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我国战国时期,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组织他的门客集体编纂了一部大书——《吕氏春秋》。书编成之后,吕不韦命人把“稿本”挂在秦国都城咸阳的城门楼上,声称有谁能增删书中的一个字,赏给千金。赏金虽然十分丰厚,可是时过多日,竟没有一个人能拿走这笔高额的“奖金”。“一字千金”的成语,却由此流传下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朝廷要集王羲之的字来刻一座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长安洪福寺高僧怀仁知道此事后,觉得这是佛教界的光荣,便下决心承担这个重任。可是,有几个字怀仁怎么也找不到,无法顺利完成任务,只得奏请朝廷贴出告示,谁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人们纷纷献字。最后,怀仁终于把王羲之的字一个个搜集起来,刻成了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于是便有了“一字千金”之说。后人把此碑的拓本称作《千金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