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行政区划的“省”,在它最初出现的时候,完全是出于一种避讳。西汉昭帝立元氏为皇后,皇后的父亲名禁,为避讳,王宫禁地由“禁中”改称“省中”。“省”字在这个时期成为皇宫禁地的称呼。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机要部门都设在省中,历代相沿,省中就成了官署之名。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整顿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创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行书省,总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成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忽必烈又分别在湖南、浙江、四川、云南等11处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置丞相、平章等官职,与中书省互为表里,管辖所属府、路、川、县的军政事务。从元代开始,行省开始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
明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改行省为布政司,但人们仍习惯称布政司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