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时候,在洛阳有一个寺庙,里面住着一位老和尚,一天,朋友送他一个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他就把它悬挂在卧室里。不料这个磬常常不敲自鸣,尤其在半夜里发响,好像鬼使神差一样,实在吓人。老和尚十分害怕,不久,竟吓出一场大病来。
老和尚有个叫曹绍夔的好朋友,是朝廷中掌管皇家音乐事项的“太乐令”,听说老朋友病了,赶来看望他。问明了事因,就在庙里住下,一面陪伴着老友,一面察看详情。他仔细观察了这只磬和它的发声时间、周围环境,发现每次自鸣都发生在庙里敲钟的时分。
弄明白了其中的奥秘以后,他就故弄玄虚地对老和尚说自己有祖传法术,可以驱邪除妖。只见他从怀中取出一把锉刀在磬上这里锉锉,那里磨磨,那只磬一连被他锉了好几个缺口。然后他说:“魔鬼已被我赶跑,今晚你再去听听。”老和尚将信将疑,一连几天,每晚守候静听。果然,自“除妖”之后,那只磬再也没有不敲自鸣。
这到底是什么道理呢?原来,声学中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叫共鸣。如果甲物体发声的音调(指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和乙物体能发出的音调相同,那么,当甲物体振动发声传到乙物体时,乙物体就会不敲自鸣。因为磬能发出和前殿斋钟的音调相同的声音,所以每当前殿敲斋钟时,磬就会和斋钟共鸣,即不敲自鸣。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说到磬不再响了,那是因为用锉刀在磬上锉了好多缺口,已经改变了磬本身能发出的音调,所以磬和斋钟就不能发生“共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