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由来
3366800000091

第91章 大千世界篇(16)

大昭寺建成后,藏王便把文成公主由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供在庙内,从此各地善男信女纷纷前来朝拜。久而久之,这块神圣的“逻娑”(山羊地)因音似,便被称为“拉萨”即“圣地”了。

苏州名称的由来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公元前5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

公元778年,唐朝设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公元1113年,宋改苏州为平江府。

澳门的由来

据记载,明代前期,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沿海有许多供外国商船停泊的地方,如浪白、广海、望峒、奇潭、十字门、虎头门、屯门、鸡楼等处,海边这些可供船只停泊的地方,在粤语中被通称为“澳”。至于“门”,其由来则有多种传说:

1.“门”是中国内河通往海洋的海峡总称,澳门内港的妈阁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海峡像门,故称“澳门”;

2.澳门南面对开的乙水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间,成十字门状,所以亦有“十字门”之称,故称“澳门”;

3.澳门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两山相封成门,故称“澳门”。总之,既是澳,亦有“门”,便称“澳门”了。

纽约的由来

1524年,意大利航海家盖阿万尼·达·弗拉赞诺受法国国王的派遣,到美洲进行探险航行,到了160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英国籍雇员亨利·哈得逊驾船又来到了纽约湾。这一次他从纽约湾继续北上,第一次深入那条河流,与两岸印第安人贸易,回去后向荷兰东印度公司作了汇报。在此以后,欧洲人把这条河命名为哈得逊河。1624年,一艘荷兰船“新尼德兰号”把30户荷兰人运到哈得逊河口。他们在这里开辟了一块殖民地,命名新尼德兰,成为荷兰在美洲的第一块殖民地。

在新尼德兰南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岛叫做曼哈顿岛。1626年,新尼德兰总督用约值24盾(荷兰货币单位)的纽扣、别针、眼镜等小玩意儿把该岛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了下来,然后着手在岛上建立城堡,以自己的国都把它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纽约的前身。

在那时,新阿姆斯特丹东北方是英国殖民地新英格兰,西南方的广大地区也为英国所有。因此英国人不愿意让自己的殖民地中间存在一块竞争对手荷兰人的殖民地。1664年,英王查理二世正式把新英格兰和德拉维尔湾以东的英国殖民地交给他的弟弟约克公爵管辖,但要求他清除荷兰势力。因此在1664年约克公爵派遣军队与新阿姆斯特丹的荷兰人作战,结果荷兰人战败,被迫交出城堡。新阿姆斯特丹被英国人占领后,名字也改成了“新约克”——纽约(NewYork)。

雅典的由来

希腊首都雅典的名字是根据古希腊神话中雅典娜的名字命名的。

在古希腊神话中,雅典娜是奥林巴斯众神中的一位主要的神,由“万神之王”宙斯和“聪慧女神”莫蒂斯所生,是威力和智慧的化身,被尊为智慧之神,又是“明眼女神”,农业和园艺的保护神。

传说这个城市建成以后,她和海神波赛冬相争,众神表示谁能给人类一件有用的东西,就以谁为这座城市的保护神,并以其名字命名城市。波赛冬用他的三叉戟猛刺了一下岩石,岩石中跳出一匹战马,这是“战争”的象征;雅典娜用她的长枪敲一下岩石,岩石中变出一支金苹果,象征着和平。于是众神判雅典娜得胜,城市归了她,并以她的名字命名。

台湾名称的由来

台湾,秦朝称为“满洲”;三国时称为“夷洲”;隋朝改称“流求”;宋朝称为“毗舍那”,亦称“毗舍耶”;元朝称为“琉球”,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明初叫“东番”,后又称为“鸡简山”、“北港”、“笨港”、“台窝湾”等,至明代万历年间始有“台湾”之称。

台湾名称的由来,有五种说法:一、因该岛浮海如平台,地形似弯弓,故名台湾。二、根据闽南话“台员”转音得名。三、根据台南附近土人“大恩”二字转音得名。四、由高山族中的一个族称“台湾窝”演变而来。五、荷兰人在台江的湾头筑台,因而命名“台湾”。

1661~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曾改名为“东都”,其子郑经继位时更名为“东宁”。清朝复名为“台湾”。1683年清军入台湾,1684年清政府在那里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各大洲名称的由来

亚洲:亚洲的全称是“亚细亚洲”。该词来源于古代西亚等地古人的闪米特语。亚细亚的意思是指东方日出的地方。亚洲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的所在地,又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祥地,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欧洲:全称为“欧罗巴洲”。古代的闪米特人将西方日落处叫“欧罗巴”。以后在传播过程中略有发展,他们逐步把居住地的东部地区叫“亚细亚”、西部地区叫“欧罗巴”。欧、亚两洲紧紧连在一起,两洲的划分是根据两地不同的自然条件来决定的。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作为其分界线。

美洲:美洲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合称,也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又称新大陆。从公元1492年开始,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三次西航。他到达了现在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以为到了印度,就把发现的岛屿称为西印度群岛,并把那里的土着居民叫印第安,意即印度人。“亚美利加”是由一位探险者的名字演变而来的。公元1499年至1504年间,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到美洲探险,到达了南美洲北部地区。他证明1492年哥伦布发现的这块地方只是欧洲人所不知道的“新大陆”,而不是印度。后来意大利历史学家彼得·马尔太尔在他的着作中首先用新大陆称呼美洲。德国地理学家华尔西穆勒在他的着作中以亚美利加的名字称这块大陆为亚美利加洲,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非洲:非洲是阿非利加的简称。希腊文“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赤道横贯非洲的中部,非洲3/4的土地受到太阳的垂直照射,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以上的热带占全洲的95%,其中有一半以上地区终年炎热,故称为“阿非利加”。

澳洲:澳洲是澳大利亚洲的简称。“澳大利亚”一词来源于西班牙文,意思是“南方的陆地”。人们在南半球发现这块大陆时,以为这是一块一直通到南极洲的陆地,便取名“澳大利亚”。后来才知道,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之间还隔着辽阔的海洋。澳洲又称为大洋洲。大洋洲是指太平洋中的三大群岛——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

南极洲:南极洲因为地处地球南端而得名。它还有不少别名:因为它最后被人发现,所以也称为“第七大陆”;因为它在地球上的酷寒地区、终年冰雪覆盖,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所以又叫“冰雪大陆”、“白色大陆”。

红海名称的由来

红海是指介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的狭长海域,古希腊人称为THALASSAERYTHRAE,今名是从古希腊名演化而来的,意译即“红色的海洋”。此名称的来源,解释甚多。

其一是用海水的颜色来解释红海的名字。这种解释又分为三种观点:有的说红海里有许多色泽鲜艳的贝壳,因而使水色深红;有的认为红海近岸的浅海地带有大量黄中带红的珊瑚沙,使得海水变红;还有的说红海是世界上温度最高的海,适宜生物的繁衍,所以表层海水中大量繁殖着一种红色海藻,使得海水略呈红色,因而得名红海。

其二是认为红海两岸岩石的色泽是红海得名的原因。远古时代,由于交通工具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人们只能驾船在近岸航行。当时人们发现红海两岸特别是非洲沿岸,是一片绵延不断的红黄色岩壁,这些红黄色岩壁将太阳光反射到海上,使海上也红光闪烁,红海因此而得名。

其三是将红海的得名与气候联系在一起。红海海面上常有来自非洲大沙漠的风,送来一股股炎热的气流和红黄色的尘雾,使天色变暗,海面呈暗红色,所以称为红海。

其四是古代西亚的许多民族用黑色表示北方,用红色表示南方,红海就是“南方的海”。

“死海”的由来

死海是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的一个咸水湖,由于地势低洼、深陷,湖面低于地中海面392米,湖水最深处达400米,是世界上陆地最低的地方。它东西宽5~16公里,南北长75公里。

由于阿德西等高山的泉水和约旦河水汇聚在这里,长年累月,大量矿物质随着河水和泉水在湖中沉积下来,越积越多,造成湖水含盐量高得惊人。如果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那么死海水里的含盐量则高达23%~35%。这一数字是世界最高的,生物在这样的咸水湖中都无法生存,于是人们把它命名为“死海”。有趣的是,正因为湖水含盐量极高,造成水的比重大于人的比重,所以即使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湖中也不会沉底,甚至还可以躺在水面上看书或抽烟。因此在死海游泳不用担心会被淹死,死海与人们通常的想法相反,它是名副其实的“不死海”。

峨眉山的由来

关于峨眉山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峨眉山只是一块方圆百余里巨石,颜色灰白,高接蓝天,寸草不生。为了建设美好的家园,一个聪明能干的石匠同他的妻子巧手绣花女,决心用他们的双手将巨石打凿成一座青山。天上的神仙为他们的决心和努力所感动。在神仙的帮助下,石匠把巨石凿刻成起伏的山峦和幽深的峡谷;绣花女把精心绣制的布帕和彩帕抛向天空。彩帕飘向山顶,变成艳丽无比的七彩光环;布帕飘舞在石山上,变成苍翠的树林、飞瀑流泉、怒放的山花,变成欢唱的飞鸟、跳跃的群猴和游走的百兽。一座座青山起舞,一道道绿水欢歌。因为这座青山像绣花女的眉毛一样秀美,所以人们把这座青山叫峨眉山。

西双版纳名称的由来

“西双版纳”是一句傣语。四个字中,有三个字数词,一个名词。傣语的“西”、“双”、“版”三个字,译义汉语是“十”、“二”、“千”;“纳”是个名词,意为“田”。按字义,“西双版纳”就应译为“十二千田”。

西双版纳的“西双”,起源古代的“西双邦”、“西双景”。“版纳”则始自召应勐为备办礼物而将勐和火圈合并称为12个承办单位。“版纳”,实际上是合并田赋。古代的西双版纳,是经过合并的12个田赋单位或政权机构。傣语的“版”是个多义词,可译为“千”,也可译为“缠裹”、“联合”、“合并”,并不仅仅是“千”。“版纳”,也不仅可译为“千田”,还可译为“合并田赋”或“合并水田”。

自召应勐将各勐各火圈并成西双版纳以后,西双版纳的辖区范围和各版纳下辖的勐不断地调整变更,但西双版纳的名称始终未变。民国年间在今景洪设立“普思沿边行政总局”时,史志上仍然使用“普思沿边十二版纳”的名称。历史上的西双版纳,是车里宣慰使司统辖下的12个提供贡赋的行政单位。

“五岳”的由来

“岳”在春秋前原是掌管大山的官吏职称,尧时分掌四方外事的部落首领就叫“岳”。后来把主管方岳的官吏与岳官驻地的大山名称统一起来了,便出现了代表四方大山的“四岳”。在道教典籍《洞天记》中云:“黄帝画野分州,乃封五岳。”黄帝远在5000年前,其疆域版图不出黄河流域,黄帝是否封岳无正史可查,但到唐虞三代出现了四岳是无可置疑的。那时各朝京都虽屡有变迁,均不出晋、陕、豫三省范围,其所封四岳都在黄河流域。

春秋产生了“五行”之说,战国时颇为流行,由于阴阳学家邹衍等人的大力宣扬,“五德终始论”越来越盛,“五岳”之说才应运而生,故《诗话》曾说:“唐虞四岳,至周始有五岳。”

中国岳山称名始见于《尚书》。《尚书》有东、西、南、北四岳,而无五岳。四岳山名见于经书的只有东岳岱宗。《周礼·大宗伯·大司乐》始言五岳,而不言为何山。后来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才对名山大川较为翔实可靠地总结了自五帝至秦代的演变过程:因为夏、商、周的国都都在黄河与洛水之间,所以嵩山为中岳,其他四岳各随其方。四渎都在山东。至秦称帝,都咸阳时则五岳、四渎均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轶兴轶衰,名山大川或在诸候,或在天子,不可胜纪。及秦并天下后,才有了明确规定:自河南省肴山以东为名山五,即嵩山、恒山、泰山、会稽、湘山;大川二,即济水和淮河。

汉朝之前五岳之制因势而异,各有不同。周建都于丰、镐,以华山为中岳,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又以嵩山为中岳,华山为西岳。只有东岳泰山和北岳恒山自古未变。至汉武帝时,才正式创立五岳制度,并登礼天柱山封为南岳。据《汉书·郊祀志》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颁发诏书,确定以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天柱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后,于开皇九年(589)诏定湖南湘江之滨的衡山为南岳,废天柱山为名山。北岳恒山在汉、唐、宋时,皆在山阳的河北曲阳登礼。至金、元、明、清诸代均建都于北京,曲阳之山的京城之南,与北岳名称不符。而恒山主峰天峰岭位于山阴的山西浑源,恰在京城之北。所以,明代称浑源为北岳,但因路途遥远,祭祀仍在曲阳。直到清代顺治十八年(1661)才根据礼臣的建议,改祀北岳于浑源。

黄山名称的由来

黄山,古代称为“天子都”,因为它雄伟秀丽,又神秘莫测,认为是天帝和神仙的居所。到秦代,人们根据它的颜色又称为“黟山”。那么,后来为什么又改叫“黄山”了呢?据说是因为黄帝曾在此炼丹而得名。

黄帝带领浮丘公、容成子和一些臣仆来到黟山,垒石造屋,又砌炼丹炉,然后去采集炼丹所需的草药。他们经过9年千辛万苦的寻找,才采集齐炼丹所需的草药,又打了一眼井,掘开清冽甘甜的山泉,这才开始炼丹。

3年过去了,原来准备好的柴快要烧完了,仙丹还没炼成,炼丹台附近的树已被砍光,浮丘公和容成子只得到远处去砍柴,黄帝一人看守炉火。黄帝把最后一块松柴填进了炉膛,浮丘公和容成子还没回来,眼看火势越来越小,一旦熄灭,将前功尽弃。黄帝便把自己的一条腿伸进炉里当柴烧,终于炼成了仙丹。这时浮丘公和容成子也赶了回来,把黄帝的腿从火里救了出来。三个人吃了仙丹,果然脱胎换骨,飘然成仙了。

因为黟山是黄帝炼丹的地方,人们就叫它“黄山”了。现在黄山72峰中就有以三位仙人命名的轩辕峰、浮丘峰、容成峰。桃花溪中还有他们炼丹时用过的丹井、药臼。

九华山的由来

九华山,原名儿子山。九华山一名的由来,得从唐朝诗圣李白说起。“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的李白,浪迹天涯,漫游四方,他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