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
33626200000033

第33章 曹雪芹

“红学”是一专门学问,五四运动以后,“红学”更成了显学,而且形成了不同的学说和学派。“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赚取了多少人的眼泪,引发了多少人的情思是根本无法统计的。

曹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之林中的第一流小说家,他的代表作《红楼梦》自问世以来所引起的广泛深远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对它进行评论、研究所达广泛深入的程度,更是文学史上的突出现象。

目前对“红学”的研究更是出现了新的高潮,专着、专刊、专论纷纷行世,而且方兴未艾,日趋发展。《红楼梦》的影响也远及国外,在1942年就被译成英文。此后,英文、俄文、德文、法文、意文、日文、越文、荷兰文等外文译本陆续出现,不下一二十种。除翻译原着外,国外又出现了很多关于“红学”

的研究论着。《红楼梦》享有世界名着的崇高声誉。

然而《红楼梦》的作者却不像他的作品那样举世皆知。他生前没能享有应得的声誉和荣誉,死后他的事迹也不见经传。以至今天,连他的生卒年月,父母是谁,一生主要有什么活动还是争论的问题或仍在探索阶段。

人们一般认为曹雪芹一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他的祖先自高祖曹玺起经祖父曹寅,到他的父亲,相继做了六七十年江宁织造,是当时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

康熙年间是曹家鼎盛时期,祖父曹寅当过康熙的“侍读”。康熙的“南巡”,其中就有4次是以曹寅在任的江宁织造署为行宫。但好景不长,到了曹雪芹的父辈,由于雍正上台后排除异己,以亏空款项等罪被革职、抄家,曹家因此急剧走向衰落。到了乾隆时期,又因事遭到一次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彻底衰败。

这种特殊生活经历对曹雪芹的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家庭由极盛到极衰的变化,使他清醒认识到封建社会的炎凉世态,以及政治的黑暗,社会的腐朽,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阶级的本质。另一面,他的家庭又是一个同皇室有直接勾结的、典型的贵族官僚家庭,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黑暗,也集中反映了复杂的阶级矛盾和封建伦理道德。这些都为曹雪芹的日后创作提供了生活基础和题材源泉。

在被抄家以后,曹雪芹随家一起迁居北京,在北京城内度过了他的青壮年时期。

关于这一阶段的生活情况,史书上未见记载,只是后人在他的朋友敦敏、敦诚兄弟所作的诗句中了解到,他大约是做一些文墨抄录之类的杂事。《红楼梦》的创作,大约就开始在北京城内生活的后期。

曹雪芹逝世前十几年的晚年生活,是在北京西郊度过的。他晚年生活贫苦困顿,极其艰难,过着“满径蓬蒿花不华,举家食粥酒为赊”的生活,靠卖画和亲友的接济过日子。

在这种状况下,曹雪芹仍以顽强的毅力继续写作《红楼梦》。有人说他“作书时,家徒四壁,一几一杌一秃笔外无它物”。曾有一个传说提到,曹雪芹写书时,没有钱买纸,就把旧年的皇历拆开,字写在皇历的背面。就是在他身处危险的情形下,也没有停止过写作。“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没有一定的胆量、信心、毅力,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要写出这部“怨世骂时之书”是不可能的。

正当曹雪芹奋笔疾书,《红楼梦》快要完成的时候,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了,他唯一的爱子染上痘疹,不幸夭折。

意外的打击,使曹雪芹痛苦万状,以至感伤成疾,年未五旬,竟一病不起,终于在一个晚上“泪尽而逝”。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在世时,就在少数亲友中披阅评论。曹雪芹逝世后,这部作品盛行于世。最初传抄的都是80回本,到了1791年,程伟元和高鹗对在社会上流行20年,但“无定本”的《红楼梦》,进行了一番整理,并且增补了后40回,使之成为一部故事完整的作品。

《红楼梦》这部作品描写了广阔的生活和复杂的矛盾冲突,内容非常丰富。人物的众多,事件的纷繁,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部长篇小说。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的兴亡过程,深刻和生动地反映了封建大地主阶级的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和黑暗。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也是空前的。从历史发展的大形势到日常生活的细支末节无不包罗殆尽。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像一位杰出的统帅登坛布阵那样,调遣得宜,安排有节,把几百个人物和纷繁的事件组织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把小说艺术推向了新的阶段,是高度艺术性和深刻思想性的完美结合,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历史上的最高峰。

《红楼梦》自问世至今200余年,一直广为流传,显示了它巨大的艺术生命力。谈“红”说“红”蔚然成风。曹雪芹的名字伴随着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在我国早己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曹雪芹又是一名世界文学大师,在文坛上享有着崇高的国际声誉。在世界大文学家的排名表上,他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齐名并排,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