应视之为普遍意义上的创造活动。流行的美学,比较强调审美创造,即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一方面,而实际上,审美创造,不仅要在对象世界中确证人的自我本质力量,同时,它也要在对象世界的创造中领悟生命,完善自身,使自我觉醒。人往往说了很多话以后,什么也不想说,同样,人往往在不断创造中,恰巧迷失了创造的意义。创造不是必然的,也并非总具有正向价值或审美自由意义,如果是机械的复制,这种创造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创造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创造的潜能,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审美创造,不仅取决于审美智慧的发展,而且依赖审美体验的自由,更依托审美目的之正义。为了审美的目的而创造,在创造中,不仅要对象化自我的本质力量,也要克服自我的本质异化,因此,创造具有十分普遍的意义。

从广泛的审美创造活动意义上说,或者,从审美乃人的生命本质力量对象意义上说,生活创造、生产创造、科学创造与艺术创造,皆有审美的因素蕴含其中,它构成了审美创造的多维世界。从广义上来理解审美创造,我们更能理解美的本质。美本身,就是生活的动力,追寻美,就是文明的自由意志,也是每个人的内在意志。在生活世界中,每个人都在追求美,追求美构成了文明发展与生命发展的内在动力,故而,审美就构成了日常生活的诗意化活动。如果整个社会都追求美,那么,生活世界就充满着自由的力量。美是文明的最清洁的特性,也是文明的自由理想,美与自由不矛盾,当然,美的局部生活享受,不是美的本质的体现。从律法意义上说,美对所有的人皆是平等的;从制度与文明意义上说,美应该是全体公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因此,从审美创造与审美追求的普遍意义上说,生活创造,作为最本原最直接的审美创造,应被提升到一个重要的地位上来。所谓生活创造,是指人对自身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以及生活质量的创造,这种创造,富有实在的生活自由意义。当每个人学会了这种生活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把握了生命的本真意义,这也是为大多数人所信赖的“真理”。简括地说,生活创造是对衣、食、住、行的审美创造,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自由探索,也是现实生命目标的想像和实践过程。物质生活是日常生活审美的基本动力,我们既可压抑这种肉身生存的自由,同时,也不可夸大这种肉身享受的意义,应该说,日常生活的创造,具有广泛的美学意义,它越来越为人们所强调。例如,着装,所表现的社会规范、社会礼仪和视觉愉悦,常常表现出人的健康的生活面貌和激进昂扬的生活理想。这种通过对外在生活的改善来达到对内在精神生活的调节之手段,是应持肯定态度的。日常生活应该有美的理解,但不应是少数人享受的美,而应该是所有人享受美的权利。美食,是指饮食的美味创造,也是生活中审美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它使生活充满了乐趣,各种美味食品,给人们带来生活的无限快乐。再如,栖居,作为居室空间环境的创造,也是现代生活中审美创造的内容。在城乡之间,普遍兴起了居室美化、自然化、宁静化的趋向。建筑,作为生活审美的重要追求方式,它与风景、诗歌、音乐和绘画等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表现生活的自由与诗意,因此,建筑的外在风格与内在风格的变化,正是个人日常生活审美创造的表现。生活创造,不仅表现为外在精神创造,也表现为内在精神的改善,故而,健美、练功有助于修养身心,在生活情趣中,养花种草,乃至豢养各种动物,都表现出这种日常生活的审美创造意趣。这种日常生活的创造,使许多人体味到生命的无穷乐趣。日常生活的审美创造,必须依托公共自由价值准则,也就是说,只有真正解决了政治平等与法权平等问题,美的生活享受才更加心安理得。合法的美的生活享受,是我们必须捍卫的价值准则。如果只是把艺术创造视作审美创造的唯一方式,那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活动和审美意识就会被忽视,其实,重视日常生活的审美方式,更具普遍意义,只不过,艺术创造是人类生命活动与审美活动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最自由的表现形式,所以,不应把日常生活创造与艺术审美创造隔离开来,而应看到二者之间的生命互动。

审美创造的多样化,在工业生产中也有许多具体的表现形式。工业创造,是社会化的审美创造,在社会化生产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工农业生产产品,它们也要遵循美的原则,“劳动美学”,要解决的,不仅是劳动产品的审美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工业劳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美感,即只有当生产劳动在自由的环境下,才能真正理解工业产品的美学意义。劳动环境的改善,是服务于人的,所以,源于人的美感要求,必须是自由的、不损害人的。工业生产创造活动,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出现了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行当。在社会的良性循环中,这种生产创造,属于审美创造的物质建构方面。生产创造,体现了人类的无穷的审美智慧,忽视生产创造,往往正是对人的社会化审美创造的某种漠视。农民种田种地,有其生产创造的审美属性,在这种生产创造中,农民获得创造的乐趣,例如,插秧、植棉、种树、摘果,在与大自然的天然的亲近中,创造着欢乐,同样,工人在生产中,也能获得审美的快乐。生产创造,是物化的活动,对象以物的形式肯定人的创造,这种生产创造,既充分体现了个体的智慧和力量,又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生产创造,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审美的,尤其是在剥削性的工业生产劳动中,人的生产环境极度恶化,人成了生产机器,在高强度与长时间的异化劳动中,生命存在者失去了审美的灵性,这就不是审美创造。马克思所极力反对的,正是这样的异化劳动,因此,生产创造中的审美问题,往往成为十分现实的问题。工人阶级的解放,往往就是从这种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生产劳动创造的美,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形式构造中,而且也体现在主体的创造性体验之中。在产品的审美中,人们更多的是从类的角度予以把握,而较少从种的角度予以把握,这正是生产创造过程中的审美特点。劳动产品,转化成审美对象和艺术对象,就是这种审美创造的必然结果。

在高度复杂和智性的人类精神创造或科学技术创造活动中,审美创造的自由与科学技术创造的自由也能获得一致。科学创造,是高度发达的审美创造,不少科学家充分理解了这一点。例如,毕达哥拉斯发现:数是审美的基点,这是从天文学的创造性探索中获得的美的体验。他认为,“美是宇宙的和谐”,正是从天文学出发来观照科学中的审美问题。在科学技术创造与科学审美活动中,高度抽象的思考,往往也意味着高度的审美简化;高度简化,往往也意味着抽象的美,几何图式、数学结构,甚至计算机图形设计,都最大限度地追求这种宇宙的和谐秩序和科学中的美的创造。科学中的审美创造,以求真为最高目的,同时,也不是为了美而创造,而是为了求真而表现出美。科学家谨严的创造精神,也因此显示了审美追求,这种科学的美,不只体现在自然科学中,也体验在社会科学中。富有灵性的心灵,真是无处不在,只要看一看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生物学著作,你就会发现,在语言表达上,他极力追求美学效果,同时,对动物生命快感的解释也富有审美意义。在科学技术创造活动中,关于美的感知,既有原初的本原的体验,又有职业的社会化的体验。前者作为一个共同基础,审美易于形成沟通,这是艺术创造的契机;后者表现出不同的审美目的和审美趣味,也是审美智慧的表现。人类科学思想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的历史创造过程中,形成了不同学问之后,科学之间形成了学科内部的思想立法与解释意志,并且,总会与其他科学构成天然的对抗。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是抽象的美,是理性的实践,一旦这样去理解审美创造活动,就可能打破因为职业分工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敌视和误解。其实,在职业化过程中,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创造精神,享受到了不同的审美自由。

从生命快乐与生命自由意义上说,只有艺术创造最能体现审美创造的自由意义。艺术创造,并没有实用的目的,它的创造只是为了精神生活的自由,尽管作为精神生活创造的方式,它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和智力,但是,由于艺术创造的非实用性,使得艺术创造能保持最自由的想像空间和最自由的想像精神。应该说,艺术创造是最自由最具表现力的审美创造形式。正如前文所言:艺术创造,可分成精英艺术和民间艺术两大类,同时,它又可分成诗、小说、戏剧、舞蹈、音乐、绘画、雕塑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这些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之间,在外在形式上较少共通性,而在内在形式方面,则有着情感与心理沟通的可能性。艺术创造,作为最自由的形式,通常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这种训练,因艺术才能的差异而显示出巨大差别。在当今的艺术创造中,小说、电视、电影、舞蹈、音乐、美术,是最为人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艺术创造,源于心灵创造,尽管千差万别,但是,每一艺术,都有其内在规定性和艺术本性的表现方式。艺术家的独创,一方面要源于法则,另一方面又要超越法则,这正是“至法无法”。艺术创造,通常有其特殊的艺术媒介,因而,自身很难获得统一性的美学尺度,从艺术品这一概念的复杂变化和不定形性中,即可见一斑。艺术创造,是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也是审美创造的最自由的领域,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受客观法则的限制。艺术创造,体现了审美创造的最大自由和最高境界,借助艺术创造这种独特的审美创造形式,人类创造了无数审美奇迹。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嫦娥奔月”是可能的,“女娲补天”是可能的,“牛郎织女”也是可能的,它展示了人类审美创造的最自由最本质的心灵特性。艺术创造,是审美活动的根本,因为任何别的审美创造,皆有功利或实用性要求,只有艺术,才会超越实用性之上,所以,在表现生活时,艺术要给予生活自由更广阔的理解,它要让人们能够自由地观照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

多向性的审美创造,创造了时代生活的神奇,人们正是通过这种审美创造,强化了审美体验的内容,确证了审美智慧的独创性。正是借助于这种多向性的审美创造,人类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是借助于这种多向性的审美创造,人类文明显示了智慧的奇迹。且不说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戏剧、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意大利绘画,单说长城、金字塔、哥特式建筑,就会理解到人类创造的价值和意义。在与大自然的对抗与和解中,人们就创造了无穷的审美奇迹。那种对大自然奇光异彩无限倾心的绘画和神性诗篇,那种对大自然的创造性征服过程,都可以显现这种创造的意义。在这种审美创造中,审美本身展示了人类心灵世界的神奇,创造出艺术化作品,也创造出主体的自由,表现了精神世界的神奇,更表现出人类的价值尊严。但是,必须看到,审美创造,在疯狂膨胀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已变得光怪陆离,艺术使这个世界充满矛盾,更使这个世界充满危机,因为杂多的艺术生命观念彼此之间相互瓦解,相互冲突。创造意味着奇迹,同时,也意味着灾难,因而,这种创造本身,不能放任人类野性之欲望膨胀,审美主体应该学会限制这种力量,在创造中,看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与生命的创造性破坏二者之间的和解。自然,在审美自由主义高涨的时候,也应保持理性自由主义的立场,这种和解,只能植根于审美目的之探索中。

2.2.3.主体性思想的理性尊严:审美目的与生命目的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