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青年时代恰逢法国大革命,卢梭的思想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他被法国革命崇尚的自由精神深深打动。他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分裂,渴望德国在政治上实现统一,把德意志民族的复兴与资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并把立宪制视为理想的国家制度。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失败、欧洲封建势力的复辟,使他的政治态度发生变化,于是,他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开始赞颂现存的普鲁士王国,主张以此为基础而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黑格尔晚年对普鲁士王国表现出忠顺态度,但对法国革命始终持有好评,对德国保守派——历史法学派持反对态度。
黑格尔的国家观继承和发展了康德、费希特以来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他用哲学的思辨揭示了国家的本质,反对十七八世纪的社会契约论从国家的外部特征解释国家的本质,认为国家不是契约的任意产物。
他的国家概念指的不是现存的国家制度,而是精神的国家理念。他认为现实的国家只是国家理念的表现。国家的本质在于它是伦理理念的现实,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的东西。黑格尔用唯心主义的观点对国家与社会进行了区分,认为市民社会是“外在的国家”,是主观意志、个人利益的结合形式。国家以它至高无上的意志、伦理精神把整个民族凝聚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国家先于并高于家庭、市民社会是它们存在的前提,是决定的力量,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形式。它是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统一。个人只是国家的一些环节,生活在国家中,才能获得个人的人格、自由和价值。
在国家制度方面,黑格尔认为世袭君主制是国家制度的顶峰,王权是普遍利益的最高代表,国王拥有最后的主观决断权。但他主张限制王权,认为三权只是政治国家统一意志的象征,只能依法签署议会通过的决议。
他对行政权的论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指出行政权是执政权,应当掌握在为社会服务、与普遍利益相一致的等级手中。他反对封建的官职世袭制度。主张任用官吏应以才智为标准并向一切市民开放。他强调国家制度的整体性和有机性,反对机械的分权理论。
思想学说
黑格尔的著作以其覆盖面之深广而享有盛誉。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体系来理解哲学的历史和我们身处的世界本身。在黑格尔看来这个世界通常被看成是“一个历史的行进,其中每一个相续的运动都是为解决前一运动中的矛盾而出现的”。例如,他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西方社会中引入真正的自由。但正因为是绝对的初次,它也是绝对的激进的。在革命消灭了它的对立面后,革命所唤起的暴力高潮无法自我平抑,结局是无路可去的革命最终自食其果——得之不易的自由自毁于残暴的恐怖统治。然而,历史总是在对过失的自我学习中前行的。正是这种经验,也只能在有了这样的经验之后,一个由自由公民组成的既能行使理性政府的职责,又能实现自由、平等的革命理想的宪政政府才有可能得以出现。
在纯哲学范围以外,有许多新教神学家也采纳黑格尔的学说,而且他的历史哲学对政治理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青年时代是个黑格尔的信徒,他在自己完成了的学说体系中保留下来若干重要的黑格尔派特色,即使黑格尔的学说几乎全部是错误的,可是因为他是某种哲学的最好代表人物,这种哲学在旁人就没有那么一贯、那么无所不包,所以他仍然保持着不单是历史意义上的重要地位。
黑格尔渴望德意志统一和复兴是与其民族主义思想结合在一起的。他提出国家、民族要独立自主,论证了战争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并把日耳曼民族视为优等民族“世界精神”的完美体现。
黑格尔的政治思想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政治理论的终结。它深刻地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政治要求,他的整体国家观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自由主义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进化论之父”——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军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人物简介
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入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达尔文对神学院的神创论等谬说十分厌烦,他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听自然科学讲座和阅读自然科学书籍,同时依旧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1831~1836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物种起源》用许多令人信服的事实,论证了各种生物是进化而来;用自然选择学说,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指出生物要形成新的品种,关键是人工选择。书中又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逐渐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攻之,诬蔑达尔文的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
与此相反,以赫胥黎为代表的进步学者,积极宣传和捍卫达尔文的理论。指出:进化论轰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他所提出的天择与性择,在目前的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除了生物学之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的影响来说也相当重要。
创立进化论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神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变革。
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达尔文的时代提倡科学的前一阶段,在思想和理性上,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
而青年时的远游,则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据,引发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思考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他认为,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
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
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基因学诞生之说,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择,竞的是“基因”。
古巴的“独立之父”——马蒂
何塞·马蒂是古巴政治活动家、诗人、作家,古巴独立革命的先驱,有大量著述。马蒂在文学上的影响甚至波及到拉丁美洲和西班牙。在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马蒂的诗文是揭露和批判西班牙和美国侵略活动的犀利武器。著作均收入《马蒂全集》,共73卷。诗集有《伊斯玛艾丽约》、《流放的花朵》和《自由的诗》等。
人物简介
马蒂1853年1月28日出生在古巴哈瓦那市。马蒂有5个妹妹,生活非常贫困,马蒂从小就到小酒馆干活挣钱,帮助父母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一直到12岁才进小学读书。
马蒂的小学校长是古巴著名诗人、教育家拉法埃尔·玛丽亚·德·门迪维。门迪维在学校内外广泛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抨击西班牙罪恶的殖民统治,主张古巴独立。马蒂经常参加门迪维的聚会,思想深受影响,立志为祖国的独立而奋斗,“为一切被奴役的人报仇”。
1868年10月10日,古巴爱国者卡洛斯·马努埃尔·德·塞斯佩德斯武装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不满16岁的马蒂以笔代枪,号召人们同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作坚决的斗争。
殖民当局于1869年10月逮捕了他,并于1871年初将马蒂放逐到西班牙。1874年底,马蒂乘船返回古巴。殖民当局禁止他上岸,他只得前往墨西哥。
1878年2月10日,古巴爱国军与西班牙殖民政府签订了《桑洪和约》,允许流亡在外的古巴人自由返回家园。马蒂回到古巴后,继续进行革命活动,极力主张祖国完全独立。
1879年8月下旬,奥连特、拉斯维利亚斯两省人民起义,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马蒂在哈瓦那热烈响应,殖民当局逮捕了他,再次将他放逐到西班牙。
这时的马蒂为了战斗和生活,以新闻为业,担任《美洲杂志》的主编,马蒂在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方面的成就,使他蜚声拉丁美洲。他的思想和主张深受拉丁美洲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重视。
1882年7月,他派人到多米尼加共和国、哥斯达黎加等地,与流亡在那儿的“十年战争”时期的领导人马克西莫·戈麦斯、马塞奥等联系,商讨争取古巴独立大业。
1892年4月10日,马蒂在纽约主持召开古巴侨民各爱国团体代表大会,正式成立统一的组织“古巴革命党”。“古巴革命党”的成立是独立战争准备工作的重要步骤。
1895年2月26日,马蒂接到国内来电:“东部、西部,起义开始。”5月18日,马蒂随军在双河口宿营。次日,起义军与西班牙军队遭遇,在双河口平川地带交战,不幸中弹身亡。
人物评价
马蒂不仅是位思想家、革命家,而且还是个卓越的诗人、文学家。
他的诗歌简洁、明快,多用比喻,寓思想于一简单具体的形象之中,是战斗的武器,教育的篇章。
他反对无病呻吟,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和美学效果”,主张“纯朴”、“爱国主义”、“写出对世界有益的诗歌”。他被公认为西班牙语世界最伟大的散文家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拉丁美洲和西班牙文学中的“现代派”的先驱。他的作品行文流畅,语言精练,想象丰富。诗、文的现实感也很强,且富于哲理。
马蒂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他卷帙浩瀚的著作中包含着深邃的思想。
他主张民族独立,后来,马蒂成为古巴民族的英雄和象征;主张建立一个自由的、有尊严的共和国,主张建立公正、平等的社会,通过各国行使自主权以实现世界平衡,这一思想对于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出现严重失衡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张人人平等,认为人不分种族,都是平等的,号召拉美各国人民加强团结,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马蒂的思想写入了古巴共产党党纲和古巴共和国宪法,成为古巴党、国家和社会的指导思想,并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开会,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拉伯雷、何塞·马蒂。
马蒂的诗歌和散文在古巴、拉美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马蒂是拉美现代主义的开路先锋和代表之一。
他的诗篇《伊斯马埃利约》、《纯朴的诗》和《自由的诗》;他的散文《我们的美洲》、《美洲我的母亲》、《玻利瓦尔》等在古巴和拉美脍炙人口。
诗人哲学家——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不仅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更是诗人,还是音乐家。尼采也确实留下了若干音乐作品。音乐几乎是他的本能,他的灵魂就是一支飘逸的乐曲。他在诗歌中寻找本能的升华,在哲学中寻找灵魂的超越。可是,当我们读他的哲学时,我们仍然觉得这是诗。当我们读他的哲学和诗时,我们仍然像在听音乐。
说尼采是个诗人哲学家,不只是因为他写诗,更是因为他把诗融进了哲学里,把哲学诗化了。哲学探讨人生,他给人生一个审美的解释。哲学追问世界本体,他对世界本体做出艺术化的说明。哲学沉思万物,他使这澄明的思考闪耀诗的光华。席勒也是又写诗又搞哲学,可是他为诗和哲学的冲突苦恼了一辈子。尼采都把二者融为一体并在其中找到了快乐。德国的浪漫化哲学,从席勒、费希特、谢林、诺瓦里斯、施莱尔马赫、叔本华发展到尼采,算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又启示了狄尔泰、海德格尔、马尔库塞在这条路上进一步探索。求人生的诗化,进而求本体的诗化,进而求哲学思考方式本身的诗化,是这种浪漫化哲学的主旨。
古希腊是尼采心中的圣地。他是自己和人类设计通向未来的航线,其实也就是他向古希腊朝圣的路线。他在这条路上跋涉了一辈子。希腊的神圣在于美。在尼采看来,除了美,还有什么称得上神圣的呢?希腊人是唯一健康、优美、坚强乐观的民族。希腊人懂得单纯素朴的伟大;希腊人懂得孕育的沉默,故有伟大的创作;
对于古希腊艺术典范的向往,原是自文克尔曼以来德国美学的传统。不过,在尼采之前,人们往往从外部条件的适宜(气候、国家体制)或人性的和谐(感性与理性、人与自然尚未分裂)去探寻希腊艺术完美的原因。尼采在这一点上一反传统,不是用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而是用内心世界的冲突来说明希腊艺术的鼎盛。他认为,正是希腊人生命本能的健全、丰盈,对生命的热爱,使他们比其他民族更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悲剧色彩,有更深沉的痛苦。正是从这深沉的痛苦中,出于生命自卫的需要,产生了他们对于美、节庆、快乐、艺术的不断增长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