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新课程百科知识——世界著名数学家
33519700000015

第15章 陈景润

陈景润是福建省闽侯人,1933年出生。他家境贫寒,学习刻苦,高中没毕业就以同等学历考入厦门大学。在中、小学读书时,他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成了个“小数学迷”。他不善言辞,为人真诚和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数学事业。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调来的一名很有学问的数学教师讲课。他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他一生没有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欧拉接到信后,就着手计算。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谜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了个形象的比喻,自然科学皇后是数学,“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陈景润立志要摘取皇冠上的宝石。

1953年,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曾被留校,当了一名图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虽然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但他仍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着。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国家的语言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了,但对陈景润来说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

有了自己的梦想,也就有了奋斗的力量,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都在那不足6平方米的小屋子里,食不甘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作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着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陈景润终于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数学之谜,这一世界数学“悬案”终于被陈景润所破译,皇后王冠上的明珠终于属于了陈景润。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的发表,如旋风般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震撼着中外数学界。国内外评论说:“陈景润成了中国科学春天的一大盛景”。他被邀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亲切地接见了他。当时陈景润身体不太好,小平同志关怀备至,会议结束后,陈景润被送入北京解放军309医院高干病房。他的到来,轰动了整个医院,院领导给予了盛情的接待,医生和护士无不崇敬这位世界上第一位数学圣人。

1977年11月,由昆被派到309医院进修,同伴们拉他去看望中国数学界的这位名人,这真是缘分,过去陈景润连女人名字的边都不粘,连句话都不说的人,此次年近半百的陈景润见到由昆,眼睛一亮,亲切地和由昆打招呼,请她们进来坐下,话也多了。后来由昆被派到陈景润的病房当值班医生。这样,接触的机会多了,每次由昆一出现,陈景润都特别高兴。一天,陈景润关切地问由昆,家住在哪?有没有成家、有没有男朋友?由昆毫不设防,她便心直口快地说:“没有,没有,还早着呢。”以后,由昆也十分关心这位中国数学家,斗转星移,彼此产生了爱情,他们在组织的帮助下结婚了。从此这位被称为“痴人”和“怪人”的数学家陈景润有一个温暖的家可以回了。

陈景润没有在原地踏步走,他攻克了这一难题之后,又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尖端技术和人类密切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他先后出版了《数学兴趣谈》、《组合数学》等着作,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的科学论文就有51篇。

陈景润历任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科委数学成员。“水流任意景,松老清风润”,这是着名书法家王永剑先生题写的对联,笔墨酣畅,沉雄劲节,现依然悬挂在陈景润家中的客厅里。这位数学巨星已经去世多年了,但是,他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和“数论”研究方面仍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特尔这样赞扬他:“陈景润每一项工作,都好像在喜马拉雅山巅行走。”这是我们全体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