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金刚经、心经“是”注——佛教哲学的本体论
33684400000050

第50章 八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①揭谛,波罗揭谛②,波罗僧揭谛③,菩提④萨婆诃⑤。

①揭谛:揭是揭示,谛是真理,揭谛就是揭示真理。

②波罗揭谛:揭示到达彼岸的真理。

③波罗僧揭谛:僧指众生,本句指让众生都来揭示这是到达彼岸的真理。

④菩提:指绝对的“是”。

⑤萨婆诃:疾速而无阻碍。

【译文】

因此,般若波罗密就是:去、去,到彼岸去,大众到彼岸去,去是吧!

【评析】

最后一节连用了几个揭谛,表述了般若波罗密多咒就是揭蔽,通过揭蔽而不断地趋向展现,通过揭蔽而叫开了佛教真理之门。般若波罗密就是通向真理的途径。可见,般若波罗密揭示了人们在哲学追问活动中以终极指向性的开放态度,来对世界万物本质的无限追问,使佛教哲学的探索活动成为了一个无止境的否定和怀疑过程,表现出佛教哲学的真理并不在于它揭示什么,真理在于揭示着。

圣一法师把这一咒语理解为:揭谛揭谛——去、去,波罗揭谛——到彼岸去,波罗僧揭谛——大众到彼岸去,菩提萨婆诃——迅速成就证菩提圣一法师:《心经讲记》,1992年于九龙文化中心。。这一认识给我很大的启示,前面指出了彼岸是纯思,即“是”。“到彼岸去”就相当于黑格尔的“去是吧”!而“菩提”在这里也应指“是”,那么,“迅速成就证菩提”也相当于“(迅速地)去是吧”!

由于《心经》的开篇是观“是”,结尾是去“是”,反映了佛教哲学的起点也是终点,是一个自己创造自己的体系。黑格尔用“有、纯有——没有任何更进一步的规定(相当于‘去是吧’)”开始了他的逻辑体系,又反映出《心经》与黑格尔逻辑学的共同之处。黑格尔的《逻辑学》是西方哲学史上最典型的本体论,那么,《心经》也应是佛教最典型的本体论。再联想到黑格尔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他曾从佛教哲学里借取了许多例子,我们是否可以怀疑,黑格尔对《心经》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