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曲焕章偶然发现一种野草有治愈伤口的作用。后来,曲焕章通过反复研究,不断试验,终于研制成功了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曲焕章白药”,并投入了生产。后来“曲焕章白药”又被改名为“云南白药”。
曲氏白药渐渐闻名遐迩,声誉大振。1916年,曲焕章的白药、虎力散、撑骨散等,经检验合格,允许公开出售。
1917年焕章到通海挂牌行医。白药由纸包改为瓷瓶包装,并且销量聚增,首次销往全国。次年,曲焕章赴昆明开业,在南强街开设伤科诊所。曲焕章凭借高超的医术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妙手”、“神医”,前往求医者,门庭若市。
云南白药走出国门
1923年以后,云南政局混乱,曲焕章抓紧时机,苦钻药理、药化,合理配方,集中精力总结、验证临床实验结果,终于使白药达到了最理想的疗效,成为“一药化三丹一子”。即:普通百宝丹、重升百宝丹、三升百宝丹、保险子。
于是云南白药的声誉,由国内走向港、澳、新加坡、雅加达、仰光、曼谷、日本等地。
1933年曲焕章当选云南医师公会主席,他团结广大中草药工作者,积极组织医学研究,为中医药事业作出了贡献。
华佗——妙手回春的神医
华佗简介
华佗,东汉末年医学家,字元化,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华佗的医书据说现在已经被全部焚毁。但是他的学术思想却并未完全消亡,尤其是华佗在中药研究方面,比如麻沸散这样的著名方剂。
华佗是我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外科医生之一,他善用麻醉、针、灸等方法,并擅长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的方法并非建立在“尊儒”的文化基础上的中医学的主流治法,在儒家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主张之下,外科手术在中医学当中并没有大规模的发展起来。
麻沸散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麻醉剂,在华佗之前就有人使用。不过,他们或者用于战争,或者用于暗杀,或者用于娱乐,真正用于动手术治病的却没有。
华佗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又观察了人醉酒时的沉睡状态,终于发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术,并且正式用于医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而且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
据现在有关科学家的考证,麻沸散的组成是: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
自从有了麻醉法,华佗的外科手术更加高明,治好的病人也更多。
华佗在当时已能做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
侯德榜——开创制碱业的新纪元
侯德榜学习生涯
1913年侯德榜以特别优秀的成绩完成预科学业,公费派往美国留学,被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后来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又被接纳为美国科学会会员和美国化学学会的会员。
1921年侯德榜获博士学位,并且在这一年,侯德榜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回到阔别8年的祖国。
为祖国做出的贡献
为了实现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揭开索尔维法生产的秘密,打破洋人的封锁,侯德榜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和改进制碱工艺上,经过5年艰苦的摸索,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合格的纯碱。
其后不久,被命名为“红三角”牌的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并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
侯氏制碱法
1937年,侯德榜与永利的工程技术人员一道,认真剖析了察安法流程,终于确定了具有自己独立特点的新的制碱工艺,1941年,这种新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1957年,为发展小化肥工业,侯德榜倡议用碳化法制取碳酸氢铵,他亲自带队到上海化工研究院,与技术人员一道,使碳化法氮肥生产新流程获得成功,侯德榜是首席发明人。当时的这种小氮肥厂,对我国农业生产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选——“当代毕昇”
当代毕昇
1975年,王选大胆地选择技术上的跨越,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
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王选获得1987年我国首次设立的印刷界个人最高荣誉奖——毕昇印刷奖,被誉为“当代毕昇”。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意义
1979年7月27日,科研人员用自己研制的照排系统,在极短的时间内,一次成版地输出一张由各种大小字体组成、版面布局复杂的八开报纸样纸,报头是“汉字信息处理”六个大字。这是首次用激光照排机输出的中文报纸版面。这项成果,为世界上最浩繁的文字──汉字告别铅字印刷开辟了通畅大道。对实现中国新闻出版印刷领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它引起当代世界印刷界的惊叹,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江西省德安县人,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如今,袁隆平以自己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最早将杂种优势广泛应用于水稻生产。目前在中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眼界很小,他只在一粒小小的稻种上倾注了所有的精力。袁隆平的贡献却很大,他让这粒稻种解决了13亿中国人吃饭的问题。
现在,这位品牌价值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正把心血投注到“超级杂交稻”的研制上,据说,它不是比一般品种的杂交稻增产25公斤、50公斤,它将可能增产150公斤、200公斤、250公斤。
诞生于饥饿年代的志向
袁隆平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他出生在北京,从小家境还可以,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却一直读书受教育,前后辗转到了北京、重庆、武汉、南京等大城市。母亲启蒙了他的英语,后来又上过教会学校,因此会说一口地道的英语。
不久,一场罕见的饥荒席卷神州大地。袁隆平亲眼见到有人饿倒在路边、田坎上,很多人因饥饿得了浮肿病。
袁隆平为这沉痛的现实深深感到不安。从那一刻开始,他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人类到底能否战胜饥饿?袁隆平思索再三,认为还是要靠科技进步。
为了实现“所有人不再挨饿”的梦想,袁隆平以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一头扎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中。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现实中落后、贫困的农村能变得如儿时园艺场那般富饶而美丽。为此,他所经历的困苦与磨难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但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努力着。
惠及人类的福音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获得成功之后,立刻就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杂交水稻开始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
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以及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
杂交水稻推向世界,美国、日本、菲律宾、巴西、阿根廷等100多个国家纷纷引进杂交水稻。
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王永民——五笔字型的发明者
王永民——“一介书生,半个农民”
王永民是一个学者,一个发明家,同时也是一个公司的管理者。他发明的五笔字型,开创了电脑汉字输入的新纪元,是“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人”。
这位至今仍自称是“一介书生、半个农民”的名人,始终关注着信息时代的汉字命运,并将毕生精力和智慧投入了汉字产业。
在1980年前后,即在五笔字型被发明之前,就曾经有很多人论断:计算机是汉字文化的掘墓机。这和王永民的言论,都传达出了汉字如今所面临的关乎生死的问题。这个时候,王永民出现了,他参与了汉字渡过世纪难关的科研项目,并发明了五笔字型。这个发明解决了汉字输入的速度和效率问题,使我们的汉字没有走入时代的死胡同。在这场伟大的科学活动中,王永民扮演了文字拯救者的角色。
五笔字型
五笔字型中,字根多数是传统的汉字偏旁部首,同时还把一些有少量的笔画结构作为字根,也有硬造出的一些“字根”,五笔基本字根有130种,加上一些基本字根的变型,共有200个左右。这些字根对应在键盘上的25个键上。
键盘上有26个英文字母键,五笔字根分布在除Z之外的25个键上。这样每个键位都对应着几个甚至是十几个字根。
为了方便记忆,可以把这些字根按特点分区。我们知道,汉字有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折,所有的字根都是由这五种笔画组成的。在五笔中还规定,把“点”归为笔画“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