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看着年轻的学徒拿着铁锤一下下的敲打这砧铁上的小物件,埃里克不由露出一丝笑容来。
这些学徒和那约瑟夫不同,他们一个个将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打铁之上,如今已经得有自己的六分本事,打些小东西也得心应手了。
比如他们现在打的这个东西,虽然这些学徒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埃里克却知道。当初杨清当着他的面将一把英制燧发枪拆成零件,从中选出几个形状奇特的零件让他和几位铁匠师父亲自动手来制作,而且要求与枪上的那个分毫不差,而且同样坚固耐磨。至于枪管等部分,就让学徒去做。
埃里克知道,只要将这些零件挨着仿制出来,就可以重新组装成一把新的燧发枪。
先是长矛,现在又是燧发枪,再想起前不久看到的那些笨重的火炮,埃里克忽然觉得,自己从来没有看透过这个年轻的东家。
随着铁匠铺的不断生产,一方面满足造船所需,一方面为杨清铸造兵器火枪,还要铸造一些农具,原本埃里克经营店铺时储存的铁锭和铁矿石所剩无几。杨清又不得不向李正尧借了一笔资金,向葡萄牙人买回铁锭和矿石。
用铁夹子夹着那砧铁上的零件放入一旁的大水缸之中,烫热的零件立刻发出一阵嘶哑的叫声来。阵阵白色烟雾腾空而起。
那学徒将这零件夹起,扔在旁边的一个箩筐内。这箩筐里面,已经有半箩筐的同类零件了。
现在,杨清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甘蔗园的武器、舰船制造,训练非洲军团之上。
此时的非洲军团,除了那最开始的近两百人之外,后来新购的五百名黑奴抽来了三百人,作为新兵与原来的那些人一道训练,不过他们的身份却不一样,前者是自由人,而后者仍旧是黑奴。不过杨清已经许下诺言来,只要他们跟随杨清征战五年而不死,就会还他们自由人的身份,并且给予恰当的财产。
这些单纯的黑人听完杨清的承诺,欢呼雀跃。
这五百多人的非洲军团装备的武器主要是长矛和火枪。杨清不是想搞个西班牙方阵出来,但是,不是每个黑人民兵都对火枪感兴趣,他们喜欢的是长矛、弓箭甚至吹针。三百把长矛,两百三十余把火枪,成为了非洲军团的主要武器。
至于弓箭和吹针,前者的制作工艺复杂,非朝夕可就,无论是苏格兰长弓还是明朝的制式弓箭,都需要专门的木材和匠人,这两者杨清都没有。而吹针,杨清则是放任这些黑人自己制作,毕竟多一种武器而且还不要自己掏钱,是一件让杨清非常乐意看见的事情。
靠近南方文莱河的森林被大量砍伐,用于兴建房屋,建造港口和制造武器。
每天天还不亮,五百三十多名黑人便齐齐起身,穿好衣衫,没两人扛一根圆木,开始绕着甘蔗园跑步了。这甘蔗园呈狭长形,东西十四里,南北七八里,这样跑上一圈下来,众人以已经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如牛了。
用过早饭,开始进行体能训练,下午进行队列训练,晚上则是由豪斯和那些最开始归心杨清的黑人挨着走访那些后到的黑人住处,不厌其烦,反反复复的讲着杨清是个如何如何好的人。
随着矛头的铸造完成,使用长矛的民兵开始列装长矛,而使用火枪的民兵则是要等上一段时间。火枪各个零件的铸造,花费的时间不同,有些已经铸造完三百个,而有些却才完工一百个。能够拼凑而成的完整的燧发枪,也不过近百把。而且其质量良莠不齐,有些甚至在试枪时发生爆炸,还伤了人。而能够射击的火枪,其射程也是远近不一,最远的也不过一百五十米,这让杨清觉得非常郁闷,但是,现今自己这边可没有什么会造枪炮的工人,只得让铁匠重新回炉,继续造这种劣质火枪。
而此时那艘建造了许久的武装快船终于快完工了,正处于最后的收尾阶段,为船涂上油漆,为缆绳刷上棕油,装上火炮。这个工作要持续至少五天。
自从知道自己将是这艘船的船长之后,刘立信几乎每天都要来船坞看看这艘帆船,尤其是盯着那一个个黑洞洞的炮舱口,眼中带着狂热,看来又是一个战争狂人。
终于,两百三十条燧发枪拼装完成,发放到了那些使用火枪的民兵手中。
接下来的训练就分开了,长枪兵使用长矛,讲究不动如山,徐动如林,讲究整体的配合,比如当年横行欧亚的马其顿方阵。所以,他们的训练仍旧是进行着体能训练和队列训练。
而火枪兵不同,他们是靠远程攻击杀伤敌人,而且他们的火枪有将近三公斤重,再加上其他的诸如火药袋、子弹袋、通条等附属装备,重量达到了四公斤。所以,他们的更要进行体能训练。除此之外,还有每名火枪兵的射击步骤,从立正从肩上拿下火枪,到拿出弹药,塞进枪口,这一系列动作分解成为二三十个步骤,配合鼓点,所有士兵的动作皆要一致,以保证能够进行齐射。
而当他们各自训练完毕之后,还要训练两种士兵的协同作战能力。长矛兵要为火枪兵提供近距离的保护,而火枪兵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
就在民兵的训练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被杨清命名为“闪电号”的武装快船终于完工了。
在“闪电号”下水的那一天,除了白婷留在酒馆看店之外,其余人全跑来甘蔗园里,站在船坞边观看这艘船的下水。
这艘“闪电号”可以说是东西结合的产物。船体是西式帆船,船身修长,而船帆则是中国式硬帆。之所以选择这种硬帆,却是因为硬帆的性能强过西洋软帆。所谓“船迎八面风”,说的就是硬帆可以借除了逆风之外的任何一个方向的风,而软帆则不能。软帆在顺风之时,航速最快,对风的利用率甚至超过硬帆,然而,在遇到其他风向的时候,利用率极为低下,甚至采用了“之”字形航行线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风。
所以,杨清选择硬帆。然而操纵硬帆和操纵软帆的方法截然不同,也幸亏接收了一批从中原来的渔民,这艘“闪电号”才有操作的水手。
拉开排水的闸阀,海水涌进造船的船位处。近百名黑人拉着纤绳,将帆船拉着往前移动。而刘立信和帕布罗站在船尾处,看着船体渐渐进入海中。在驶进大海的那一刻,刘立信发出一阵欢呼声,和帕布罗抱成一团。而杨清周围的众人也兴奋得两两抱成一团,跳着笑着。
杨清左右一看,貌似没有人来报自己,看来自有自己主动一点了。一把抱住旁边的手足无措的李雪晴,将这位只到自己下巴高处的丫头抱起来,口中同样发出阵阵欢呼声。不过若是仔细听这声音,可以分辨得出,杨清正在吼着:“哇,好大,好软!”
而此时,李雪晴已经双颊通红,眼神迷离的半偎在杨清怀中。
随着风帆渐渐升起,慢慢鼓胀,这艘帆船缓缓的在海面上航行着。
“闪电号”载重四十六吨,除了十二门炮占去十多吨之外,剩下的重量将会由船员、食物清水药品、火药弹丸、货物等瓜分。不过杨清建造这艘船时自有安排,所以,这装载货物就不必考虑了,而改成装载造船的木料。
“闪电号”在顺风航行了几里之后,便转了个大弯,返回码头处。
船一靠岸,刘立信就跳下船来,兴奋的对杨清道:“清哥儿,这船真是太棒了,比起那‘开源号’可是快多了!还是这种帆用起来舒坦啊!”
杨清脸上带着浓浓的笑意,口中却是说道:“刘大哥,你看你这样子,就像个得了块糖的小孩子,哪里像什么一船之长!”
“哈哈,失态了,失态了!”刘立信讪讪一笑,正要说些歉意的话时,却不料杨清一把抱住自己,口中大声说道:“哈哈,刘大哥,这是我们的战船,我们的战船!”
刘立信听了这话,心头微微有些发酸,不由想起了当初自己驾着“开源号”返回文莱时那些荷兰船上水手的侮辱性动作。如是那时候自己驾的是这艘战船,定会狠狠的给他们一阵炮轰。
望着那已经降下风帆的桅杆,刘立信一阵恍惚。