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课堂01——博弈心理学
33607400000007

第7章 信息博弈:如何诱使对方判断失误(3)

东汉末年,黄巾军进攻北海。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军围困在都昌。孔融打算向平原太守刘备求救,但由于敌人围兵重重,无法出城,孔融一筹莫展。正在这时,名士太史慈求见,请求突围。他胸有成竹地对孔融说:“现在敌军围困严密,如果硬往外冲,无异于羊入虎口,要想成功,须用奇计。我如今已想出了一条妙计,定可为您搬来救兵。现在军情紧急,请您别再犹豫了。”孔融虽不愿让太史慈去冒险,但见他胸有成竹的样子,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二天天刚亮,太史慈匆匆地吃完早饭,就提了弓箭,骑上快马,扛起一个箭靶,打开城门直冲了出去。城外的敌军见城中有人冲出来,以为是来挑战的,急忙调动人马准备迎战。谁知太史慈却下了马,来到城边的一个壕堑里,栽好靶,一个人不慌不忙地练起箭来。太史慈练了好一阵,然后扛起箭靶,又进城去了。围观的人嘀咕了一阵子,起初都感到奇怪,远远地站着不动,后来见他只是练箭而已,这才放下心来。

第二天,太史慈又骑上马,扛着箭靶来到堑壕里照样练箭。这一回,围观的敌兵对太史慈不那么警惕了。他们有的躺着不动,有的还围上来闲看,相互间耳语一番,评论他的箭法如何如何。太史慈足足练了两个时辰,最后又扛起箭靶,骑马进城了。

到了第三天,太史慈又扛着箭靶出城了,围观的人以为这个古怪的人物又出来练箭了,便不再理会他。谁知太史慈这次却把箭靶一丢,扬鞭策马,径直冲向城外。当围城大军清醒过来时,太史慈已经冲出重围。他们气急败坏地派人追赶,太史慈却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太史慈来到平原郡,向刘备求救,请他救援。刘备派出精兵强将3000名,跟随太史慈去解都昌之围。围城大军得知刘备的援兵到来,再也无心攻城,四散退去了。

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事情常常不会产生疑惑。太史慈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以熟视无睹的常见现象来麻痹对手,扼杀了对手思想的灵敏性,而后突然行动,突出重围。

在美国进攻伊拉克之前,美军在伊拉克边境的海湾反复进行军事演习。起初,伊军总是积极戒备,生怕美军发动突然袭击。接连几次,美军总是重复搞“狼来了”的故事,甚至有一次,美军的登陆演习差一点就登上了伊拉克的领土,也撤退了。伊军对此常见不疑,见怪不怪了。在伊拉克士兵看来,美军的动作再大也只是说说“狼来了”而已。最后,美军发动全面进攻,“狼”真的来了,而伊军则成了没有戒备的、只能任人宰割的“羊群”。

太史慈、美军将领使用的就是一个反复模式的诡计——以重复的行动展现在对手面前,让他们相信自己会继续保持同样的行为模式。待其松懈不备之时,就是我们采取真正行动之际。

巧施离间,智取长平

比决策者信息不足更让人头痛的是,现有的信息往往并非“真实而有用的信息”。

公元前265年,范雎为秦国客卿,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秦兵就此拉开了连续四年不间断的攻韩战争。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城(今河南沁阳),使韩国上党郡(今山西长子西南)和以韩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市)为中心的韩本土完全隔绝。

韩桓惠王在秦军凌厉的攻势之下焦头烂额,想献出孤悬的上党向秦求和。韩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但又无力抗秦,为促成与赵国联合抗秦的局面,就把韩上党郡十七县献与了赵国。赵接受上党的降附,遣名将廉颇麾重兵进驻战略重镇长平(今山西高平市),以便镇抚上党之民。赵国虎口夺食置秦国霸权于不顾,深深激怒了强秦。于是秦以此为借口派左庶长王龁率大军转而进攻长平。于是,秦、赵长平大战爆发了。

老将廉颇率赵军主力抵达长平后,立即向秦军发起攻击。由于秦军势大,赵军连战不利,二鄣四尉皆失,损失颇大。极富实战经验而老成持重的廉颇鉴于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及时改变战略方针,决定转攻为守,将军队有组织地撤回丹河东岸,准备依靠占据的有利地形(除有水宽谷深的丹河可凭外,还有大粮山、韩王山两大制高点,可鸟瞰数十里丹河两岸,敌我动静,了如指掌),构筑城垒固守,以图挫动秦军锐气,使其陷入疲惫之中。

秦兵虽然勇武善战,多次挑战,怎奈廉颇行军持重,坚筑营垒,迟迟不与秦兵决战。廉颇的策略获得成功,两军对峙于长平近三年,仍难分胜负。秦军的进攻势头被极大遏抑,秦国君臣将士个个焦躁万分,却又束手无策。

秦军远道而来,粮草辎重补给维艰,难以持久;而赵军则以逸待劳,补给可源源而来,又有上党吏民的全力合作与支持。这就决定了秦军最好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赵则以打持久战为上策。

秦相应侯范雎清醒地认识到两军继续相持下去的严重性,作为出色的谋略家,他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秦军若想打破僵局,速战速决,就必须设计除掉老将廉颇。于是,范睢遣一心腹门客,从便道进入赵国都城邯郸,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且散布流言说:“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秦军最惧怕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如若拜他为将,秦恐难胜之。廉颇老而怯,容易对付,现已不敢出战,就快要投降了。”)从这时起,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信息博弈便开始了。

赵孝成王年少气躁,军事知识贫乏,对于先前廉颇连吃败仗、损兵折将早已不满,又认为廉颇后发制敌、坚壁固守的战略为不敢战,更加怒不可遏,因而听信于秦散布的谣言,疑心大起,竟不辨真伪便走马换将,派“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廉颇为上将。

此时,秦、赵双方就正式进入了信息博弈的对局中。赵王所接受的信息是:为战胜秦军,应该任用赵括为上将,做了不对称信息博弈中虚假信息的承受者。而这正是范雎所用反间计要达到的效果,秦国实际上是真实信息的掌握者:赵国若继续任用廉颇为上将,则秦国取胜之路就十分艰辛。

赵括虽精通兵法,但却不知变通,只会空谈兵法,毫无实战经验,而且赵括本身就是刚愎自用、好胜逞强之辈。他刚上任,就一反老将廉颇的部署,全盘废弃廉颇坚壁固守的战略战术,而且还任意更换了将校,调换防位,一时弄得全军上下人心浮动,战力下降。

范睢探知赵国已入圈套,便与昭王奏议,暗中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表面统帅王龁却为尉裨将,并约令军中:“有敢泄露武安君为将者斩!”范睢之所以要秘密调换将帅,目的就是使敌松懈其志,以期出奇制胜。

白起是战国时期久经沙场的名将,一向能征惯战,智勇双全。这样,战争形势就由以久经沙场、老成持重的廉颇为主将的赵军,对以年轻气盛、缺乏实战经验的王龁为主将的秦军的格局,转变为由以年轻气盛、缺乏实战经验的赵括为主将的赵军,对以久经沙场、老成持重的白起为主将的秦军的格局。这就注定了战局向着利于秦而不利于赵的方向急转直下,弱赵与强秦三年的僵持、平衡的局面终于被打破。

两军交战,白起命秦军佯败撤退,赵括大喜过望,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率兵穷追不舍,结果中了秦军的埋伏,断了粮草。赵军被秦军围困于长平之中达46天之久,士兵饥饿不堪,甚至割死尸,宰战马,自相杀戮以取食,惨不忍睹。在轮番突围不遂之下,赵括本人也被乱箭射死。

长平一战,秦军获得了空前的胜利,俘虏赵兵40万人,大大挫败了雄踞北方的赵国的元气,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国势一天不如一天。

统兵打仗不仅是力量的交锋,更是两军主将智力的对峙。为了取得胜利,每一方都会设下各种各样的陷阱,若稍有疏忽,便会全军覆没,赵王正是中了范雎所施的离间计,改换久经沙场的老将廉颇为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领军,在关键的信息一环上输给了秦国,战争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呆若木鸡,引而不发

引而不发,是最具威慑的力量。因为,别人总想象不到你会从什么方位出剑攻出致命的一击。在《庄子》中,有一个典故叫“呆若木鸡”,讲述的正是这种境界:

纪渻子是春秋时期训练斗鸡的名家,鉴于他响亮的名声,斗鸡爱好者周宣王把他召来,专门负责训练即将上战场的“鸡战士”。

训练10天后,周宣王迫不及待地催问道:“‘勇士’可以上‘战场’了吗?”纪渻子摇摇头,回答说:“不行,这只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一看见别的鸡或听到别的鸡叫,就跃跃欲试,没有达到我想要的那种境界。”

又过了10天,周宣王问训练好了没有。纪渻子皱皱眉头,说:“还不到火候,这只鸡目光犀利,盛气凌人,斗气还没有完全隐藏,心神还相当活跃。”

再过了10天,周宣王有些不高兴地问:“现在怎么样啦?该训练好了吧?”纪渻子胸有成竹地说:“好了,骄气没有了,斗气深藏了,心神也安定了,可以上‘战场’了。”周宣王高兴至极,马上去看斗鸡的情况,查验训练的成果。只见那只鸡好像木头似的,面对别的斗鸡挑衅的鸣叫,它毫无反应,不动也不惊,好像没有听到似的。周宣王有些纳闷了,鸡都被训练成呆鸡了,何谈取胜啊。

纪渻子笑了笑,说非也,呆并不是傻,它只是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凝聚于内罢了。果然,当纪渻子把这只木鸡放进斗鸡场后,那些存心挑衅、争先恐后的对手,碰到一动不动却内蕴真气的木鸡,根本不得近其身,还未出手就吓破了胆,转身就逃,斗也不敢斗了。

原来,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实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望之似木鸡”,这是斗鸡追求的境界。不是骄气,不是盛气,而是呆气。纪渻子训练鸡的最佳效果就是要达到这种“呆若木鸡”的程度。让其精神凝聚在内,不为外面的光亮声音所动,用霸气震住对手,既可以起到吓退对手的作用,也可以起到麻痹对手的作用,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

“呆如木鸡”的这种境界,常读武侠小说的人应该能体会到:在双方比拼中,高明的剑客总是保持着静止不动的姿势,等待着对方的急躁与分神,静候着对方的慌乱与心理的崩溃。于是,那种看似平平的一剑,一旦击出,就有着雷霆万钧的力量,无可阻挡。

所以,兵法曰:“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因为那种蓄势待发的威慑,令对手胆寒。而战争一旦展开,那种紧张便不复存在,双方也就互不畏惧,一切都变得透明可见,实力尽显,如何应对各自也就心中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