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邮票欣赏当然应该以邮票为主体,因此每个集邮者必须对邮票有充分的了解,他应有完备的邮票知识才能把邮票独立于绘画、雕塑、摄影等其它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事实上邮票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对它的欣赏具有多种的因素,它不仅具有画面,它还有边饰、齿孔、铭记,而印刷技术的先进与否,采用何种工艺进行印刷也是邮票这一艺术品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幅画,画家创作完毕后即给它以生命,而一枚邮票在设计者完成设计之后,距邮票的形成尚有很远的距离,印制是邮票生产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所以进行邮票欣赏有必要了解需知必知的多种要素,不但欣赏邮票的图案,也要把邮票的其它要素和邮票的图样结合起来,用一个整体的眼光进行欣赏,用这样的眼光欣赏邮票才能全面把握邮票的艺术魅力,并充分认识它独特的艺术效果。
国别一张邮票在手,第一件事就是确定它的国别,是哪个国家(地区)设计、发行的。邮票画面的设计,早已超出国界,凡属世界性的人和事物,经常会出现许多国家(地区)设计、表现同一个主题,但不同国家的邮票设计者角度、倾向的不同,使邮票画面出现的形象也大不一样,这在下面的具体实例分析中,读者都可以见到。任何一张邮票的国名,都是非常醒目地放在画面的主要位置上。邮票本身的意义与价值,并不是与国家的大小、国力的贫富成正比的,这就是说,大国也可能生产设计出一般的、平庸的邮票,而一些小国则有可能设计发行在全世界有较大影响的优秀的邮票。
票题每枚邮票都有一个题目。尽管最初的邮票并没有题目,但随着邮票的数量增多,为了将它们加以区分,人们根据每枚邮票的特征,给它们冠以不同的名称。如英国的“黑便士”,英属圭亚那的“棉花卷”,巴西的“牛眼”,都是在当时并没有名称而是后人给它冠名的。我国的邮票也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俗称,如《大地一片红》、《放光芒》、《蓝军邮》。随着邮票的种类增多,尤其大量发行的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这些邮票是为特别的目的发行的,每套发行都有特别的含义,票题也就显出更加重要的意义。
有些邮票还把票题印在邮票的画面上,集邮者每当拿起一枚邮票,他就应该首先知道这枚邮票的票题。
汉语是一门丰富的语言,恰当地运用语言的魅力给邮票一个好的题目,可以起到补充邮票图案不足、达到题图交相辉映的效果,令邮票更具艺术的神韵,产生独特的效果。如T53《桂林山水》,8枚邮票的题目分别是《珠洞剑石》、《三山远眺》、《九马画山》、《古榕白鹭》、《西山夕照》、《漓江月夜》、《瀑水古渡》、《阳朔景道》,拿起这套票首先就为独具艺术效果的票题所感染,产生欣赏的冲动。在票题的引导下,人们能较快地进入欣赏的境界,并在票题的帮助下全面地理解邮票的图样和其它方面的因素。
图样邮票的图样包括主图和边饰两个组成部分。主图是邮票的主要部分,邮票除了一些特殊的几乎皆由主图和面值、铭记组成。150年来,几十万枚美丽的邮票正是由于有不同的、色彩艳丽、设计精巧的图案,才使邮票产生了惊人的艺术吸引力,使成千上万的人为之倾倒,他们不顾一切地进行搜集、收藏,研究,为这小小方寸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如果没有邮票上设计独特、色彩艳丽、印制精美的图案,很难设想邮票会吸引这么多人的注意力,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收藏活动。
邮票产生之初,邮票的图样相对都比较简单,主要是单色印刷。随着时间的推移,邮票的图样设计日趋复杂,印刷的技术也有大幅度的提高,邮票图样线条更加细腻,层次日趋分明,色彩也越来越鲜艳。这一切给邮票更增加了艺术的魅力,使小小的方寸不仅是一张普通的邮资凭证,而且透析出非凡的艺术效果。一枚设计上有创见、又有新的创意、印刷精美的邮票可以为欣赏者带来全新的艺术享受,也会吸引更多的收集者。相反,一枚在创意上不新颖独特,在设计和印刷上质量不高的邮票,肯定会遭到集邮者的冷遇。
边饰这也是邮票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邮票的美观,邮票的设计者总是给邮票加上美丽的花纹、边饰,借以增加邮票的艺术效果,使之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边饰的种类很多,有的是邮票的花边,如T。122M《曾侯乙编钟(小型张)》邮票的四周饰以棕褐色的纹,这些花纹主要是取自编钟上的,这些装饰花纹对邮票的画面进行了极好的补充,更加完善了邮票的艺术效果。有的边饰采用附票的形式出现。51《童话——(咕咚)》特种邮票,一套4枚,但在联票中又附一枚和邮票大小相同的副票,采用文字说明和装饰图案解释了“咕咚”的童话故事。边饰有时也是以过桥的形式出现,美国发行的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邮票,就是以10枚邮票反映二战的各个时期战场情景,票的中间是一幅过桥票,图案是二战形势图。这样邮票图案的二战场景和过桥票上的形势图相互补充、交相辉映,为集邮者完整地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从而使集邮者从这套票中完整地获得二战整个历史进程的知识。
铭记邮票上的铭记主要是版铭和厂铭。版铭是邮票印版镌刻印在邮票边纸上的标记,厂铭是票边上所印的承印厂厂名或邮票发行单位名称。对一般的邮票欣赏者来说,铭记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如果再进一步研究,通过铭记可以了解邮票印制的版号、日期、工铭、发行日期、设计者、色标、刷色、样尺、中心线、十字对准线等,增加邮票印刷知识,使邮票欣赏达到一个高层次。
面值邮票是邮资凭证,除了一些特殊的无面值邮票,绝大多的邮票上都有面值,这些面值标志了邮票的出售价格,贴用不同面值的邮票就意味着信件投寄者为寄信付出的不同邮资。对集邮者来说,面值是邮票的一个重要标志,邮票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的画片,正因它是由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邮资凭证,面值显示了邮票是有价凭证,是区别邮票和非邮票一个最为简单、直观的方法。
面值不同的邮票也意味着这种邮票适合某类邮品的投寄。
形状不同的邮票有不同的形状,形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票形,一是票幅。邮票发行之初,主要的票形是长方形,很少有异形邮票,由于集邮活动的蓬勃发展,各国在邮票设计、印刷以至形状上也不断翻新,于是邮苑之中出现了各种异形邮票。我国发行的邮票很少有异形邮票,唯一的一套三角形邮票是纪10《保卫世界和平》(第二次发行),图案是毕加索的名画和平鸽。
纪7《第一届全国邮政会议纪念》是以邮筒、交通工具和地图为图案的正方形邮票,这也是一种异形邮票。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异形邮票很多,不同形态的邮票给邮票增加了多样的色彩。这些邮票有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五边形、八角形、圆形等。还有不规则形状的邮票,如香蕉形、地图形、徽章形、芒果形等。
世界上第1枚异形邮票是加拿大在1851年发行的菱形3便士邮票。世界上发行异形邮票最多的国家是汤加和塞拉利昂,塞拉利昂的邮票有钻石形、地图形等,且多是不干胶邮票。汤加发行的异形邮票品种繁多,有金币形、轮船形、运动员形、西瓜形、香蕉形等,多达100多种。变化多端的异形邮票给欣赏者增加了乐趣。但是集邮者也应该知道,异形邮票形状不规则,制作成本高,也不利于贴用在邮件上,所以很少用于邮政,而且也不是价值很高的邮票。
票幅是指单枚邮票的大小,计算票幅是从一侧齿边到另一侧齿边的长度的乘积。由瞟的票幅也是多种多样,世界上票幅最大的邮票是我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发行的“快信专用邮票”,它长210mm,宽60mm,图案是一条腾跃的巨龙。每张邮票有四联,第一联是存根,留在邮局备查,第二联是收信凭单,第三联上面印着邮票的面值,第四联是发信收单。这种邮票包括存根、寄信人收据、贴用邮票和收集凭单,用途多,手续简便,是世界邮政吏上少有的。票幅最小的邮票是1863年博利瓦尔发行的邮票,它的票幅是长8mm,宽9.5rnm。
齿孔为便于撕开整张邮票,每枚邮票用打孔机打出的孔洞即是齿孔。这是爱尔兰的亨利·亚莱尔的发明。1854年1月28日第一次在英国出现了带齿孔的邮票。由于不同的打孔机打孔针的粗细不同,打出的齿孔大小不一,法国集邮家勒格瑞尔德为齿孔的测量规定了齿孔度数。
20mm内有多少个齿孔即是齿孔度数,若20mm内有11个齿、11个孔,齿孔度数即为11度。邮票四边齿孔相同被称之为常式齿孔;邮票两边和四边齿孔不同被称之为复式齿孔。
由于打孔机打出的数量不同,可以分为:光齿,齿孔的孔洞边缘光洁;毛齿,孔洞边缘不光洁,有毛状;盲齿,打孔处只有印痕,孔未通透;漏齿,漏打了应该打的齿孔;点线齿,打出点线状的压痕。邮票的打孔机也有线式打孔机、梳式打孔机和整式打孔机。
邮票的齿孔使得邮票更加美观、富有特色,齿孔也是鉴别邮票真伪、研究邮票版别、发行年代的重要手段。
刷色不同的邮票有不同的颜色,早期的邮票由于印刷技术所限大多是单色的。世界上的第一枚邮票英国的《黑便士》邮票就是用黑色油墨印刷的,所以被称为“黑便士”。早期的邮票的刷色大多是黑色、蓝色、红色、绿色、棕色,这种单色的邮票图案简洁、朴素,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邮票印刷中逐渐采用了双色、三色套印,乃至现代的多色印刷技术也被运用于邮票印刷,邮票的刷色较之早期邮票越来越丰富了。丰富的刷色使邮票色彩更加细腻,表现力也更强。刷色也成为直接影响邮票审美效果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
用纸邮票主要是纸质的。因为邮票要贴在邮件上作为邮资凭证,这就需要邮票具有耐久性。
为保证邮票印刷质量,又要求邮票在使用中不易损毁,邮票的用纸要求极为严格。从印刷的角度而言,要印刷出图案清晰、色彩鲜艳的邮票,必须采用平滑、洁白、细腻的纸张,邮票纸应是纸质柔软、吸墨性适当,它应该是平整的没有杂质,还能适合打孔的要求。
为防止有人伪造邮票,有些国家采用水印纸印刷邮票。这些水印纸是造纸时,用金属网或水印辊上纹线在纸上留下厚、薄的纹印,这种纸制造较为困难,一般人难以弄到,所以水印纸印刷的邮票具有防伪的作用。水印图虽然简单,但隐藏在邮票中在阳光、灯光下才能看见的纹印却使邮票更有神采。
在一些特殊的时期,由于物资匮乏,邮票并不是采取高质量的纸张,甚至有些邮票用纸是用过的废旧纸张,这些独特的用纸又使这类邮票具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和特别的价值。我国40年代淮南解放区发行的《稿》字邮票就是印在电报译电稿的背面,这种特殊的纸张使邮票更具特色,成为现代中国的一大珍邮。
在用纸之外,某些国家还采用其它材料印制邮票,如金属箔邮票、丝绸邮票、塑料邮票,这些邮票都是采用非纸质的复合材料。为纪念本国制铝工业创建20周年,匈牙利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邮票,它是将图案印在厚度只有0.009mm的铝箔上,并衬有薄纸,刷有背胶,后来有许多国家发行了钢箔、银箔、金箔邮票。第一枚丝绸邮票是1958年波兰发行的,第一枚塑料邮票是1963年原民主德国发行的。非纸质邮票虽然独特,由于用材料价格高,其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满足集邮者猎奇的心理,没有实用价值。因此,印刷非纸质邮票是不足取的。
背胶邮票都应该粘贴在邮件上,最初的邮票上大多是没有背胶的,随着技术的日臻完善,为了方便寄信者,邮票的背面被涂上一层胶水,寄信时只要用水使邮票背面的胶水润湿后,就可以直接粘贴在邮件上。
背胶有多种,有阿拉伯树胶、聚乙烯醇胶等。
背胶是进行研究的重要工具,可以通过它来鉴别邮票的真伪。早期邮票,如我国的解放区邮票大多是无背胶的,现代的邮票一般都是有背胶的。
志号是新中国邮票特有的顺序和记号。新中国建国以后。对发行的纪念和特种邮票进行了区分,并且对新发行的纪念、特种邮票规定了志号,志号包括纪念、特种邮票的标志,“纪”、“特”,每套票的编号和发行的年代。邮票的志号清楚地表明了这枚邮票的编号以及在一套票中属于第几枚,发行的日期,这对邮票欣赏有很大的帮助。
我国发行的第一套带志号的纪念邮票是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10月8日发行。这套邮票共4枚,图案是天安门上空的气球,用蓝、红、绿、棕4色印刷,设计者是张仃、钟灵。我国第一套带志号的特种邮票是特1《国徽》,1951年10月1日发行,它是以国徽为图案的5枚邮票,颜色分别是蓝、紫红、深红、绿、朱红。文革期间,邮票的志号被取消,从1967年的《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至1970年的。《革命青年的榜样》,共发行了19套邮票,这些邮票被称作“文”字邮票。
从1970年8月1日发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起,到1974年6月26日发行的《赤脚医生》,85枚邮票采用顺序号编号,又称“编号票”。
此后我国邮票又用“J”、“T”进行编号,1992起又按年代进行编号。这些编号方法对研究邮票的版别、发行万史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