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山东人,着名的海尔集团总裁。
张瑞敏没有读过大学,但对哲学和企业管理却有很深的造诣。张瑞敏信奉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要做大事,不做大官。
张瑞敏的确做了一番大事。1984年,张瑞敏接手青岛电冰箱总厂,当时该厂亏损已达147万元。而这时,中国的冰箱大战一触即发。有人这样形容;张瑞敏手中的叉子还没有递出,盘子里有限的蛋糕似乎已经被各路英雄瓜分殆尽。但具有哲学思维的张瑞敏却不这样想。他想的是:我为什么要去抢这块蛋糕呢,我要自己重新做一块蛋糕来享受。这种想法基于他对电冰箱产业敏锐的观察:当今国内市场上冰箱数量多品牌多,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于是张瑞敏一开始就给海尔定下了“起点高,生产同类产品中最优秀、最有导向性的、起着引导消费作用的冰箱。”
简言之,即名牌战略。在这个战略指导下,海尔开始了百年的创业与积累过程。1988年以来,先后兼并了六家企业。兼并之后,海尔用自己的管理观念和机制对之进行全盘改造,为被兼并企业注入海尔企业文化,以此统一企业思想,重树企业灵魂。张瑞敏做事的气魄还体现在1994年在全国宏观经济非常吃紧的情况下,居然拿出14亿投资建立海尔工业国。张瑞敏后来谈到,海尔工业国的建立,使其成为国内面积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这能给人一种信心。曾有一个海外投资商来海尔,想谈条件,张瑞敏建议他先到海尔看看。投资商开车在工业国走了一圈之后,什么话也没说,就坐下来签协议。
张瑞敏的哲学思想最终形成了海尔的OEC管理模式,也就是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事进行清理的制度,又称“日日清”制度。根据这一模式,上至总裁,下至一般员工,哪怕是一个修剪花草的工匠,都应该十分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干多少,按什么标准干,要达到什么结果。当天发现的问题必须当天处理。其哲学思维体现在:大小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特别多,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就会形成积重难返的大问题,以致影响目标的实现,而目标得不到实现,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在这个基础上,张瑞敏又添上了“日日高”的管理内容。就是说,在市场竞争中与其让别人打倒你的产品,不如自己先打倒自己,不断否定自己的过去,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对一般员工而言,每天综合评比分数最低的员工将站在特制的“6S大脚印”上听取班组长的批评与指导;对一般管理人员来说,如果某天你向上级汇报中出现“一切正常”四个字,则将被扣除一分,因为你缺乏发现问题的眼光;对更高层次的决策者而言,则意味着要随时关注从生产到销售,从资金到市场,从管理到竞争的方方面画,制定出更具有挑战性的发展战略。
即使在盛名之下,张瑞敏依然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为此在抓管理的同时,张瑞敏还在服务上做文章。他认为未来的竞争是服务的竞争,当我们的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销售前后的服务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许多百货商场的总经理总是赞不绝口:中国服务真正做到家的就是海尔。张瑞敏还认为,海尔要发展成一个全球化的大集团,就必须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一体化的道路,甚至要跨行业发展,海尔还准备建立药业分公司。用海尔一名中层干部的话讲,张瑞敏有什么样的思路,海尔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没有人能怀疑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