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波斯人的故乡是与两河流域邻近的伊朗高原。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各部落在居鲁士的领导下统一起来,建立了波斯帝国(中国史书上称为“安息”国)之后,经冈比西斯和大流士一世多年向外侵略扩张,波斯更一度成为横跨亚、非两洲的奴隶制大帝国。波斯帝国的武功,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对青少年的严格教育。这个国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勇敢善战的士兵。男子自5岁起就受到骑马、射箭的教育和有关诚实的道德教育;7岁以后,由国家统一管理、训练,孩子们在日出前即开始练习跑步、射箭、骑马、投石和投枪等。他们还经常从事狩猎,练习忍受严寒酷暑,远距离行军,野外露宿,忍饥挨饿,以及不使武器沾水的渡河等等。儿童少年们的马术训练极为严格,除练习在马疾驰时上下马背之外,还要求乘奔马用箭射中目标(骑射)和用枪投中目标。男孩15岁以后即在军队服役,直到50岁。波斯的这种教育,曾造成古代亚洲最有战斗力的骑兵部队;波斯的骑射技艺,对亚洲许多国家的兵制与体育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波斯帝国的骑兵
中国自汉代以后,曾通过丝绸之路与波斯广泛进行经济、文化与体育交流;唐代的击鞠与波斯的马球运动,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琴车、骑马、射箭、投枪和斗剑
考古资料表明,人类乘车、赛车和骑马活动,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对近东地区和古代世界体育产生了一定影响。亚述人尤以马术精良,能在马奔跑中上下自如。
游泳
游泳是社会各阶层都开展的体育娱乐活动。在大英博物馆里保存着巴尼帕国王率军渡河的浮雕,其游泳姿式酷似现代的爬泳和侧泳,还用充气的气囊作为漂浮工具。
狩猎
国王和贵族中盛行猎鹰等狩猎活动,也是军队保持战斗力的训练手段。亚述宫墙上的浮雕再现了国王猎狮的场面。
保健术
类似中国气功和印度瑜伽的保健术也是从两河流域发源的,后被古代各族人民吸收后,加以改造利用形成了不同流派。
在民间,还有一些娱乐性的舞蹈和儿童游戏。头顶大罐、抱腰摔跤比赛(类似杂技)等,特别受人欢迎。
专门培养上层贵族子弟的宫廷学校出现于巴比伦王国时期。赫梯帝国的学校除王子外,还有上层奴隶主子弟。他们学习文化知识、驾驶战车和练武等各种军事技术,接受系统的体育训练。体育带有实用的倾向,传授方法主要是学徒式。
古代印度体育
古印度文明的发祥地是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当地的达罗毗茶人在公元前3千年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创造了哈拉帕文化。公元前20世纪中叶,来自中亚高原的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河流域,把当地人称为“达萨”。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社会成员被分为4个瓦尔那(种姓):婆罗门(祭司、僧侣)掌管神权,解释法律、垄断文化,地位最高;刹帝利(军事贵族)把持行政和军事大权;吠舍(农耕、工商者)靠劳动谋生;达萨人和混血人构成的首陀罗(被奴役者)地位最低,不准参加宗教仪式,不得与前三等人通婚。各种姓的职业是世袭的。种姓制度限制了个人才能的发挥,也阻碍了印度体育的发展。
在印度奴隶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婆罗门教,其教义是维护种姓制度,宣扬灵魂轮回,要求低等种姓逆来顺受。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低等种姓尤其是强大的军事贵族不满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改变现状,作为刹帝利和上层吠舍反对婆罗门种姓工具的佛教,便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由释迦部落的悉达多·乔达摩创立。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宣扬因果报应,让人忍耐现实的剥削和压迫,倡导坐禅修行、追求虚无的超脱生死的极乐境界。
在种姓制度和宗教宿命论的影响下,人们普遍重视灵魂的修练,忽视肉体的锻练,放弃今生而追求来世,因而影响了体育的发展。但宗教教义中有关清洁卫生的规定(如前三等种姓的人要洁身净心,每天必行水浴以洗净罪恶,饭前洗手洁齿,反对饮酒致醉,主张以静坐绝食来医治疾病等),以及修练身心的瑜伽术和祭祀典礼中的舞蹈等,又与体育保健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古代印度的教育掌控在僧侣们的手中,只有婆罗门、刹帝利种姓的子弟才能得到享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教育的核心是维系种姓制度和培养宗教意识。婆罗门教和佛教的教育都以出世思想教人消极厌世,以求得解脱遁入空门为目标。所以,学校里几乎没有体育。只在职业教育中有体育的因素,军人们为了服役而练习投枪、斗剑、投石、射箭等,闲暇时进行运动竞技和狩猎。为赎罪而进入寺院的舞女,从儿童时起便学习宗教舞蹈,同时读书、学习音乐。有的国王为显示武勇也练习射箭;据说王族一年中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狩猎。此外,古代印度尚有马球、角力、钓鱼等竞技和消遣活动,孩子们多进行活动性游戏。古代印度重视公共卫生和保健,5000年前的城市中便有密闭式的排水系统,一些家庭里设有澡塘。《阿达婆吠陀》中记载了77种病名以及相应的对症药。阇罗迦在他的着作中说到营养、睡眠和节食为人体健康的3大因素。一些医学家鼓励通过身体运动、涂油、按摩等维持和恢复健康。如卡拉卡主张通过运动预防疾病,减少肥胖,帮助消化,修整容貌,推迟老化。他把按摩分成运动、医疗、卫生3种类型。按摩技术有:摩擦、捋、搓、揉、活动关节、振动、扣敲、指压、抚摸、发汗等。印度宗教活动“瑜伽”,由许多不同的静坐姿势和呼吸规则组成,修行者在忘我的冥想之中解除精神紧张,修身养性,这与中国导引术有类似之处。如军人为了服役而练习投枪、斗剑、投石、射箭,闲暇时进行角力和狞猎;为赎罪而进寺院的舞女,从儿童时起便学习宗教舞蹈。笈多王朝(公元4世纪)时舞蹈发展特别快,动作手势语汇丰富,富于表情,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也深受其影响。
古代希腊体育
公元前2000年-前1世纪的古希腊王国和公元前6-5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对欧洲各国的文化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恩格斯曾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希腊和古罗马都是典型的海洋国家,便利的海运带来了发达商业。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经济文化的繁荣和相互间的战争,带来了古希腊体育的繁荣,以斯巴达和雅典为代表创造了古代文化、教育和体育的辉煌成就,对后世体育有深远的影响。公元前2世纪古罗马征服希腊。公元1-2世纪,古罗马由城邦向外扩张而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在文化方面吸取了希腊的精华,在体育上也有自己的贡献。
古希腊在体育方面的成就有广泛而久远的影响:它的主要运动项目至今仍在全世界流传;奥林匹克的竞技形式也得以保留和发展;它的体育词汇已演变为各民族的体育词汇;它的体育思想对当今的体育理论还在发挥作用。
古希腊群雕中的一件正引弓射箭的战士跪射姿势,又名叫赫剌克勒斯。
公元前8世纪以前,希腊人的生活记载于荷马史诗《伊里昂纪》和《奥德修纪》中。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古希腊人是最热衷于体育运动的民族,当时曾进行过拳击、角力、赛跑、射箭、投枪、掷石饼及战车赛等竞技活动。
公元前8世纪以后,希腊形成许多奴隶制城邦国,其中最着名的是雅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国家于公元前6世纪已形成教育体系,体育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斯巴达体育
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人以武力征服当地希洛人,建立了土地和奴隶均归国有的奴隶主寡头政治的城邦国家。9千斯巴达入侵者统治着25万人以上的本土居民。为了维护这种统治,斯巴达实行全民皆兵,一切活动皆以军事为出发点,不重视文化教育。每个儿童都属于国家,婴儿一出生就要经过元老的严格检查,体弱有病的婴儿被扔到山谷里去,只有健康合格的才交给父母代国家抚养。7岁后被送往国家设立的学校接受教育,直到成年。
古希腊赛跑的情景
为把人人都培养成为能征善战的勇士,斯巴达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分别施行体育训练。12岁以下的儿童,主要学游戏、投枪、掷重物、赛跑、跳跃、角力和游泳等,有时也学音乐和舞蹈,特别重视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培养;12岁以后重新编组,进行更加严格和强度更大的训练,让他们整年穿单衣、睡草垫,食物简单粗糙,鼓励他们到希洛人住地去偷盗,如被发觉还要受惩罚。年满18岁的青年参加埃费比士官团接受正规军事训练,在军官的带领下经常去袭击希洛人,以此培养杀人嗜好,加深奴隶对斯巴达人的恐惧,防止奴隶造反;20岁时宣誓效忠国家,开始服兵役,30岁才获得公民权,可以结婚,但仍然住兵营,直到60岁年老体弱为止。这样,斯巴达男子几乎一生都过军营生活,每天进行规定的身体训练,从不间断。身体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军事需要,但已注意到年龄特点。训练项目有:跑、跳、拳击、击剑、角力、掷铁饼、掷标枪、游泳、骑马、狩猎、徒步旅行、球类比赛以及同军事相结合的舞蹈等。还进行一种拳击和角力相结合的粗暴的搏斗——“潘克拉蒂奥”(pancratium)。
斯巴达女子在20岁以前也编班参加身体训练,目的是养育健壮的后代,为的是能在男子出征时担负起守城的任务。经过磨练的姑娘,具有男人一样刚毅的性格、健美的体形和美丽的肤色,而令其他城邦的妇女羡慕不已。
古希腊的拳击场面
终生运动、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严酷的训练,斯巴达人凭借它们在3个世纪内保持着体育霸主地位。从公元前720-前576年的144年间,在奥林匹克竞技会上,斯巴达人共取得了81项比赛中的40项优胜。但是,斯巴达人偏重军事,不注重文化教育,只培养了一些长于武功、短于文采、四肢发达、沉默寡言、绝对服从、嗜杀成性的武士。最后,终因保守、落后、狭隘而日趋衰落。
雅典体育
地处中希腊东南的阿提卡半岛上的雅典,全境多山,不利农耕,但沿海多良港,便于航海经商。公元前8世纪形成奴隶制城邦,自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后,推行民主政治,经济、政治、文化得到高度发展,成为繁荣强大的城邦国家。在公元前338年被马其顿征服之前,雅典已成为全希腊教育和体育最发达最先进的城邦。
容器上四马拉力赛情景
发达的经济和较高的文化对雅典人有了新的要求,公民既是军人,又是社会活动家,所以雅典教育把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结合起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雅典人进行身体练习不仅着眼于军事准备,而且重视身体的匀称健美、动作协调灵活,还重视培养勇敢、果断、谦让等品质。他们视肌肉松弛,身体虚弱,发育不良为耻辱,而把裸体竞技优胜者视为人体美的代表;并作为绘画雕塑的题材,表达了雅典人对运动健将的仰慕。
和斯巴达不同的是,在雅典,国家几乎不控制教育,新生儿由父母决定取舍,上学前由双亲安排教育,体育活动主要是进行游戏。7岁男童开始通过两种私立学校接受初等教育,少年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轻松的活动:跑、跳、爬绳、跳舞、游泳、球类比赛、投标枪和掷小铁饼。
古代雅典时的体育运动
年龄再大些的则增加拳击、角力、战车赛之类的活动项目。当时已注意按身体能力编组,未成年前不进行剧烈活动。大型运动会所包括的项目几乎都纳入教学计划。由于学校要收学费,少年受教育的年限和对教师的选择,均由其家庭经济情况来决定。初等学校毕业后,升入角力学校,学习五项竞技(角力、赛跑、跳远、掷铁饼、投标枪)和游泳,学习2年或3年之久。学习结束后富有者可以进体操馆,继续练习体操。18-20岁的青年在“埃弗比”团接受军事训练。雅典女子不能和男子一起参加社会生活,只在家里从事一些形体上的训练和从事家务劳动。
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
公元前5世纪,对波斯的战争中希腊取得了胜利,此后孩子们虽然仍进角力学校,但经济的繁荣、科学的发达,使人们热衷于学习知识,对青少年身体的关心逐渐淡薄;而处于“黄金时代”的商业城市雅典,享乐气氛浓厚,市民们乐于观看竞技表演而懒于亲自从事运动,至多只是为了健康长寿而做一些轻松的保健活动。这就促使竞技日渐专业化,普遍的体育活动开始走下坡路。体操馆、祭典竞技活动虽保留下来了,但已失去原有的性质。这也殃及到了许多接受希腊文化的国家。
古代奥运会
古代奥运会的起源
欧洲文化的摇篮古希腊是一个神话王国,无论那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还是曲折离奇的民间传说都为古奥运会的起源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有关古代奥运会的起源的传说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种:一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另一种传说与宙斯的儿子赫拉克勒斯有关。赫拉克勒斯因力大无比获“大力神”的美称。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不到半天功夫便扫干净了国王堆满牛粪的牛棚,但国王不想履行赠送300头牛的许诺,赫拉克勒一气之下赶走了国王。为了庆祝胜利,他在奥林匹亚举行了运动会。
拉弓的赫拉克勒斯雕像
佩洛普斯娶亲是关于古奥运会起源流传最广的故事。古希腊伊利斯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文武双全的驸马,提出应选者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比赛中,先后有13个青年丧生于国王的长矛之下,而第14个青年正是宙斯的孙子和公主的心上人佩洛普斯。在爱情的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国王的挑战,终于以智取胜。为了庆贺这一胜利,佩洛普斯与公主在奥林匹亚的宙斯庙前举行盛大的婚礼,会上安排了战车、角斗等项比赛,这就是最初的古奥运会,佩洛普斯成了古奥运会传说中的创始人。
古代奥运会遗址
当然,关于古奥运会的起源至今并没有确切的定论。伯罗奔尼撒半岛上伊利斯城邦辖地内的奥林匹克神域,是古代奥运会的发源地。奥运会的起因至今众说纷纭,从神话传说中可寻找踪影。据荷马史诗记载,早在氏族公社时期,古希腊人在生产、婚丧嫁娶、宗教祭祀和其他重要活动中,常有内容广泛的传统性竞技活动仪式。祭祀宙斯的奥运会就是这些传统竞技仪式中的一种。随着希腊殖民运动的发展,在地中海形成了一个希腊文化圈,宙斯成为共同信奉的希腊众神之主,古奥运会也就成了希腊各城邦的共同节日。希腊人认为,神与人同形同性,对神灵的虔诚表现为在祭坛前为神献技,展示自己的健力美,这样就可以博得诸神的欢愉,求得宙斯及诸神的庇佑。应该说,古代奥运会是古希腊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